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聚光器及采用该聚光器的高倍聚光太阳组件及其装配方法,所述高倍聚光太阳组件包括呈圆球形的二次聚光器、太阳电池、二次聚光器支架以及电器底板,所述太阳电池以及二次聚光器支架分别固定设置在电器底板上,在所述二次聚光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二次聚光器的透光孔,所述太阳电池设置在透光孔下方且与其对位整齐,所述二次聚光器设置在透光孔处并与二次聚光器支架连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呈圆球形的二次聚光器,其加工方法简单,成本仅为棱锥形二次聚光器的10%,由于圆球形各向同性,因此,在装配时不需要考虑安装方向,圆球形的二次聚光器在与二次聚光器支架接触后实现自动对中,不用担心其倾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利用
,特别涉及一种二次聚光器及采用该聚光器的高 倍聚光太阳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的二次聚光器(S0E)多采用棱锥形状,如图1所示,该形状的二次聚光器1通 过玻璃冷磨进行加工,成本高,而且装配时对中难度大,同时由于其自身高度较大,容易发 生倾斜,粘接效率低,不适合于高密度铺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装配 时无需考虑安装方向,也不会发生倾斜,安装效率高的二次聚光器及采用该聚光器的高倍 聚光太阳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二次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聚光 器呈圆球形。 -种采用所述的二次聚光器的高倍聚光太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二次聚 光器、太阳电池、二次聚光器支架以及电器底板,所述太阳电池以及二次聚光器支架分别固 定设置在电器底板上,在所述二次聚光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二次聚光器的透光 孔,所述太阳电池设置在透光孔下方且与其对位整齐,所述二次聚光器设置在透光孔处并 与二次聚光器支架连接固定,所述二次聚光器将经过其上方对应设置的聚光透镜汇聚后的 光线进行二次汇聚后全部照射在其下方对应设置的太阳电池上。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倍聚光太阳组件,其所述透光孔呈倒置的锥形,所述二次聚光器 置于透光孔内,所述二次聚光器与二次聚光器支架的接触点通过硅胶粘接在一起。 -种高倍聚光太阳组件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所述电器底板上安装二 次聚光器支架,所述二次聚光器支架上开有呈锥形的透光孔,将所述透光孔与安装在电器 底板上的太阳电池对位整齐后,在透光孔内、二次聚光器支架的表面点胶,然后将呈圆球形 的二次聚光器放置在二次聚光器支架内,并通过硅胶与二次聚光器支架连接,最后待硅胶 固化之后,完成二次聚光器的装配。 本专利技术采用呈圆球形的二次聚光器,其加工方法简单,成本仅为棱锥形二次聚光 器的10%,由于圆球形各向同性,因此,在装配时不需要考虑安装方向,圆球形的二次聚光 器在与二次聚光器支架接触后实现自动对中,不用担心其倾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安装效 率。【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二次聚光器的形状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二次聚光器的形状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二次聚光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入射光线经过两次折射的原理图。 图中标记:1为二次聚光器,2为太阳电池,3为二次聚光器支架,4为电器底板,5 为透光孔,6为聚光透镜。【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 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如图2所示,一种二次聚光器,所述二次聚光器1呈圆球形。 如图3所示,一种高倍聚光太阳组件,包括所述二次聚光器1、太阳电池2、二次聚 光器支架3以及电器底板4,所述太阳电池2以及二次聚光器支架3分别固定设置在电器底 板4上,在所述二次聚光器支架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二次聚光器1的透光孔5,所述太 阳电池2设置在透光孔5下方且与其对位整齐,所述透光孔5呈倒置的锥形,所述二次聚光 器1置于透光孔5内,所述二次聚光器1与二次聚光器支架3的接触点通过硅胶粘接在一 起,所述二次聚光器1将经过其上方对应设置的聚光透镜6汇聚后的光线进行二次汇聚后 全部照射在其下方对应设置的太阳电池2上。 如图4所示,每个聚光透镜与其对应的二次聚光器构成的结构均为轴对称结构, 所述二次聚光器的球心与聚光透镜的轴心均在该对称轴上,且通过该对称轴的剖面满足如 下方程: 其中,h为聚光透镜平面到光伏电池晶片平面的距离,r为二次聚光器半径,η为材 料折射率,k为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斜率,b为第一条光线折射后与y轴的交点,对 于第一点而言b=ka,a为聚光透镜的半径;α为通过聚光透镜的光线与X轴的夹角,Θ 为光线在二次聚光器表面的入射角,β为光线通过二次聚光器后的折射角,ω为光线通过 二次聚光器后与y轴的夹角,免为二次聚光器圆心同光线与二次聚光器交点的连线与y轴 的夹角,θ'为光线在聚光透镜表面的入射角,β'为通过聚光透镜表面的光线与y轴的夹 角。通过上述方程组能够求解出二次聚光器的半径尺寸以及二次聚光器与聚光透镜的相对 位置。 通过设置在聚光透镜下方的二次聚光器对经过聚光透镜汇聚后的光线进行二次 汇聚,利用将光线等比压缩的设计方式,获得均匀的光斑,从而获得高效的光伏组件,而且 通过二次聚光器的二次聚光作用,有助于增大系统的容错能力,降低工艺精度,提升装配效 率,还能削弱色散等因素引起的光斑尺寸较大的问题,从而提高聚光倍数,降低电池用量, 节约成本,同时还降低了封装厚度,提升了运输与安装的便捷性 -种上述高倍聚光太阳组件的装配方法,具体为:首先在所述电器底板上安装二 次聚光器支架,所述二次聚光器支架上开有呈锥形的透光孔,将所述透光孔与安装在电器 底板上的太阳电池对位整齐后,在透光孔内、二次聚光器支架的表面点胶,然后将呈圆球形 的二次聚光器放置在二次聚光器支架内,并通过硅胶与二次聚光器支架连接,最后待硅胶 固化之后,完成二次聚光器的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 一种二次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聚光器(1)呈圆球形。2. -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聚光器的高倍聚光太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二次聚光器(1)、太阳电池(2)、二次聚光器支架(3)以及电器底板(4),所述太阳电池 (2)以及二次聚光器支架(3)分别固定设置在电器底板(4)上,在所述二次聚光器支架(3) 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二次聚光器(1)的透光孔(5),所述太阳电池(2)设置在透光孔(5) 下方且与其对位整齐,所述二次聚光器(1)设置在透光孔(5 )处并与二次聚光器支架(3 )连 接固定,所述二次聚光器(1)将经过其上方对应设置的聚光透镜(6)汇聚后的光线进行二 次汇聚后全部照射在其下方对应设置的太阳电池(2)上。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倍聚光太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5)呈倒置的锥 形,所述二次聚光器(1)置于透光孔(5 )内,所述二次聚光器(1)与二次聚光器支架(3 )的 接触点通过硅胶粘接在一起。4. 一种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倍聚光太阳组件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 所述电器底板上安装二次聚光器支架,所述二次聚光器支架上开有呈锥形的透光孔,将所 述透光孔与安装在电器底板上的太阳电池对位整齐后,在透光孔内、二次聚光器支架的表 面点胶,然后将呈圆球形的二次聚光器放置在二次聚光器支架内,并通过硅胶与二次聚光 器支架连接,最后待硅胶固化之后,完成二次聚光器的装配。【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所述高倍聚光太阳组件包括呈圆球形的二次聚光器、太阳电池、二次聚光器支架以及电器底板,所述太阳电池以及二次聚光器支架分别固定设置在电器底板上,在所述二次聚光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二次聚光器的透光孔,所述太阳电池设置在透光孔下方且与其对位整齐,所述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聚光器(1)呈圆球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黄饶,帅麒,罗敏,杨再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钟顺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