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箱悬置总成,包括有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左支架、右支架、过渡支架、左悬置胶垫、右悬置胶垫及悬置横梁;左连接板与左车架连接,右连接板与右车架连接;左支架与左连接板连接,右支架与右连接板连接;悬置横梁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连接;过渡支架分别与变速箱及悬置横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连接板、支架、悬置横梁及过渡支架结构的设计,提高了悬置横梁的刚度,避免悬置横梁断裂的情况;本申请通过过渡支架同变速箱相固定,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车架横梁使用,增加车架该区域的扭转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悬置
,特别是指一种变速箱悬置总成。
技术介绍
重型卡车的悬置系统设计时通常将发动机和变速器考虑在一起,由于其质量和长度大,为了避免发动机机体后端面与飞轮壳接合面上产生过大的弯矩,或发动机产生俯仰振动,一般在变速器上增加一个辅助支承点,称为变速箱辅助支撑或变速箱悬置。如图1至图4所示为一种现有变速箱悬置的示意图,包括有左支架总成1、右支架总成2、左上垫板3、右上垫板、左悬置胶垫4、右悬置胶垫、左下垫板5、右下垫板及悬置横梁6;其中左支架总成与右支架总成为一组对称件,其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均包括有底板11和支撑板12,支撑板焊接在底板上,支撑板通过长方孔123焊接在底板本体111上,为了保证左支架总成或右支架总成的刚度,在底板本体111与支撑板12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121 ;左支架总成通过安装孔112固定于左车架上;右支架总成通过安装孔固定于右车架上;在左侧支撑板上设置有腰形孔122,通过腰形孔自下向上依次安装左下垫板、左悬置胶垫、左上垫板、悬置横梁的左端后紧固;同样通过右侧支撑板上设置有腰形孔,通过腰形孔自下向上依次安装右下垫板、右悬置胶垫、右上垫板、悬置横梁的右端后紧固。但是现技术的悬置横梁刚度较低,发动机怠速抖动明显,易导致悬置横梁断裂失效。由于动力总成质量和体积大,车架设计中布置动力总成的区域基本无车架横梁布置,导致该区域扭转刚度偏小,存在变形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箱悬置总成,在提高悬置横梁刚度满足辅助支撑的同时,满足系统布置需求。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变速箱悬置总成,包括有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左支架、右支架、过渡支架、左悬置胶垫、右悬置胶垫及悬置横梁;在所述左连接板上设置有左车架安装孔和左支架安装孔;所述左连接板通过左车架安装孔同左车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右连接板上设置有右车架安装孔和右支架安装孔;所述右连接板通过所述右车架安装孔与右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架为L型,包括有第一竖直面和第一水平面;在所述第一竖直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水平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左支架安装孔相对应;所述右支架为L型,包括有第二竖直面和第二水平面;在所述第二竖直面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在所述第二水平面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右支架安装孔相对应;所述悬置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孔,分别为第五安装孔和第六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六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相对应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悬置横梁的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第六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七安装孔和第八安装孔;所述过渡支架为几字形;在所述几字形的顶面上设置有变速箱固定孔;在所述过渡支架的左端部设置有第九安装孔;在所述过渡支架的右端部设置有第十安装孔;所述过渡支架的顶面与变速箱接触,通过所述变速箱固定孔与所述变速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安装孔、所述左悬置胶垫及所述第七安装孔相对应,且通过螺栓将所述过渡支架的左端部与所述悬置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十安装孔、所述右悬置胶垫及所述第八安装孔相对应,且通过螺栓将所述过渡支架的右端部与所述悬置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左连接板与所述右连接板为对称件,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所述左连接板包括有连接板本体,及沿所述连接板本体两端同向弯折的内翼面;所述左车架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内翼面上;所述左支架安装孔设置于所述连接板本体上。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为对称件,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所述左支架的所述第一竖直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悬置横梁的横截面为几字形。所述过渡支架的几字形中的每个弯折处均设置有加强筋结构。在所述悬置横梁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七安装孔相对应处设置有左上悬置胶垫;在与所述第八安装孔相对应处设置有右上悬置胶垫。所述左悬置胶垫、所述左上悬置胶垫、所述右悬置胶垫及所述右上悬置胶垫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上盖板、橡胶块及下盖板;所述橡胶块位于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所述上盖板、所述橡胶块及所述下盖板硫化为一体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板、支架、悬置横梁及过渡支架结构的设计,提高了悬置横梁的刚度,避免悬置横梁断裂的情况;本申请通过过渡支架同变速箱相固定,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车架横梁使用,增加车架该区域的扭转刚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变速箱悬置示意图;图2为现技术左支架总成示意图;图3为现技术左支架总成侧视图;图4为现技术胶垫安装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变速箱悬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变速箱悬置取消悬置横梁后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左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左支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过渡支架结构示意图;图10为左悬置胶垫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左支架总成,2右支架总成,3左上垫板、4左悬置胶垫,5左下垫板,6悬置横梁,11底板,12支撑板,111底板本体,112安装孔,121加强筋,122腰形孔,123长方孔,01左连接板,02右连接板,03左支架,04右支架,05过渡支架,06左悬置胶垫,07悬置横梁,08左上悬置胶垫,09右上悬置胶垫,10右悬置胶垫,011连接板本体,012内翼面,013左车架安装孔,014左支架安装孔,031第一竖直面,032第一水平面,033第一安装孔,034第二安装孔,035加强筋,051顶面,052左端部,053右端部,054变速箱固定孔,055第九安装孔,056第十安装孔,057加强筋结构,061上盖板,062橡胶块,063下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箱悬置总成,如图5至图10所示,包括有左连接板01、右连接板02、左支架03、右支架04、过渡支架05、左悬置胶垫06、右悬置胶垫10及悬置横梁07 ;在本申请中,所述左连接板与所述右连接板为对称件,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所述左连接板01包括有连接板本体011,及沿所述连接板本体两端同向弯折的内翼面012 ;所述左车架安装孔013设置于所述内翼面012上;所述左支架安装孔014设置于所述连接板本体011上。左连接板通过左车架安装孔由螺栓固定于左车架上。所述右连接板包括有连接板本体,及沿所述连接板本体两端同向弯折的内翼面;所述右车架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内翼面上;所述右支架安装孔设置于所述连接板本体上。右连接板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箱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左支架、右支架、过渡支架、左悬置胶垫、右悬置胶垫及悬置横梁;在所述左连接板上设置有左车架安装孔和左支架安装孔;所述左连接板通过左车架安装孔同左车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右连接板上设置有右车架安装孔和右支架安装孔;所述右连接板通过所述右车架安装孔与右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架为L型,包括有第一竖直面和第一水平面;在所述第一竖直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水平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左支架安装孔相对应;所述右支架为L型,包括有第二竖直面和第二水平面;在所述第二竖直面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在所述第二水平面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右支架安装孔相对应;所述悬置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孔,分别为第五安装孔和第六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六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相对应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悬置横梁的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第六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七安装孔和第八安装孔;所述过渡支架为几字形;在所述几字形的顶面上设置有变速箱固定孔;在所述过渡支架的左端部设置有第九安装孔;在所述过渡支架的右端部设置有第十安装孔;所述过渡支架的顶面与变速箱接触,通过所述变速箱固定孔与所述变速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安装孔、所述左悬置胶垫及所述第七安装孔相对应,且通过螺栓将所述过渡支架的左端部与所述悬置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十安装孔、所述右悬置胶垫及所述第八安装孔相对应,且通过螺栓将所述过渡支架的右端部与所述悬置横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少龙,吴永锋,陈传增,黄海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