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一过滤器具有第一滤袋以及用于支撑第一滤袋的第一支撑架,第一滤袋具有第一袋口;第一滤袋的外表面为第一过滤器的进风面、内表面为第一过滤器的出风面,第一袋口为第一过滤器的出风口。在通风口尺寸相同的情况下,过滤面积增大,对气流形成阻力降低;在气流经过第一滤袋时,经过第一滤袋的内部空间后从第一袋口流出,出风气流更均匀、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器,特别涉及一种工业过滤器。
技术介绍
工业应用中,对于空气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厂房或车间,需要采用更高过滤效果的工业过滤器。如图1所示,这种工业过滤器一般包括相互连接的板式过滤器1和袋式过滤器2,其中,板式过滤器1作为预过滤器,袋式过滤器2作为精过滤器,气流沿风向W进入,依次穿过板式过滤器1、袋式过滤器2后进入厂房或车间内。但是作为预过滤器的板式过滤器1对气流形成的阻力较大,并且如图2所示,当气流沿风向W穿过板式过滤器1后,气流容易向四周扩散,很难保持平稳,乱流严重。在有些场合,袋式过滤器2也会单独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袋式过滤器2包括框架与多个滤袋,框架大致为刚性并以机械方式密封地固定于过滤设备;而滤袋的材质为相对柔软的无纺布材料,滤袋的袋口并排排列并固定在框架上。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对于由相对柔软的无纺布材料制成的袋式过滤器的滤袋,其过滤方式仅能为气流从袋口进入后再从滤袋的侧壁及底部流出。因此传统的袋式过滤器总是设置为滤袋的袋口迎向进风方向,在工作状态下,气流沿风向W进入袋式过滤器的滤袋,气流的压力将由柔性的无纺布材料制成的滤袋扩张而使得滤袋的过滤效果更加充分,然后经滤袋过滤后流出滤袋进入厂房或车间等。此时气流中的灰尘、水汽及其他污染物等杂质被滤袋的过滤介质所滤除或吸附从而留存并累积在滤袋内。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由于这些杂质的累积,使得袋式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下降,从而影响袋式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在空气洁净度要求较高的时候,两个或两个以上袋式过滤器2也可能会串联使用。如图3所示,两个袋式过滤器2以串联的方式连接于密闭的管道框架3中,组成分级过滤器。此时基于分级过滤的考虑,位于进风方向上游的袋式过滤器通常具有较大的孔隙并适于作为初级过滤器,而位于进风方向下游的袋式过滤器22通常具有较小的孔隙并适于作为次级过滤器(精过滤器)。此时气流沿风向W进入并通过初级过滤器的滤袋完成初级过滤,然后进一步进入并通过次级过滤器(精过滤器)的滤袋后进入厂房或车间等。这样的分级过滤设置容易获得比图1的过滤器更好地过滤效果。然而,基于传统袋式过滤器本身的局限,气流中的灰尘、水汽及其他污染物等杂质用以累积在滤袋内、从而降低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从而影响过滤器的寿命。进一步地,由于串联排列的需要,分级过滤装置需要引入管道框架3,使得整个装置的体积庞大,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安装和使用都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为:一是现有工业过滤器中作为预过滤器的板式过滤器对气流形成的阻力大,且气流穿过后容易向四周扩散,乱流严重;二是袋式过滤器的滤袋中容易积累杂质、使用寿命低,且其串联作为分级过滤器使用时的体积庞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具有第一滤袋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滤袋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滤袋具有第一袋口 ;所述第一滤袋的外表面为第一过滤器的进风面、内表面为第一过滤器的出风面,所述第一袋口为第一过滤器的出风口。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为骨架框形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一滤袋的内表面。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滤袋各自独立成型,所述第一滤袋为无纺布滤袋; 所述第一支撑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滤袋内、为所述第一滤袋提供支撑。可选的,所述第一滤袋具有多个过滤层,从第一滤袋的外表面至内表面的方向,多个过滤层的密度由疏松至致密。可选的,所述第一滤袋的尺寸沿远离所述第一袋口的方向逐渐变小。可选的,所述第一滤袋有多个且并排排列,相邻第一滤袋之间具有间隙且在靠近所述第一袋口的一侧密封连接。可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滤器沿进风方向下游的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中过滤层的最小密度不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器中过滤层的最大密度。可选的,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二滤袋,所述第二滤袋具有面向所述第一袋口的第二袋口 ;所述第二袋口为第二过滤器的进风口,所述第二滤袋的内表面为所述第二过滤器的进风面、外表面为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出风面。可选的,所述第二过滤器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滤袋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二滤袋的内表面。可选的,所述第二滤袋的尺寸沿远离所述第二袋口的方向逐渐变小。可选的,所述第二滤袋具有多个,多个第二滤袋并排排列,相邻第二滤袋之间具有间隙且在靠近所述第二袋口的一侧密封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滤袋具有多个过滤层,从第二滤袋的内表面至外表面的方向,多个过滤层的密度由疏松至致密。可选的,还包括连接框架,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通过所述连接框架密封连接。可选的,所述框架包括与所述第一过滤器密封连接的第一框架、以及与所述第二过滤器密封连接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围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风口,所述第二框架包围所述第二过滤器的进风口,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方面,第一过滤器具有第一滤袋,在通风口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滤袋的过滤面积远远大于板式过滤器,对气流形成阻力大幅降低;同时,在气流经过第一滤袋时,经过第一滤袋的内部空间后从第一袋口流出,出风气流更均匀、平稳;另一方面,将第一滤袋的外表面作为进风面,内表面作为出风面,使得气流经过第一滤袋时,气流中的大颗粒物将被阻挡于外表面而不会进入第一滤袋内部,能够较好地保持第一滤袋的清洁,从而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将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串联作为分级过滤器使用时,只需要在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中袋口的位置通过连接框架连接,减小了连接框架的体积,节省安装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工业过滤器沿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是图1中板式过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气流经过板式过滤器前后的流向;图3是现有技术分级过滤器沿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工业过滤器中第一过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工业过滤器的第一过滤器中第一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工业过滤器沿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气流沿风向经过第一过滤器前后的气流状态;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工业过滤器的第一滤袋中过滤层的结构简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工业过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工业过滤器沿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业过滤器,参照图4-5,包括第一过滤器100,第一过滤器100为袋式过滤器,包括第一支撑架110(图4中未显示,可参照图5)和设于第一支撑架110上的第一滤袋120,第一支撑架110用于支撑第一滤袋120,第一滤袋120具有第一开口121。其中,第一滤袋120的数量可以根据通风口的大小以及过滤要求来设置,图4中示例性地示出了 5个并排排列的第一滤袋120,每一第一滤袋120都具有一个第一开口 121,相邻第一滤袋120之间具有间隙且在靠近第一开口 121的一侧密封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滤袋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值。如图5,第一支撑架110为骨架支撑、呈骨架框形结构,第一支撑架110允许气流通过且围成的形状与第一滤袋1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具有第一滤袋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滤袋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滤袋具有第一袋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袋的外表面为第一过滤器的进风面、内表面为第一过滤器的出风面,所述第一袋口为第一过滤器的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俊,华立,开松林,徐伟,
申请(专利权)人:科德宝·宝翎无纺布苏州有限公司,长春科德宝·宝翎滤清器有限公司,成都科德宝宝翎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