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卡丹专利>正文

一种污泥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89884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09:54
一种污泥水处理系统,包括底板、收料箱、支撑柱、盖板、电机转置、框体装置及出气装置,收料箱上设有第一收容腔、集料斗、散热框及加热棒,支撑柱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架、第一斜杆、第二支架、第一竖杆及固定环,盖板上设有第三通孔、进料斗、第二斜杆、固定架及三角块,电机装置上设有电机、转轴、第三斜杆及连接杆,框体装置上设有框体、第一过滤网、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环及第二支撑环,出气装置上设有出气斗、第一管道、第三支撑杆、第二管道及第四支撑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污泥水进行水分离,防止将其直接排放出去导致环境污染,同时可以对水进行蒸发,增加空气湿度,提高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业建设和生产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水,若对这些污泥水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若对污泥水进行处理回收利用,不仅解决了排放问题,而且有助于污泥水再利用。为此,需予以改进,以便对污泥水进行回收利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污泥水处理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污泥水处理系统,所述泥水处理系统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收料箱、位于所述收料箱左右两侧的支撑柱、水平放置于最上方的盖板、位于所述盖板下方的电机转置、位于所述电机装置下方的框体装置及位于所述支撑柱外侧的出气装置,所述收料箱上设有第一收容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上方的集料斗、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部的散热框及位于所述散热框内部的加热棒,所述支撑柱上设有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下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方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上方的第一竖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下方的固定环,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右侧的进料斗、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下方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二斜杆左侧的固定架及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左侧的三角块,所述电机装置上设有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第三斜杆及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连接杆,所述框体装置上设有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底部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方的第一支撑环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环上方的第二支撑环,所述出气装置上设有出气斗、位于所述出气斗下方的第一管道、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下方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出气斗下方的第二管道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下方的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收容腔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收容腔自所述收料箱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收容腔左右表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集料斗的横截面成倾斜状,所述集料斗的外侧面与所述收料箱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的横截面成凹字形,所述散热框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面与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呈L行,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架呈L行,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收料箱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竖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斜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固定环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盖板的上下表面,所述进料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进料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料斗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架呈L行,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三角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三角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块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固定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是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框体的内表面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框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环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框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框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滑动连接,所述框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集料斗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支撑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支撑环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内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环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支撑环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撑环内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环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环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呈L行,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与所述出气斗固定连接,另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呈水平状,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收料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管道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污泥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污泥水进行水分离,防止将其直接排放出去导致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环境,并且沉淀效果好且快速,节约了时间,同时可以对水进行蒸发,然后排放到大气中,增加了空气的湿度,提高空气的质量,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污泥水处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污泥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污泥水处理系统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I上方的收料箱2、位于所述收料箱2左右两侧的支撑柱3、水平放置于最上方的盖板4、位于所述盖板4下方的电机转置5、位于所述电机转置5下方的框体装置6及位于所述支撑柱3外侧的出气装置I。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I呈长方体,所述底板I水平放置。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处理系统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收料箱、位于所述收料箱左右两侧的支撑柱、水平放置于最上方的盖板、位于所述盖板下方的电机转置、位于所述电机装置下方的框体装置及位于所述支撑柱外侧的出气装置,所述收料箱上设有第一收容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上方的集料斗、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部的散热框及位于所述散热框内部的加热棒,所述支撑柱上设有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下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方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上方的第一竖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下方的固定环,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右侧的进料斗、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下方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二斜杆左侧的固定架及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左侧的三角块,所述电机装置上设有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第三斜杆及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连接杆,所述框体装置上设有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底部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方的第一支撑环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环上方的第二支撑环,所述出气装置上设有出气斗、位于所述出气斗下方的第一管道、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下方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出气斗下方的第二管道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下方的第四支撑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卡丹李群星
申请(专利权)人:陈卡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