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杨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自动粉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895459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8 16:25
一种高效自动粉墙系统,包括底板、回收装置、握持装置、倒料装置、气缸装置、弹性装置、第一粉刷装置及第二粉刷装置,底板上设有滚轮,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回收箱、第一三角块及第一定位杆,握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握持架、第三支架、第一横杆、第一竖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及第一斜杆,倒料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二斜杆、倾斜板、第二固定架、第二定位杆、第三斜杆、第二竖杆、盖板及料箱,气缸装置包括气缸、推动杆及第一固定块,弹性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块及第一弹簧,第一粉刷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一转轴、旋转杆、第二转轴、第一刷毛及第一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同时耗能少,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自动粉墙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筑行业中,粉碎建筑物墙体是建筑施工中一项不可缺少的主要工序,目前基本采用手工操作,是建筑工人的一项重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而且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同时工程造价高。目前,在市面上也可以见到代替人力劳动的粉墙机,但是却未能普及使用,其原因在于现有非粉墙机结构设计欠合理,体积大,笨重,耗能多等。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高效自动粉墙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高效自动粉墙系统,所述高效自动粉墙系统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回收装置、位于所述回收装置左侧的握持装置、位于所述握持装置右侧的倒料装置、位于所述倒料装置右侧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气缸装置上方的弹性装置、位于所述弹性装置下方的第一粉刷装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粉刷装置上的第二粉刷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下方的滚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回收箱、位于所述回收箱左侧的第一三角块及位于所述第一三角块上的第一定位杆,所述握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握持架、位于所述握持架下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上方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横杆及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上方的第一斜杆,所述倒料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二斜杆右侧的倾斜板、位于所述倾斜板左侧的第二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下方的第二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方的第三斜杆、位于所述第三斜杆下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三斜杆上方盖板及位于所述盖板下方的料箱,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推动杆及位于所述推动杆上的第一固定块,所述弹性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块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下方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粉刷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右侧的旋转杆、设置于所述旋转杆上的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一刷毛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侧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粉碎装置包括第三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架左侧的第四斜杆、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架右侧的第三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一侧的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第二刷毛、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块上的第二弹簧、固定杆、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的第五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五斜杆左侧的第四横杆。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三角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回收箱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三角块的右表面接触,所述回收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回收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回收箱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定位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三角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架呈V字形,所述握持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握持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倾斜板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倾斜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倾斜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斜杆固定连接,所述盖板呈长方体,所述盖板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轴转连接,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料箱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料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料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料箱上设有位于右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右侧的出料管及设置于所述出料管上的阀门,所述出料管呈水平状,所述出料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料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推动杆的上端轴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转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轴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转轴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轴转连接,所述旋转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的右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旋转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转轴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与所述旋转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一刷毛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斜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刷毛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三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本体与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五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五斜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五斜杆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高效自动粉墙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大幅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自动粉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自动粉墙系统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回收装置、位于所述回收装置左侧的握持装置、位于所述握持装置右侧的倒料装置、位于所述倒料装置右侧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气缸装置上方的弹性装置、位于所述弹性装置下方的第一粉刷装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粉刷装置上的第二粉刷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下方的滚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回收箱、位于所述回收箱左侧的第一三角块及位于所述第一三角块上的第一定位杆,所述握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握持架、位于所述握持架下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上方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横杆及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上方的第一斜杆,所述倒料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二斜杆右侧的倾斜板、位于所述倾斜板左侧的第二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下方的第二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方的第三斜杆、位于所述第三斜杆下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三斜杆上方盖板及位于所述盖板下方的料箱,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推动杆及位于所述推动杆上的第一固定块,所述弹性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块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下方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粉刷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右侧的旋转杆、设置于所述旋转杆上的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一刷毛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侧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粉碎装置包括第三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架左侧的第四斜杆、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架右侧的第三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一侧的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第二刷毛、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块上的第二弹簧、固定杆、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的第五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五斜杆左侧的第四横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杨
申请(专利权)人:王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