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车双管供风系统及其供风管供风监控方法,该系统包括风源装置、总风联管和供风管,风源装置包括压缩机,设置在总风联管和供风管之间,并联的第一供风通路和第二供风通路,第一供风通路通径大于第二供风通路通径,第一供风通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门,第二供风通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门;采集供风管的供风压力数据和流量数据的传感器;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发送提示或报警信息,并控制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开闭,以及控制压缩机工作的控制单元;显示传感器采集的各数据、控制单元发送的提示报警信息及压缩机工作状态的显示器。能监控机车双管供风系统的供风管压力和流量,优化压缩机工作模式,避免供风异常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当前,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一部分,其安全性能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铁路客运车辆大量地使用风动门、空气弹簧和集便器等用风设备,为了适应日益增大的车辆用风量,双管供风系统应运而生,其中,双管供风系统包括总风联管和供风管,总风联管将风源系统产生的压缩空气供给至供风管,然后由供风管供给车辆各用风设备。然而,目前各机车,尤其是客运机车对于供风管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手段,司机无法获知车辆实时用风状态,若车辆供风管系耗风量增加又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导致总风压力变化过频过快,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车辆供风需求增多,客运机车选用的压缩机排气量很大,一旦后部联挂车辆数量减少会导致供风需求减少,若不能有效根据供风需求量的多少实施对压缩机的控制,极有可能造成选用的大排量压缩机工作率(即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时间与单位时间的比值)过低而产生油乳化现象。因此,如何有效地监控机车双管供风系统的供风管压力和流量,以避免供风异常带来的安全隐患,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以有效地监控机车双管供风系统的供风管压力和流量、优化压缩机工作模式,以避免供风异常带来的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种机车双管供风系统,包括风源装置、总风联管和供风管,其中,所述风源装置包括压缩机,所述机车双管供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总风联管和所述供风管之间,相并联的第一供风通路和第二供风通路,所述第一供风通路的通径大于所述第二供风通路的通径,所述第一供风通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门,所述第二供风通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门;用于采集所述供风管的供风压力数据和流量数据的传感器;接收所述传感器采集的各数据,发送提示或报警信息,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门和所述第二控制阀门开闭,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工作的控制单元;用于显示所述传感器采集的各数据、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的提示或报警信息及所述压缩机工作状态的显示器。优选地,所述第一供风通路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供风通路还包括可调节流阀和第二单向阀。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供风通路和第二供风通路的公共输风口与所述总风联管之间的调压阀。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门和所述第二控制阀门均为电磁阀。优选地,还包括:控制所述供风管的管路通断的电联锁塞门,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监测、记录所述电联锁塞门的开闭。—种机车双管供风系统的供风管供风监控方法,包括:采集供风管的供风压力数据和流量数据;判断所述供风压力数据和流量数据是否处于预设的阈值范围内;若所述供风压力数据和流量数据处于相应预设的阈值范围内,则对应切换总风联管和所述供风管之间两个不同通径的供风通路进行供风。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供风压力数据和流量数据是否处于预设的阈值范围内包括:判断所述供风管内供风流量是否使得总风压力低于第一预设压力值,且所述供风流量大于第一预设流量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值;判断所述供风管内供风流量是否使得总风压力不小于第二预设压力值,且所述供风流量小于第二预设流量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值。优选地,所述若所述供风压力数据和流量数据处于相应预设的阈值范围内,则对应切换总风联管和所述供风管之间两个不同通径的供风通路进行供风包括:若所述供风管内供风流量使得总风压力低于第一预设压力值,且所述供风流量大于第一预设流量值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值,则切换至较小通径的所述供风通路进行供风;若所述供风管内供风流量使得总风压力不小于第二预设压力值,且所述供风流量小于第二预设流量值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值,则切换至较大通径的所述供风通路进行供风。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机车双管供风系统,风源装置产生的风依次经由总风联管、第一供风通路或第二供风通路、供风管直至各用风设备。2、引入自动控制,传感器采集供风管管路中的供风压力和流量数据等参数,并将采集的各参数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接收的各参数判断供风的实际情况,切换使用第一供风通路或第二供风通路并发送提示或警报信息,当然,也可以人工切换,从而避免总风压力变化过频过快,减少行车安全隐患。3、显示器显示传感器采集的各参数及控制单元发送的提示或警报信息,用于司机监控机车实际用风状态与执行相应操作。4、控制单元还能够根据实际供风需求控制压缩机工作,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工作率,避免油乳化现象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机车双管供风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提供的机车双管供风系统的控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机车双管供风系统的供风管供风监控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可以有效地监控机车双管供风系统的供风管压力和流量,优化压缩机工作模式,以避免供风异常带来的安全隐患。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机车双管供风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提供的机车双管供风系统的控制结构示意图。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双管供风系统,包括风源装置、总风联管和供风管,其中,所述风源装置包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车双管供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总风联管和所述供风管之间,相并联的第一供风通路和第二供风通路,所述第一供风通路的通径大于所述第二供风通路的通径,所述第一供风通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门,所述第二供风通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门;用于采集所述供风管的供风压力数据和流量数据的传感器;接收所述传感器采集的各数据,发送提示或报警信息,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门和所述第二控制阀门开闭,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工作的控制单元;用于显示所述传感器采集的各数据、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的提示或报警信息及所述压缩机工作状态的显示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金虎,舒畅,王艳,彭新平,冷波,郭莹莹,曾萍,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