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绕线打把装置,其由两个相对的轮片构成,所述两轮片采用可开合连接方式连接,所述可开合的连接方式通常为允许两轮片沿转轴方向直线移动的动连接方式,所述两轮片均可以由固定连接成一体的多根翅子构成,其中一个轮片的各翅子里侧设有由两个侧壁围成的凹槽,另一个轮片的各翅子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插板。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后,可以实现绕线、捆把和卸把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可用于导爆管的缠绕打把以及其他类似柔性线材的缠绕打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绕线打把装置,可用于导爆管等各种柔性线材(以下简称 为线)的缠绕打"fe。技术背景导爆管、柔性电缆等多种柔性线需要缠绕形成线把并将线把捆扎起来,也 就是打把,以方便后续工艺或者用户使用。目前各种线的缠绕打把主要采用手 动绕线机进行,将放线轮安装在绕线机的放线心轴上,将绕线轮安装在手动转 轴连接,将放线轮上的放线线头固定在绕线轮上,人工摇动手动转轴的手柄, 使绕线轮转动,就可以将》文线轮上的线缠绕到绕线轮上,缠绕过程中采用皮尺 测量的方式测量绕线长度,当缠绕在绕线轮的线达到要求的长度时,将其从绕 线轮上取下来进行捆扎,形成所需的线把。为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人们已开始寻求采用电动方式进行绕 线,但到目前为止,已有的技术改进仅仅是将人工转动绕线轮的驱动方.式变为 电机驱动,将人工长度测量方式变为机械测量或电子计数,因此经过这些的改 进技术后依然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的缺陷,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这些 改进缠绕在绕线轮上的线把必须停机后采用人工的方式才能从绕线轮上取下 来,不能完全实现作业的机械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打把装置,绕制在该 绕线打把装置上的线把可以通过机械方式自动取下来,由此为打把作业的机械 化和自动化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提高打把的生产效率,降低打把的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抹术方案是 一种绕线打把装置,由两个相对的轮 片构成,所述两轮片采用可开合连接方式连接。所述两相对的轮片采用对合时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绕线轮的结构。方式。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可以相互对合和分开的轮片,在对合时形成一个可以将 线缠绕在上面的完整的绕线轮,象通常的绕线轮一样进行绕线,将线绕好后可 以在将两轮片分开,使缠绕在绕线轮上的线把依靠自身重力自动落下,两轮片 的对合和分开可以通过机械方式自动控制,由此不仅可以实现缠绕过程的机械 化和自动化,而且也可以实现卸线把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全部过程都可以 在自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自动进行,操作者只需要监4见机器的运行情况并及时 排除故障和换线即可,由此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一个人就可以同时操作 多台设备,单个绕线装置卸下线把的时间也明显缩短,为实现完成的;IM成化作 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供了条件。 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补打把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打把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在两轮片对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在两轮片分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一个轮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轮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另一个轮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轮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在两轮片分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实施例中两轮片上用作对接结构的对应凸起的侧视结构 示意图;图11是图IO所示两轮片上用作对接结构的对应凸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l-11,本专利技术的绕线打把装置由两个相对的轮片210、 220构成, 所述两轮片采用可开合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的两轮片采用可以相互对合成一个绕线轮20的结构。所述绕线轮可以采用任意能够在其上面绕线并形成线把的结构,通常包括 轮芯和位于轮芯两侧的侧挡架,所述轮芯上可以缠绕线,所述侧挡架在径向上 的尺寸大于所述轮芯在径向上的尺寸(即从轮芯的外园延伸出来),可以将缠 绕在轮芯上的线挡住,避免线从绕线轮上脱离下来。所述绕线轮的轮芯和侧挡架之间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分界,实际上, 只要绕线轮的周边设有用于绕线的凹槽,就可以实现在其上面绕线的目的。当 绕线轮的轮芯呈圆柱形时,轮芯外园和侧挡架内侧面围成的凹槽就构成这种用 于绕线的凹槽,这种凹槽的横断面通常呈矩形或梯形。将这些凹槽的横断面改 为三角形或弧形时,轮芯和侧挡架之间的界限就消除了 。所述各侧挡架的主体部分可以均采用板状结构,也可以采用均框架结构。 当侧挡架主体部分采用板状结构(通常为圆盘)并且轮芯呈圓柱形时,绕线轮 周边用于绕线的凹槽即为连续的环形凹槽;当侧挡架主体部分采用框架结构 (例如由若干径向条构成)并且轮芯也釆用框架结构(例如由若干横向条构成) 时,绕线轮周边用于绕线的凹槽就是若干相间的凹槽(在这种情况下,各凹槽 同转轴轴线之间的距离通常相等,即沿圆周分布),可以通过各凹槽之间的间隙对绕好的线把进行捆扎,捆扎时不需要将线把从绕线轮上卸下来,因此在机 械化作业时通常采用这种框架结构的侧挡架和轮芯。将上述绕线4仑从轮芯的^何部位分开,就可以形成所述的两轮片,通常从 轮芯中间分开,以保持两轮片之间的均衡和对称。考虑到相互对合的可靠性, 并考虑到两轮片之间的驱动连接,可以在两轮片的对合面上设置若干相互插接 的连接结构。图3-8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两轮片均由固定连接成一体的 多根翅子211、 221构成,其中一个轮片的各翅子211里侧(这里指与另一轮 片相对的一侧,下同)设有由两个侧壁围成的凹槽212,另一个轮片的备翅子 221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插板222,各翅子的外端213、 223 (这里指 远离转轴轴线的一端,下同)分别从所述凹槽或插板的外端延伸出来,并且其 里侧可以设有一个斜面216、 226。两轮片对合时, 一个轮片翅子上的插板插 入另一个轮片翅子上的凹槽,而相互插接的两翅子的外端之间留有空间,形成 用于绕线的凹#,以便将线缠绕在这个空间内。在这种绕线轮结构下,所述各 翅子内侧的凹槽和插板部分构成所述的轮芯,所述各翅子的其余部分构成所述 的侧挡架。所述各轮片的中央均设有带中央通孔214、 224的轴套215、 225,所述各 翅子的内端(这里指近转轴轴线的一端,下同)分别连接于各自轮片的轴套上, 与该轴套形成一个整体。所述轴套上的中央通孔构成与该轮片转轴.连接的轴 孔,其形状根据转轴的形状及其与转轴的连接方式确定,可以采用任意适宜的 现有技术,例如间隙配合、键连接等。所述各轮片的翅子的数量优选4个,也可以是3个、5个或6个等等。通 常情况下可以是4个,这样即可以保证缠绕出来的线把有足够大的直径(.有利于减小绕线轮尺寸),同时也保证了同一绕线轮上相邻翅子外端之间留有足够 大的空间,以〗更进行4几械化捆把作业。图9-ll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两轮片均设 有一个边框,所述各边框中部均设有一个带中央通孔的轴套215、 225,各边 框的主体部分250里侧设有若干沿圓周分布的对接结构,当两轮片对合时,这 些对接结构相互对接, 一同组成该绕线轮的轮芯。所述各边框主体部分的外端 251均向外斜,同对接结构i同形成用于绕线的凹槽,以利于线70的嵌入。所述各边框的主体部分优选由径向条组成的框架结构,以利于机械打把。所述各对接结构通常分别在各自边框内侧沿圆周分布,所述两边框主体部分上的对接结构通常为向内(这里指朝向另 一个边框的 方向)的凸起230,两边框主体部分上的凸起相互对应,所述凸起上分别设有 可以相互插接的凸凹结构。当两轮片对合后,这些凸凹结构相互插接在一起, 当一个轮片转动时,即可带动另一个轮片同步转动。参见图10和图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打把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两个相对的轮片构成,所述两轮片采用可开合连接方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国,
申请(专利权)人:王智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