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平开门窗框的底盘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8888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品平开门窗框的底盘安装方法,所述门窗框通过一安装底盘安装至建筑主体的门窗洞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框以位置可调的方式紧固于所述安装底盘,所述安装底盘以位置可调的方式紧固于所述建筑主体的门窗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品平开门窗框具有可调整性强、安装便捷、施工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摒弃了目前门窗框安装对胶水及发泡剂的依赖,采用专用金属配件及紧固技术,确保成品平开门窗框产品使用的长期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底盘的调节机构确保门窗框可与墙体基层精准安装,完全覆盖预留洞口的常规误差;产品安装界面与装饰施工的界定标准清晰、简单,确保可以各自明确并承担自己的责任,避免给客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有效避免纠纷与矛盾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窗框及安装门窗框的方法,尤指一种成套产品化平开门窗的门窗框结构及安装门窗框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成套门”(也称“套装门”)出现之前,一般都是在装饰施工现场制作门框(又称门套,以下称门框),再去市场上购买油漆好的门扇(或者买素门现场油漆)安装在门框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套门”的出现迎合了人们在室内装饰方面对于整体效果与质量追求所形成的市场需求。所谓“成套门”,就是在市场上将油漆好的门框与门扇全部买下来,再由厂家负责安装到客户装饰现场;其结构大多为插合式,即将门框内外的贴脸板分别插入筒子板内,辅以发泡剂(膨胀胶)、气动枪钉及胶水等进行紧固。成套门是木门产品的一种技术换代产品。当然,真正的成套门产品是将工厂全部制作完成并已固型的门扇与门框,在装饰工程结束后安装到预留门洞,并且通过门框的合理支承结构保持成套门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安装的便利性与精准性以及效果的一致性。正如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木门窗》(部品集成式)03J601-2“说明”3.1所述:采用工厂化生产,标准化、系列化部品集成,现场直接在洞口内安装门窗套及门窗扇,取代传统门窗框。而且真正成套门的实施过程是一系列针对客户不确定的个性化特征的确定性的解决方案与实施工程。因为首先建筑主体安装门窗的预留洞口是土建施工时预留的,每个洞口都客观存在大小、角度、平直度等等误差;同时,门窗周边的墙体可能是混凝土、砖墙、木质、轻钢结构等完全不同的材质;而且装饰设计时,与门窗有关的墙面、地坪甚至天花等装饰面层的材质、式样、结构等都存在互相适配的差异,因此装饰施工与成品门窗安装条件的衔接也存在着许多不明确与不确定的因素。然而,产品化的成套门窗若没有合理的门窗框支承结构则无法解决上述三方面问题,必然导致成套门窗产品存在以下缺陷:一、最终产品尺寸与现场不符,导致难以安装或留缝过大;很大程度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与经验在现场对加工好的木制组件进行修整及调节,导致产品的使用功能及外观标准降低甚至丧失,同时产品安装质量因人而异、参差不齐;因缺乏精准性措施及施工现场的可控性,门锁及合页等五金只能在现场开孔安装,导致产品损坏乃至破坏时有发生;二、因缺乏相应有效的紧固技术以针对不同材质的基层,通常使用发泡填充剂(或膨胀胶)及气动枪钉等进行产品紧固,一旦发泡剂老化或受污染则难以承载门窗扇的冲击等荷载,导致门窗框松动、变形、开裂甚至脱落等诸多安全隐患;三、由于缺乏对应的界定准则与标准,目前成套门窗的安装界面与操作过程与装饰施工项目大量交叉,导致产品的精准性、表面外观质量以及安装进度等等均难以保证;同时,作为产品购买方的客户往往要在装饰施工方与成套门安装方之间不断地沟通与协调,不仅过程非常繁琐增加了客户的负担,因此而产生的扯皮与纠纷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现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木门窗》(部品集成式)03 J601-2、《住宅门》01SJ606,以及行业标准《建筑木门、木窗》JG/T 122-2000中都未见到能解决以上三方面问题的、规避上述缺陷的合理门窗框支承结构,以上规范所展示的木门窗框结构都是由贴脸、筒子板等多块个体通过拼插及胶粘等组合而成的分体结构,并没有形成为整体,其门窗框自身的牢固度、门窗框与墙体安装的牢固度以及如何承载门窗扇重力及门窗扇开关的冲击力都未有严谨、合理的受力转力结构,是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源所在。其他如专利CN101273865、CN101603397等门框结构与上述结构大致相同,其门框自身的牢固度、门框与墙体安装紧固的牢固度都难以承载门扇的重力及冲击荷载,门框与墙体等装饰物相匹配的精确度等都无法满足要求,上述缺陷仍然存在。上述现有技术由于无法应对现实工程中预留门窗洞尺寸及角度不精准、墙体材质不统一、周边装饰物存在个性化差异、数据界定前提条件不充分等的客观现状,其最终完工的产品往往与设计预期相差甚远,而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不确定性也导致了供需双方及第三方职能部门责任模糊,且相互推诿之类的纠纷常有发生。因此相关的安全隐患及社会矛盾始终存在,也成为困扰相关技术人员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无法建立有别于工程木门窗验收标准的真正产品属性的标准与规范,不利于相关部门对行业的管理与监督。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都在不断更新,人们对成品门窗的需求也是有增无减,可是能够有效提升成品门窗框安装安全性与便捷性的核心技术仍未解决。针对此类影响产业升级,制约节能、环保、高效的现代化发展问题,目前尚无合理的解决方式,本专利技术填补了此领域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全新的成品平开门窗框结构,具有可调整性强、安装便捷、施工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所述门窗框通过一安装底盘安装至建筑主体的门窗洞上,所述门窗框以位置可调的方式紧固于所述安装底盘,所述安装底盘以位置可调的方式紧固于所述建筑主体的门窗洞。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底盘上设置复数个调节紧固区域,通过所述调节紧固区域对所述安装底盘施加一沿紧固方向的第一作用力以及一与所述第一作用力方向相反的第二作用力,通过所述第一作用力与所述第二作用力的配合对所述安装底盘进行位置调节并完成紧固。所述每个调节紧固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紧固通孔以及形成于所述紧固通孔侧部的调节螺孔,复数个紧固螺钉分别穿过所述紧固通孔并紧固于所述建筑主体的门窗洞上,复数个调节螺栓分别螺合于所述调节螺孔中,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调节螺孔并抵靠于所述建筑主体的门窗洞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底盘包括一第一框体与一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安装于所述门窗洞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框体安装于所述门窗洞的第二侧;所述第一框体靠近所述门窗洞的第一侧的侧部延伸形成一第一定位端,所述第二框体靠近所述门窗洞的第二侧的侧部延伸形成一第二定位端。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门窗框包括一第三框体与一第四框体,所述第三框体安装于所述门窗洞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框体上分别形成一第一安装端与一第二安装端;所述第三框体的第一侧抵靠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端;所述第三框体的第二侧形成一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包括一侧板与一底板;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板通过一角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端。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四框体安装于所述门窗洞的第二侧,所述第四框体的第一侧形成一对应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第三安装槽之间结合有一第二装饰框;所述第四框体的第二侧向所述第二框体方向翻折形成一倒齿板;所述第二框体上形成一第三安装端,所述第三安装端内装设有一弹簧片;所述第三安装端的侧部进一步翻折形成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穿设有一定位螺栓;所述第四框体的底部抵靠于所述定位螺栓,所述倒齿板卡合于所述弹簧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三框体的第一侧翻折形成一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结合有一第一装饰框;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板抵靠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端。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板上开设有槽型孔,一遥固螺钉贯穿所述第一安装端与所述槽型孔从而固定所述第三框体与所述第一安装端。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板通过所述角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端,所述角件上开设有槽型孔,所述第二安装端通过螺钉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品平开门窗框的底盘安装方法,所述门窗框通过一安装底盘安装至建筑主体的门窗洞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框以位置可调的方式紧固于所述安装底盘,所述安装底盘以位置可调的方式紧固于所述建筑主体的门窗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斌李震
申请(专利权)人:一禾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