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屏风生脉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枳壳66g,石菖蒲33g,千金子99g,黄芪99g,白术33g,防风33g,五味子50g,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减压干燥,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成纳米干膏,加入功能性辅料,制成屏风生脉胶囊,崩解时间显著缩短,疗效显著优于市售屏风生脉胶囊,取得了积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屏风生脉胶囊益气,扶阳,固表。用于气短心悸,表虚自汗,乏力眩晕,易感风邪。市 售屏风生脉胶囊由于组方和工艺原因,疗效不甚理想,制剂采用传统工艺制备,存在崩解迟 缓、疗效低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崩解速度快、疗效高的屏风生脉胶囊及其制备 方法。 专利技术实施方案如下: 取枳壳66g,石菖蒲33g,千金子99g,黄苗99g,白术33g,防风33g,五味子50g,粉 碎成60目粗粉,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萃取压力22~37Mpa,萃取温度21~ 43°C,分离器压力11~19Mpa,分离器温度42~51°C,分离时间2. 0~3. 4小时,二氧化碳 流量每小时24~40L,得提取液;取提取液63~76°C减压干燥,得干膏;取干膏加入甘露 醇150~200g,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成粒径200~300nm的混合干膏粉;取混合干膏 粉,微晶纤维素45~55g,交联聚乙稀吡略烧酮45~55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35~45g, 混合均匀,用50~70%乙醇湿法制粒,60°C~80°C干燥,外加羧甲基淀粉钠7~9g,硬脂酸 镁1~3g,整粒,装入胶囊,制得屏风生脉胶囊1200粒。 上述实施方案所提到的原材料标准如下: 枳壳: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 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石菖蒲: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n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莖。秋、各二季采挖,除去须报及泥沙,晒干。 千金子: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黄芪: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 Hsiao 或膜英黄苗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春、秋二李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 白术: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ldz.的干燥根莖。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 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防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莖植株的根.除去须根 及泥沙,晒干。 五味子: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fnensis (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 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甘露醇: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微晶纤维素: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羧甲基淀粉钠: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硬脂酸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以上屏风生脉胶囊所用到的原材料均可从医药公司购买得到,只要满足国家标准 均可用来实施本专利技术方案。 上述专利技术方案中所用术语为药学专用术语,如"减压"等皆遵从中国药典规定和 相关药学规范。 本专利技术中的单位g也可以是其它重量份,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实施。 本专利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设备市场均有销售,并不限于典型生产厂家,只要技术指标 能够达到要求,均可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 四【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1 取枳壳66g,石菖蒲33g,千金子99g,黄苗99g,白术33g,防风33g,五味子50g,粉 碎成60目粗粉,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萃取压力22Mpa,萃取温度21°C,分离器 压力llMpa,分离器温度42°C,分离时间2. 0小时,二氧化碳流量每小时24L,得提取液;取 提取液63°C减压干燥,得干膏;取干膏加入甘露醇150g,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成粒径 200~300nm的混合干膏粉;取混合干膏粉,微晶纤维素45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45g,交 联羧甲基纤维素钠35g,混合均匀,用50%乙醇湿法制粒,60°C干燥,外加羧甲基淀粉钠7g, 硬脂酸镁lg,整粒,装入胶囊,制得屏风生脉胶囊1200粒。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2 取枳壳66g,石菖蒲33g,千金子99g,黄苗99g,白术33g,防风33g,五味子50g,粉 碎成60目粗粉,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萃取压力37Mpa,萃取温度43°C,分离器 压力19Mpa,分离器温度51°C,分离时间3. 4小时,二氧化碳流量每小时40L,得提取液;取 提取液76°C减压干燥,得干膏;取干膏加入甘露醇200g,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成粒径 200~300nm的混合干膏粉;取混合干膏粉,微晶纤维素55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5g,交 联羧甲基纤维素钠45g,混合均匀,用70%乙醇湿法制粒,80°C干燥,外加羧甲基淀粉钠9g, 硬脂酸镁3g,整粒,装入胶囊,制得屏风生脉胶囊1200粒。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3 取枳壳66g,石菖蒲33g,千金子99g,黄苗99g,白术33g,防风33g,五味子50g,粉 碎成60目粗粉,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萃取压力29Mpa,萃取温度32°C,分离器 压力15Mpa,分离器温度47°C,分离时间2. 7小时,二氧化碳流量每小时32L,得提取液;取 提取液70°C减压干燥,得干膏;取干膏加入甘露醇175g,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成粒径 200~300nm的混合干膏粉;取混合干膏粉,微晶纤维素50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0g,交 联羧甲基纤维素钠40g,混合均匀,用60%乙醇湿法制粒,70°C干燥,外加羧甲基淀粉钠8g, 硬脂酸镁2g,整粒,装入胶囊,制得屏风生脉胶囊1200粒。 以上实施例说明,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极端条件和优化条件均能制成屏风生脉 胶囊。下面以实施例3制得的屏风生脉胶囊考察本专利技术的实际效果: (一)实施例3屏风生脉胶囊和市售屏风生脉胶囊崩解时限对比 1崩解时限测定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ΧΠ A测定。 2崩解时限对比 表1实施例3屏风生脉胶囊和市售屏风生脉胶囊崩解时限对比表上述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屏风生脉胶囊相对于市售屏风生脉胶囊具有崩解速度 快、生物利用度高等显著优点。 (二)实施例3屏风生脉胶囊和市售屏风生脉胶囊治疗气短心悸,表虚自汗,乏力眩 晕,易感风邪临床疗效观察 1病例情况 统计门诊和住院病例,共观察气短心悸,表虚自汗,乏力眩晕,易感风邪病例136例,平 均年龄49岁。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服用实施例3屏风生脉胶囊,对照组服用市售屏风 生脉胶囊。 2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气短心悸,表虚自汗,乏力眩晕,易感风邪的中药,其特征是取枳壳66g,石菖蒲33g,千金子99g,黄芪99g,白术33g,防风33g,五味子50g, 粉碎成60目粗粉,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萃取压力22~37Mpa,萃取温度21~43℃,分离器压力11~19Mpa,分离器温度42~51℃,分离时间2.0~3.4小时,二氧化碳流量每小时24~40L,得提取液;取提取液63~76℃减压干燥,得干膏;取干膏加入甘露醇150~200g,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成粒径200~300nm的混合干膏粉;取混合干膏粉,微晶纤维素45~55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45~55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35~45g,混合均匀,用50~70%乙醇湿法制粒,60℃~80℃干燥,外加羧甲基淀粉钠7~9g,硬脂酸镁1~3g,整粒,装入胶囊,制得屏风生脉胶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江恒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