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经直纬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84317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经直纬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包括:上覆盖层、下覆盖层、边胶、织物芯骨架层、织物芯骨架层贴胶;所述上覆盖层和下覆盖层上分别设有上覆盖胶层和下覆盖胶层;所述织物芯骨架层设置在上覆盖层与下覆盖层之间,两侧分别设有边胶;所述织物芯骨架层分别通过上覆盖胶层以及下覆盖胶层和上覆盖层以及下覆盖层相连;上覆盖层和下覆盖层为硫化胶;织物芯骨架层为单层高强力织物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芳纶或涤纶材质的直经直纬织物新型材料,使用耐磨、耐曲挠、耐老化的混炼胶配方,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出的产品具有适宜的横向刚性,具有管体形状保持性好,运行阻力小等优点,以达到节能、降耗、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输送带
,具体涉及一种直经直玮织物芯管状输送带。
技术介绍
目前,管状输送带从抗拉层材质分主要有分层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和钢丝绳芯管状输送带两大类。这两类管状输送带采用传统材质,初始成管性尚可,但是在带体经过反复曲挠后刚性下降很大,形成的管体出现坍塌现象,使密封段密封性不好,造成泄漏。为了解决此问题,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提高管状带的横向刚性,该做法的效果是管状带的初始成管性提高,但是管状带的运行阻力大大提高,能耗增加很多。而若带体在反复曲挠后的抗变形能力没有提升,则仍无法解决管体坍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经直玮织物芯管状输送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带体抗变形能力较弱导致管体容易坍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经直玮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包括:上覆盖层、下覆盖层、边胶、织物芯骨架层、织物芯骨架层贴胶;所述上覆盖层和下覆盖层上分别设有上覆盖胶层和下覆盖胶层;所述织物芯骨架层设置在上覆盖层与下覆盖层之间,两侧分别设有边胶;所述织物芯骨架层分别通过上覆盖胶层以及下覆盖胶层和上覆盖层以及下覆盖层相连。进一步的,上覆盖层和下覆盖层为硫化胶。进一步的,织物芯骨架层为单层高强力织物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产品采用芳纶或涤纶材质的直经直玮织物新型材料,使用耐磨、耐曲挠、耐老化的混炼胶配方,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出的产品具有适宜的横向刚性,提高带体在反复曲挠后的横向刚性保持率,具有管体形状保持性好,运行阻力小等优点,以达到节能、降耗、环保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广品横断面图。图中,1.上覆盖层,2.边胶,3.织物芯骨架层,4.织物芯骨架层贴胶,5.下覆盖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直经直玮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如图1所示,包括:上覆盖层1、下覆盖层5、边胶2、织物芯骨架层3、织物芯骨架层贴胶4 ;所述上覆盖层1和下覆盖层5上分别设有上覆盖胶层和下覆盖胶层;所述织物芯骨架层3设置在上覆盖层1与下覆盖层5之间,两侧分别设有边胶2 ;所述织物芯骨架层3分别通过上覆盖胶层以及下覆盖胶层和上覆盖层1以及下覆盖层5相连。上覆盖层1和下覆盖层5是由具有耐磨、耐曲挠、耐老化并据用途不同具有特殊性能的硫化胶组成,主要起承载物料的作用。边胶2是由具有耐磨、耐老化并据用途不同具有特殊性能的硫化胶组成,主要起保护骨架层的作用。织物芯骨架层贴胶4是由具有足够大的粘合强度并据用途不同具有特殊性能的硫化胶组成,主要起粘合上覆盖层1、下覆盖层5、边胶2、织物芯骨架层4为一个整体的作用。织物芯骨架层3是由具有直经直玮结构的单层高强力织物芯组成。根据用途不同,可以生产不同品种的单层芯直经直玮织物芯管状输送带:1.耐热单层芯直经直玮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其覆盖层的性能满足GB/T20021-2005标准中的Tl、T2、T3耐热性能等级的要求。覆盖层与织物芯骨架层间的粘合强度满足GB/T20021-2005标准中表3和表5的要求。2.普通用途单层芯直经直玮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其覆盖层的性能满足GB/T7984-2013标准中的H、D、L性能类型的要求。覆盖层与织物芯骨架层间的粘合强度满足GB/T7984-2013标准中表6的要求。下面按照产品品种分别表述。一种耐热单层芯直经直玮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其产品结构如图1所示,贴胶按照重量计,所用材料的比例是:橡胶100份,其中,天然橡胶:20?70份,丁苯橡胶:20?70份,三元乙丙橡胶:10?50份;促进剂:0.3?6份;硫化剂:0.3?6份;氧化锌:3?12份;硬脂酸:1?5份;炭黑:15?70份;白炭黑:3?15份;粘合剂2?12份;增粘树脂3?10份;防老剂:1?6份;软化剂:3?25份;填充剂:10?50份。上下覆盖层和边胶采用同种配方,按照重量计,所用材料的比例是:橡胶100份,其中丁苯橡胶:20?100份;乙丙橡胶20?100份;促进剂:1?6份;硫化剂:0.3?8份,氧化锌:5?15份,硬脂酸0.3?5份,炭黑:3?70份;耐热剂:10?50份;增粘树脂3?10份;软化剂3?20份;防老剂2?12份。上覆盖层1的厚度在1mm?10mm之间,下覆盖层5的厚度在1mm?6mm之间,产品的上下覆盖层厚度在上述范围任意组合。边胶2的宽度在5mm?50mm之间。织物芯骨架层3为单层的直经直玮结构化纤织物。从材质上分有两种:一种是EPP,E代表经向受力线纤维为涤纶;P代表玮向受力线纤维为尼龙;P代表捆绑线纤维为尼龙。另一种是DPP,D代表径向受力线纤维为芳纶;P代表玮向受力线纤维为尼龙;P代表捆绑线纤维为尼龙。经线间距为0mm?10mm,玮线间距为1mm?100mm,管状带两侧搭接部分的织物芯骨架层3为直经织玮结构,玮线间距为1mm?100mm,搭接部分长度为5mm?500mmo一种普通用途单层芯直经直玮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其产品结构如图1所示,贴胶按照重量计,所用材料的比例是:橡胶100份,其中,天然橡胶:20?70份,丁苯橡胶:20?70份;促进剂:0.3?4份;硫化剂:0.3?6份;氧化锌:3?8份;硬脂酸?5份;炭黑:15?90份;白炭黑:3?15份;粘合剂2?12份;增粘树脂3?10份;防老剂:1?5份;软化剂:3?25份;填充剂:10?50份。上下覆盖层和边胶采用同种配方,按照重量计,所用材料的比例是:橡胶100份,其中,天然橡胶20?100份,丁苯橡胶:20?70份;顺丁橡胶20?70份;促进剂:1?5份;硫化剂:0.3?5份,氧化锌:3?8份,硬脂酸0.3?5份,炭黑:30?90份;增粘树脂3?10份;软化剂3?20份;防老剂2?10份。上覆盖层1的厚度在1mm?10mm之间,下覆盖层5的厚度在1mm?6mm之间,产品的上下覆盖层厚度在上述范围任意组合。边胶2的宽度在5mm?50mm之间。织物芯骨架层3为单层的直经直玮结构化纤织物。从材质上分有两种:一种是EPP,E代表经向受力线纤维为涤纶;P代表玮向受力线纤维为尼龙;P代表捆绑线纤维为尼龙。另一种是DPP,D代表径向受力线纤维为芳纶;P代表玮向受力线纤维为尼龙;P代表捆绑线纤维为尼龙。经线间距为0mm?10mm,玮线间距为1mm?100mm,管状带两侧搭接部分的织物芯骨架层3为直经织玮结构,玮线间距为1mm?100mm,搭接部分长度为5mm?500mmo本专利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炼胶一一压延一一硫化。炼胶工艺采用目前传统的炼胶装备及方法。而在压延工序,使用高张力压延机,第一次操作把直经直玮帆布贴上贴胶。在第二次操作时把带贴胶的带芯包上上下覆盖胶及边胶。硫化用鼓式硫化机采用连续硫化的方式。【主权项】1.一种直经直玮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覆盖层(I)、下覆盖层(5)、边胶(2)、织物芯骨架层(3)、织物芯骨架层贴胶(4);所述上覆盖层(I)和下覆盖层(5)上分别设有上覆盖胶层和下覆盖胶层;所述织物芯骨架层(3)设置在上覆盖层(I)与下覆盖层(5)之间,两侧分别设有边胶(2);所述织物芯骨架层(3)分别通过上覆盖胶层以及下覆盖胶层和上覆盖层(I)以及下覆盖层(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经直玮织物芯管状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经直纬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覆盖层(1)、下覆盖层(5)、边胶(2)、织物芯骨架层(3)、织物芯骨架层贴胶(4);所述上覆盖层(1)和下覆盖层(5)上分别设有上覆盖胶层和下覆盖胶层;所述织物芯骨架层(3)设置在上覆盖层(1)与下覆盖层(5)之间,两侧分别设有边胶(2);所述织物芯骨架层(3)分别通过上覆盖胶层以及下覆盖胶层和上覆盖层(1)以及下覆盖层(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世峰李健孙涛张倩崔尊杰张爱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化新材料实验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