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位于基部前端的舌板;多个导电端子呈上下排固设于绝缘本体,每一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一金属内壳包覆于舌板后端临近基部处,金属内壳具有至少一连接部;一中间屏蔽片固设于舌板内,位于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之间,中间屏蔽片两侧分别设有接触连接金属内壳的抵接部;一金属外壳包覆于基部和舌板的外围,所述连接部与金属外壳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在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之间设置中间屏蔽片,能够有效防止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之间产生信号串扰,使电连接器能够进行高速率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本技术设及电连接器
,尤其设及一种可进行高速率传输的电连接 器。 【
技术介绍
】 目前,USBOJ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器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 生活中各种电子产品上,如手机、电脑上的数据、充电接口,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对 USB连接器的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 为满足各种电子产品对USB连接器的高频要求,我司也更是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资 金,配合开发该类型产品,W便能够满足各类电子产品的要求。 【
技术实现思路
】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高速率传输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W下技术手段: -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位于 所述基部前端的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呈上下排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 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一金属内壳,所 述金属内壳包覆于所述舌板后端临近所述基部处,所述金属内壳具有至少一连接部;一中 间屏蔽片,所述中间屏蔽片固设于所述舌板内,位于上排所述导电端子和下排所述导电端 子之间,所述中间屏蔽片两侧分别设有接触连接所述金属内壳的抵接部;一金属外壳,所述 金属外壳包覆于所述基部和所述舌板的外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金属外壳接触连接。 进一步,所述多个导电端子中包括若干电源端子,每一所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的 前端具有一末端部,上排的所述电源端子的末端部与下排对应列的所述电源端子的末端部 相互接触连接。 进一步,上排的所述电源端子的末端部与下排对应列的所述电源端子的末端部通 过馴合的方式相互接触连接。 进一步,每一所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的后端具有一固定部,固定部的后端延伸有 一延伸部,上排的所述电源端子的固定部与下排对应列的所述电源端子的固定部相互接触 连接或/和上排的所述电源端子的延伸部与下排对应列的所述电源端子的延伸部相互接 触连接。 进一步,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具有多个焊接部,每对应列的两个所述电源端子只其 中之一者具有所述焊接部,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焊接部自所述延伸部延伸形成。 进一步,下排的所述电源端子的延伸部朝上排对应列的所述电源端子延伸设有一 抵接臂,所述抵接臂接触连接上排对应列的所述电源端子的延伸部或焊接部,或上排的所 述电源端子的延伸部朝下排对应列的所述电源端子延伸设有一抵接臂,所述抵接臂接触连 接下排对应列的所述电源端子的延伸部或焊接部。 进一步,所述多个导电端子中还包括若干接地端子,上排的所述接地端子与下排 对应列的所述接地端子相互接触连接,每对应列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只其中之一者具有所 述焊接部,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所述焊接部排列成同一排。 进一步,上排的所述电源端子的固定部与下排对应列的所述电源端子的固定部相 向冲压形成接触凸部而相互接触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源端子的固定部的宽度大于其接触部的宽度,所述电源端子的延 伸部的宽度大于其固定部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金属内壳两侧对应所述中间屏蔽片两侧的抵接部处分别设有接触 臂,所述金属内壳与所述中间屏蔽片通过所述接触臂抵压接触所述抵接部而形成接触连 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延伸位于所述基部上,所述基部对应所述延伸部设有收容槽, 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金属外壳对应所述收容槽的位置凸伸有定位块,所述 定位块凸伸入所述收容槽内与所述延伸部接触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一绝缘块,上排的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中间屏蔽片镶埋成型于所 述绝缘块内,形成一端子模组,下排的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端子模组一起镶埋成型于所述 绝缘本体内,或下排的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中间屏蔽片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块内,形成一 端子模组,上排的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端子模组一起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W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在上排所述导电端子和下排所述导电端子之间设置中 间屏蔽片,再将所述中间屏蔽片与所述金属内壳接触连接,最后将所述金属内壳与所述金 属外壳接触连接,从而形成=者之间的电性导通,使得所述中间屏蔽片和所述金属内壳能 够通过所述金属外壳而有效接地,如此设置可有效防止上排所述导电端子和下排所述导电 端子之间产生信号串扰,使电连接器能够进行高速率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上排导电端子和中间屏蔽片镶埋成型于绝缘块内的 不意图; 图4为图3的部分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金属外壳组装至绝缘本体前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W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电连接器100是符合USBTypeC规格的电连接器, 用于焊接在一电路板(未图示)上,W供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插接,其包括一绝缘本体 1、多个导电端子2、一中间屏蔽片3、一金属内壳4W及一金属外壳5。 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基部11及位于所述基部11前端的一舌板12,所述基部上 11下两侧分别设有一收容槽111,所述舌板12具有上下相对的上表面121和下表面122。 请参阅图2至图5,所述多个导电端子2呈上下排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每一所 述导电端子2分别具有一接触部21,所述接触部21分别显露于所述舌板12的上表面121 和下表面122,用W与对接电连接器接触连接,所述多个导电端子2还具有多个焊接部23, 所述焊接部23延伸出所述基部11外用于与电路板焊接。 所述多个导电端子2的数量为24个,上下排分别具有12个,每排所述导电端子2 包括两个接地端子G、两个电源端子V、一高速发送差分信号对(未标号)、一预留端子(未 标号)、一对USB2. 0端子(未标号)、一侦测端子(未标号)、一高速接收差分信号对(未标 号),上排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排列顺序与下排的所述导电端子2排列顺序左右相反,使得 对接电连接器正反均可W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中,每一所述电源端子V的接触部21的前 端具有一末端部211,上排的所述电源端子V的末端部211与下排对应列的所述电源端子V 的末端部211相互接触连接,具体地,为了使得上排的所述电源端子的末端部211与下排对 应列的所述电源端子的末端部211能够相互稳固地接触连接,本技术采用将上排的所 述电源端子的末端部211馴合至下排的所述电源端子的末端部211的方式使其相互接触连 接,每一所述电源端子V的接触部21的后端具有一固定部22,固定部22的后端延伸有一延 伸部24,上排的所述电源端子V的固定部22与下排对应列的所述电源端子V的固定部22 相互接触连接,具体地,请参阅图6,上排的所述电源端子的固定部22与下排对应列的所述 电源端子的固定部22相向冲压形成接触凸部221而相互接触连接,进一步地,上排的所述 电源端子V的延伸部24或焊接部23与下排对应列的所述电源端子V的延伸部23或焊接 部24相互接触连接,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位于所述基部前端的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呈上下排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一金属内壳,所述金属内壳包覆于所述舌板后端临近所述基部处,所述金属内壳具有至少一连接部;一中间屏蔽片,所述中间屏蔽片固设于所述舌板内,位于上排所述导电端子和下排所述导电端子之间,所述中间屏蔽片两侧分别设有接触连接所述金属内壳的抵接部;一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所述基部和所述舌板的外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金属外壳接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焕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杰思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