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7837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3:22
【课题】同时实现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所具备的金属环的摩擦系数的减小以及耐久性的提高。一种无级变速器用带(15),其中多个金属元件(32)支承在由多个金属环(32)层叠而成的金属环集合体(31)上,在金属环集合体(31)中的至少最内周的金属环(33)的内周面(33a)上具备凹凸面(38),该凹凸面(38)具备多个突出部(38a)以及形成在该多个突出部(38a)之间的多个谷部(38b),在该凹凸面(38)中的谷部(38b),形成有表面摩擦系数低于突出部(38a)的表面摩擦系数的低摩擦系数层(51)。低摩擦系数层(51)可以是氟化处理层(51a)或由DLC膜构成的层(51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用带,在该无级变速器用带中,多个金属元件支承在 由多个金属环层叠而成的金属环集合体上,以便在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传递驱动力。
技术介绍
存在一种无级变速器用带,在该无级变速器用带中,多个金属元件支承在由多个 金属环层叠而成的金属环集合体上,以便在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传递驱动力。作为这 种带的现有例,有专利文献1、2所示的带。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难以发生粘滑、能够降低摩擦系数的高速滑动部件,记载了 这样的高速滑动部件:其在规定的表面粗糙度的金属部件上包覆有具有粒状突起形状的 DLC(类金刚石碳:Diamond_like Carbon)膜。 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用于提高金属环的耐久性的无级变速器用带,记载了这样 的无级变速器用带:其在最内周的金属环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山脉状的突出部。在该无级变 速器用带中,当形成在金属环的内周面上的山脉状的突出部发生了前期磨损时,通过使在 与其行进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测量出的突出部的平均接触宽度为规定的尺寸,能够防止裂 纹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第49189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许第40781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包覆有DLC膜的高速滑动部件,能够实现该高速滑动部件 的摩擦阻力的降低。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2记载的结构,能够防止裂纹的产生从而提高 金属环的耐久性。但是,以往在无级变速器用带中,不存在具备用于减少金属环的摩擦阻力 的结构和用于提高金属环的耐久性的结构这两种结构的无级变速器用带。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金属环的 摩擦阻力的减小和耐久性的提高的无级变速器用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无级变速器用带是这样的无级变速器用带(15):在 该无级变速器用带(15)中,多个金属元件(32)支承在由多个金属环(33)层叠而成的金 属环集合体(31)上,以便在驱动带轮(6)与从动带轮(11)之间传递驱动力,其特征在于, 该无级变速器用带具备凹凸面(38),该凹凸面(38)具备形成在金属环(33)的表面(33a) 上的多个突出部(38a)以及形成在该多个突出部(38a)之间的多个谷部(38b),在凹凸面 (38a)中的谷部(38b),形成有表面摩擦系数低于突出部(38a)的表面摩擦系数的低摩擦系 数层(51)。此外,在该无级变速器用带中,凹凸面(38)可以是多个山脉状的突出部(38a) 呈网格状交叉的结构,突出部(38a)沿相对于金属环(33)的行进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无级变速器用带,利用形成在金属环的凹凸面的谷部的低摩擦系数 层,能够将金属环的表面摩擦系数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减少金属环之间或金属环与金属 元件之间的滑动引起的摩擦阻力。在此基础上,在金属环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多个突出部和 多个谷部的凹凸面,由此,通过设定前期磨损后的突出部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平均接 触宽度为规定的尺寸,能够阻止当突出部发生了前期磨损时在该突出部的顶部产生的点蚀 (pitting)向深度方向发展。由此,能够防止突出部产生裂纹,从而提高金属环的耐久性。 因此,能够同时实现金属环的耐久性的提高以及摩擦阻力的减小,能够提供一种高强度且 高效率(高传递效率)的无级变速器用带。 另外,在上述的无级变速器用带中,凹凸面(38)形成在构成金属环集合体(31)的 多个金属环(33)中的至少最内周的金属环(33)的内周面(33a)上即可。 在上述结构的无级变速器用带中,作为在内部产生的部件之间的差动旋转引起的 摩擦阻力,在位于最内周的金属环的内周面与金属元件之间的接触位置处产生的摩擦阻力 最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通过在最内周的金属环的内周面上形成凹凸面,在该凹凸面 的谷部形成低摩擦系数层,能够将金属环的内周面的摩擦系数抑制得较低。由此,能够减少 金属环集合体与金属元件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因此能够提高无级变速器用带的动力传递 效率(带效率)。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高强度、高效率的无级变速器用带。 此外,在上述的无级变速器用带中,作为低摩擦系数层(51)的基底层,形成氮化 处理层(52)即可。 此外,在上述的无级变速器用带中,低摩擦系数层(51)可以是氟化处理层(51a)。 在利用氟化处理形成氟化处理层作为用于减小金属环的摩擦系数的低摩擦系数 层的情况下,作为氮化处理中的氟化处理后的氮化处理的后续工序,再次进行氟化处理,由 此能够形成本专利技术的低摩擦系数层。因此,由于在用于形成低摩擦系数层的氟化处理中不 用增加必要的设备和改变工序,因此能够避免形成了低摩擦系数层的金属环以及具备该金 属环的无级变速器用带的制造成本上升。 此外,在氟化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在氮化处理前进行氟化处理,则氟化处理层会被 替换为氮化处理层,而通过在氮化处理后进行基于氟化处理的表面处理,氟化处理层不会 被替换为氮化处理层,从而能够可靠地形成氟化处理层。因此,通过在氮化处理后进行氟化 处理,能够在凹凸面的谷部形成可以有效降低金属环摩擦系数的氟化处理层。 或者,低摩擦系数层(51)可以是由DLC(类金刚石碳:Diamond-like Carbon)膜 构成的层(51b)。 如果在金属环的凹凸面中的谷部形成由表面滑动性优异的DLC膜构成的层作为 低摩擦系数层,则能够有效降低金属环的摩擦系数。 并且,对于上述括号内的标号,是将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元件的标号作为本发 明的一个示例而示出的。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无级变速器用带,能够同时实现金属环的摩擦系数的减小以及耐久 性的提尚,因此能够提供尚强度、尚效率的无级变速器用带。【附图说明】 图1是装配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车辆的动力传递 系统的骨架图。 图2是示出金属带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最内周的金属环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形成在金属环的内周面上的凹凸面以及低摩擦系数层的图,图4A是凹 凸面的俯视图(沿图3的Y箭头观察的图),图4B是凹凸面的侧剖视图(沿图4A的Z-Z箭 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相邻的金属环之间或最内周的金属环与金属元件之间产生的差 动旋转引起的摩擦力的图,是金属环与金属元件的剖视图(沿图2的X-X箭头观察的剖视 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最内周的金属环的内周面与金属元件的鞍状面之间的边界 膜的真实接触面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边界膜的图,图7A是示出边界膜为一种的情况下的图,图7B是示 出边界膜为两种的情况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用于形成低摩擦系数层的表面处理的工序的图。 图9是示出存在和不存在氟化处理层的情况下的金属带的动力传递效率(带效 率)的比较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存在和不存在氟化处理层的情况下的带轮的V面的摩擦系数的比较 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存在和不存在由DLC膜构成的层的情况下的金属带的动力传递效率 (带效率)的曲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级变速器用带,在该无级变速器用带中,多个金属元件支承在由多个金属环层叠而成的金属环集合体上,以便在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传递驱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级变速器用带具备凹凸面,该凹凸面具备形成在所述金属环的表面上的多个突出部以及形成在该多个突出部之间的多个谷部,在所述凹凸面中的所述谷部,形成有表面摩擦系数低于所述突出部的表面摩擦系数的低摩擦系数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大起矢崎徹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