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其包括:第一杆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杆体,其能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杆体的第一端;凸起部,其固定设置在第二杆体上;第一拆卸部,第一拆卸部能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杆体上,并能与凸起部相抵,第一拆卸部远离第一杆体的一端具有能与轮胎的螺栓相适配的第一卡接部;第三杆体,其能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杆体的第二端;第二拆卸部,其固设于第三杆体,并与第三杆体呈一不为0度或180度的夹角,第二拆卸部远离第一杆体的一端具有能与轮胎的螺栓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提供一种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其能够较容易地拆卸轮胎上的螺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轮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拆卸轮胎用的扳手。
技术介绍
轮毂又叫轮圈、轱辘、胎铃,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车轴上的金属部件。轮毂由轮毂螺栓固定于车轴上。轮毂螺栓包络螺栓及与之相适配的螺母,将螺栓穿过轮毂的螺栓孔及车轴上法兰的螺栓孔,然后用螺母锁紧,以使轮毂与车轴进行固定,从而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保证轮毂与车轴之间不会发生松动,否则容易出现炸钢圈、轮胎脱落等事故发生,更严重的有可能造成车毁人亡的特大事故。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轮毂与车轴之间的固定牢固,一般需要在轮毂螺栓上施加较大的紧固力矩,从而使得轮毂螺栓不容易松动。但这使得拆卸轮胎的难度加大。现有技术中,在拆卸轮毂螺栓时,主要使用套筒扳手等工具进行拆卸,套筒扳手包括首端和尾端,首端具有背对所述尾端的首端面,首端面上设置有多边形的槽,使用时,该多边形槽套住轮毂螺栓的螺母,通过转动尾端来带动轮毂螺栓的螺母转动,从而使轮毂螺栓的螺母松动而将轮毂螺栓拆卸下来。由于轮毂螺栓上施加了较大的紧固力矩,所以拆卸时,需要在扳手的尾端上施加很大的力才能使轮毂螺栓拆卸下来,从而增加了拆卸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其能够较容易地拆卸轮胎上的螺栓。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其包括:第一杆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二杆体,其能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端;凸起部,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上;第一拆卸部,所述第一拆卸部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上,并能与所述凸起部相抵,所述第一拆卸部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具有能与轮胎的螺栓相适配的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三杆体,其能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端;第二拆卸部,其固设于所述第三杆体,并与所述第三杆体呈一不为0度或180度的夹角,所述第二拆卸部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具有能与轮胎的螺栓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所述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具有至少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轮胎的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拆卸部和所述凸起部高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轮胎的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拆卸部能转动至远离所述第一杆体处。优选地,所述第二杆体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杆体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端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二销轴之间设置有牵引绳。优选地,所述第一拆卸部具有预定的重量。优选地,当所述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相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二拆卸部与所述第三杆体呈直角。优选地,当所述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拆卸部沿着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二拆卸部具有背对所述第三杆体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所述第一端面面向靠近所述第三杆体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与所述轮胎的螺栓相适配。优选地,所述第一拆卸部通过可拆卸的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杆体相连接;当所述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拆卸部能沿所述第二杆体滑动;当所述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拆卸部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杆体相固定。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呈一线段时,所述第二杆体的长度等于该线段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三杆体的长度等于该线段的三分之一。本技术提供的拆卸轮胎用的扳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拆卸轮胎用的扳手进行拆卸轮毂螺栓时,首先使得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即第二卡接部与轮胎的螺栓连接,第一拆卸部和凸起部高于第二卡接部,从而通过第一拆卸部向凸起部施加作用力,从而对第二卡接部施加使轮胎的螺栓发生松动的作用力;然后使得本技术提供的拆卸轮胎用的扳手由第一工作位置转至第二工作位置,即第一卡接部与轮胎的螺栓连接,第二拆卸部能转动至远离第一杆体处,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手握第二拆卸部,以绕轮胎的螺栓的螺旋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从而卸下轮胎的螺栓。因此本技术将拆卸轮胎螺栓的过程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为对轮胎的螺栓进行松动,第二个过程为使轮胎的螺栓产生转动,从而卸下轮胎的螺栓;而现有技术中拆卸轮胎的螺栓只有一个过程即使轮胎的螺栓产生转动的过程,所以本技术通过先将轮胎的螺栓松动再使轮胎的螺栓产生转动能减少直接使轮胎的螺栓产生转动时所需的作用力,从而使拆卸轮胎螺栓变得容易,从而实现了本技术提供一种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其能够较容易地拆卸轮胎上的螺栓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第一位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第二位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0、第一拆卸部;17、第二杆体;19、第一杆体;15、第三杆体;23、握持部;24、第一凹槽;25、第二凹槽;26、第一端面;22、第二端面;39、凸起部;33、第一卡接部;49、第二卡接部;21、第二拆卸部;12、锥形端;14、第一通道;16、第一贯通孔;18、第二贯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其包括:第一杆体19,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二杆体17,其能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19的第一端;凸起部39,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17上;第一拆卸部10,所述第一拆卸部10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17上,并能与所述凸起部39相抵,所述第一拆卸部10远离所述第一杆体19的一端具有能与轮胎的螺栓相适配的第一卡接部33 ;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三杆体15,其能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19的第二端;第二拆卸部21,其固设于所述第三杆体15,并与所述第三杆体15呈一不为0度或180度的夹角,所述第二拆卸部21远离所述第一杆体19的一端具有能与轮胎的螺栓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49 ;所述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具有至少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接部49与所述轮胎的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拆卸部10和所述凸起部39高于所述第二卡接部49 ;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接部33与所述轮胎的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拆卸部21能转动至远离所述第一杆体19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实现了在进行拆卸轮毂螺栓时,首先使得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即第二卡接部49与轮胎的螺栓连接,第一拆卸部10和凸起部39高于第二卡接部49,从而通过第一拆卸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杆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二杆体,其能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端;凸起部,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上;第一拆卸部,所述第一拆卸部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上,并能与所述凸起部相抵,所述第一拆卸部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具有能与轮胎的螺栓相适配的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三杆体,其能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端;第二拆卸部,其固设于所述第三杆体,并与所述第三杆体呈一不为0度或180度的夹角,所述第二拆卸部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具有能与轮胎的螺栓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所述拆卸轮胎用的扳手具有至少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轮胎的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拆卸部和所述凸起部高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轮胎的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拆卸部能转动至远离所述第一杆体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迈维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