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转向助力泵的可拆卸托架组件,包括第一格栅件、第二格栅件和托架;第一格栅件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方管、第二方管和第三方管;第二格栅件包括第四方管、第五方管、第六方管和第七方管;托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方管和第五方管可拆卸连接,而第七方管的右端部和第二方管的顶部均与另设的车架前部可拆卸相连,且托架顶端设有电动转向助力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转向助力泵的可拆卸托架组件的结构十分简单,不仅可轻松安装和拆卸电动转向助力泵,而且还减小了对电动转向助力泵的检修维护难度,也有助于降低电动转向助力泵的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纯电动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
技术介绍
在新能源纯电动车中,为了单独安装电动转向助力栗,在整车布置时需预留空间用以安装电动转向助力栗,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厂家均将电动转向助力栗安装在车身尾部狭小的预留空间内,并通过槽型件固定,虽然达到了单独安装电动转向助力栗的目的,但因为预留空间极为狭小,故为了方便对该电动转向助力栗进行检修维护,制造者在车身上开设有侧舱门,极大地增加了单独安装电动转向助力栗的成本,也使得单独安装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工艺变得更为繁琐;另外,在后期装车的过程中也发现将该电动转向助力栗布置在车身尾部的时候操作极为不便,且转向高压油管太长,油壶也不容易固定。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厂家开始考虑将该电动转向助力栗安装在车身前部,但迫于车身前部开设舱门的空间有限,无法轻松将电动转向助力栗安装在车身前部,且检修难度十分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轻松安装和拆卸电动转向助力栗、对电动转向助力栗的检修维护难度小且能降低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安装成本的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包括第一格栅件、第二格栅件和托架;第一格栅件的截面呈三角形,且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方管、第二方管和第三方管;第二格栅件的截面呈方形并包括第四方管、第五方管、第六方管和第七方管,且第四方管的底部、第五方管和第六方管的底部依次相连,而第七方管的左端部和右侧分别与第四方管的顶部和第六方管的顶部连接;托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方管和第五方管可拆卸连接,而第七方管的右端部和第二方管的顶部均与另设的车架前部可拆卸相连,且托架顶端设有电动转向助力栗。在本技术所述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中,托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方管和第五方管可拆卸相连,即托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格栅件和第二格栅件可拆卸相连,结构十分简单,而因为第七方管的右端部和第二方管的顶部均与另设的车架前部可拆卸相连,即达到了将所述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装配在车架前部的目的,且托架顶端设有电动转向助力栗;由此可知,采用所述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便可轻松地将电动转向助力栗安装在车架前部,又因为托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方管和第五方管可拆卸相连,则大大降低了托架与第一方管和第五方管的拆卸难度,且当需要对该电动转向助力栗进行检修或更换时,只需将托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方管和第五方管拆卸脱离,便可对安装在托架顶端的电动转向助力栗进行检修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对电动转向助力栗的检修维护难度,也无需在车身上开设舱门,有助于降低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安装成本。在本技术所述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中,上述第一格栅件的截面呈三角形,且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方管、第二方管和第三方管,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增强第一格栅件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另外,上述第二格栅件的截面呈方形并包括第四方管、第五方管、第六方管和第七方管,且第四方管的底部、第五方管和第六方管的底部依次相连,这样的设计不仅能保证第二格栅件具有足够大的结构强度,而且在当电动转向助力栗安装在托架上后,这样的设计还能保证所述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和电动转向助力栗避开车身上的其它结构,从而避免发生干涉。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上述第一方管、第二方管和第三方管依次首尾可拆卸相连。该第一方管、第二方管和第三方管之间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有助于降低对所述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的维护成本。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上述第四方管的底部、第五方管和第六方管的底部依次可拆卸相连。同上所述,第四方管的底部、第五方管和第六方管的底部之间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利于对所述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进行维护。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七方管的左端部和右侧分别与第四方管的顶部和第六方管的顶部可拆卸连接。同上所述,第七方管的左端部和右侧分别与第四方管的顶部和第六方管的顶部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也有助于降低对所述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的维护难度。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托架左侧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一方管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架的设置方便了托架左侧与第一方管之间的装配。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托架右侧通过第二支架与第五方管可拆卸连接。同上所述,该第二支架的设置也方便了托架右侧与第五方管之间的装配。另外,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的结构十分简单,不仅可轻松安装和拆卸电动转向助力栗,而且还减小了对电动转向助力栗的检修维护难度,也有助于降低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安装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施例中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装配在车架前部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中A-A向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3中B-B向的局部剖视图;现将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为托架,1.1为安装孔,2为第一方管,3为第二方管,4为第三方管,5为第四方管,6为第五方管,7为第六方管,8为第七方管,9为车架,10为第一支架,11为第二支架,12为第一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一种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可拆卸托架组件,包括第一格栅件、第二格栅件和托架1。如图4所示,上述第一格栅件的截面呈三角形,且包括依次首尾可拆卸相连的第一方管2、第二方管3和第三方管4。如图5所示,上述第二格栅件的截面呈方形并包括第四方管5、第五方管6、第六方管7和第七方管8,且该第四方管5的底部、第五方管6和第六方管7的底部依次可拆卸相连,而该第七方管8的左端部和右侧分别与第四方管5的顶部和第六方管7的顶部可拆卸连接。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上述托架1的左侧通过第一支架10与第一方管2可拆卸相连,而该托架1的右侧通过第二支架11与上述第五方管6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均为L形支架,具体为:第一支架10的横臂和竖臂分别与第一方管2和托架1左侧可拆卸相连,第二支架11的横臂和竖臂分别与第五方管6和托架1右侧可拆卸连接,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化了第一方管2、第五方管6和托架1的装配,而且有助于增强第一方管2、第五方管6和托架1之间的装配强度。又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上述第七方管8的右端部和第二方管3的顶部均与另设的车架9前部可拆卸相连,且托架1顶端设有用于安装电动转向助力栗的安装孔1.1,该安装孔1.1的设置,不仅方便了电动转向助力栗的装配,而且方便轻松拆卸;上述第一方管2和第五方管6的前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2可拆卸相连,且第一方管2和第五方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转向助力泵的可拆卸托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格栅件、第二格栅件和托架(1);所述第一格栅件的截面呈三角形,且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方管(2)、第二方管(3)和第三方管(4);所述第二格栅件的截面呈方形并包括第四方管(5)、第五方管(6)、第六方管(7)和第七方管(8),且所述第四方管(5)的底部、第五方管(6)和第六方管(7)的底部依次相连,而所述第七方管(8)的左端部和右侧分别与所述第四方管(5)的顶部和第六方管(7)的顶部连接;所述托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方管(2)和第五方管(6)可拆卸连接,而所述第七方管(8)的右端部和第二方管(3)的顶部均与另设的车架(9)前部可拆卸相连,且所述托架(1)顶端设有电动转向助力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浩,汪先锋,段术林,游海涵,陈青生,谷裕石,邬景军,徐强,诸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