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既有长大铁路隧道整体道床沉降控制及隧道底部病害整治加固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整体道床及隧底病害整治前期支撑用组合钢板。为了解决整体道床与隧底病害施工中支撑钢板插打、支撑钢板与上下层的咬合、支撑钢板与浆液的包裹、支撑钢板稳定性动态监测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整体道床及隧底病害整治前期支撑用组合钢板,包括相连接的长度相等的上层钢板和下层钢板,所述上层钢板的宽度小于下层钢板的宽度,上层钢板的上表面和下层钢板的下表面开凿有相连通的锯齿槽。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钢板达到了提高支撑钢板施作效率、支撑效果、支撑钢板的稳定性等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既有长大铁路隧道整体道床沉降控制及隧道底部病害整治加固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整体道床及隧底病害整治前期支撑用组合钢板。
技术介绍
铁路隧道整体道床具有运行平稳,线路平顺性好、刚度均匀、耐久性强及维修工程量小等优点,在我国铁路长大隧道及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越来越多。但随着隧道运营时间的推移、铁路运量的增加、列车反复动荷载、地下水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整体道床出现了诸如道床与底板分离、道床翻浆冒泥、道床裂缝等病害,隧道道床病害段往往伴随着道床与底板张合、病害段出水等问题,在列车的反复荷载作用下,道床板与底板的抽吸作用,不断地将底板混凝土内的细骨料带出,长期作用可导致底板抽空、道床板悬空,病害发生至一定程度可导致轨道板断裂,危及列车安全。目前针对道床病害的整治措施主要有堵疏地下水、注浆加固底板破碎区、翻修病害道床等方法。在道床及隧底部病害的治理中采用注浆加固底板破碎区的方法实用性强、操作简单、且加固效果显著,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注浆整治施工中。在进行注浆加固施工前,为有效控制由于道床板的张和作用给整体道床结构稳定、道床板底部混凝土完整性、列车运营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病害发展速度,需在注浆施工前期对道床板采用支撑,以缓解列车通过对道床结构等带来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多数采用木楔子或钢板进行支撑。木楔子由于其本身抗腐蚀性能差、抗压强度低、插打和换填不方便、耐久性差等原因,施工过程中普遍不被大面积采用。而在注浆加固施工中,这些支撑最终可能作为一种永久支护结构被运用于道床板底部加固施工,因此必须选择刚度大、耐腐蚀、易操作的刚性材质。采用一般的钢板作为支撑多数情况下存在钢板厚度小,插打施工不方便,钢板之间相互咬合不紧,钢板容易被挤出等问题,影响插入钢板的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整体道床与隧底病害施工中支撑钢板插打、支撑钢板与上下层的咬合、支撑钢板与浆液的包裹、支撑钢板稳定性动态监测等问题,达到提高支撑钢板施作效率、支撑效果、支撑钢板的稳定性等目的,进而提供了一种铁路整体道床及隧底病害整治前期支撑用组合钢板。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铁路整体道床及隧底病害整治前期支撑用组合钢板,包括相连接的长度相等的上层钢板和下层钢板,所述上层钢板的宽度小于下层钢板的宽度,上层钢板的上表面和下层钢板的下表面开凿有相连通的锯齿槽。所述的上层钢板包括两块形状尺寸相同的小钢板,两小钢板相对下层钢板的长度方向中心线间隔对称布置,两块小钢板之间的预留范围为浆液观察区。所述下层钢板的宽度为30?40cm,小钢板的宽度比下层钢板宽度的一半小5?10cmo 所述组合钢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插打坡口,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刻度。所述插打坡口的角度为45度。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本技术所述的组合式钢板,可快速实现病害张和区域支撑,减缓列车通过前后对于道床的破环和底板的冲击作用;2、该组合钢板的上下表面均设有锯齿槽,可提高支撑钢板之间、支撑钢板与顶底面混凝土的衔接性,同时锯齿槽在注浆加固过程中也可作为出水及浆液溢浆的通道,并实现了浆液与钢板的有效包裹,提高了注浆加固的整体效果;3、该组合钢板的上部中间及两侧均留有一定宽度的空间,均可作为后期注浆出水及注浆加固浆液的流通通道,便于观察注浆过程中的排水及溢浆情况,并及时调整注浆量和注浆速度,既改善了加固效果,又避免了注浆过程中的浆液溢流造成成本浪费的问题;4、由于采用组合钢板,钢板的厚度有所提高,在采用锤击或千斤顶顶进过程中,受力面积有所提尚,提尚了钢板的插打效率,也提尚了作业的安全性;5、上层钢板采用了多块钢板间隔布置的组合方式,提高了钢板的整体刚度及抗弯曲能力,保证了其支撑效果;6、组合钢板的上表面留有一定长度的刻度表,方便监控组合钢板横向位移及插入长度;7、本技术采用钢材作为原材料,提高了支撑钢板的抗冲击效果和材料使用的耐久性;8、本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设备简单,取材广泛,易操作,能满足既有线施工空闲狭小、作业时间短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_上层钢板、2-下层钢板、3-锯齿槽、4-插打坡口、5-刻度、6-道床。【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铁路整体道床及隧底病害整治前期支撑用组合钢板,包括相连接的长度相等的上层钢板1和下层钢板2,所述上层钢板1的宽度小于下层钢板2的宽度,上层钢板1的上表面和下层钢板2的下表面开凿有相连通的锯齿槽3。锯齿槽3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该组合钢板与道床顶底面、周围的咬合,同时为注浆过程中浆液提供通道,便于该组合钢板与浆液的包裹,提高二者的整体性。如图2所示,所述的上层钢板1是由两块形状和尺寸均相同的小钢板组成,两小钢板相对下层钢板2的长度方向中心线间隔对称布置,则焊接后两块小钢板之间、小钢板与下层钢板之间均预留有一定宽度,通过该预留空间可实时观察注浆过程中的排水及溢浆情况。在制作该支撑用组合钢板时,首先应调查道床病害区域的概况,确定合理的钢板长度,下层钢板的长度一般为道床宽度的1/3~2/5,上层小钢板的宽度一般为下层钢板宽度的1/2,再减去5?10cm (该距离预留作上层两块小钢板之间的浆液流出通道,以及上层钢板与下层钢板焊接所需焊缝宽度),为方便现场施工并保证单块钢板的刚度,上层小钢板的宽度可直接取下层钢板宽度的1/3,且上下层钢板均需进行防腐处理。为了方便插入组合钢板,在组合钢板长度方向的一端开凿了 45度的插打坡口 4,同时为了方便在支撑组合钢板施工后,监测钢板的水平方向位移,量测钢板的打入长度、判断钢板是否稳定及浆液注浆效果,在组合钢板的另一端上表面刻制了以组合钢板的插打坡口为零点的刻度5,刻度刻制于下层钢板2的上表面,即上层钢板1与下侧钢板2之间的焊接预留区。组合钢板制作完成后,采用锤击或油缸千斤顶进行顶进,顶进到设计位置后,根据钢板上的刻度记录组合钢板相对于道床边缘的位置;然后进行道床及隧道底部注浆加固,通过观察浆液流出量及前后天窗点支撑钢板的位置变化,判断支撑钢板的稳定性及加固效果,组合钢板插入后的状态如图3所示,图中粗线部分即为本技术所述的组合钢板。其中,组合钢板的插打方向如图1和图3中的箭头方向所示。【主权项】1.一种铁路整体道床及隧底病害整治前期支撑用组合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长度相等的上层钢板(1)和下层钢板(2),所述上层钢板(1)的宽度小于下层钢板(2)的宽度,上层钢板(1)的上表面和下层钢板(2)的下表面开凿有相连通的锯齿槽(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整体道床及隧底病害整治前期支撑用组合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钢板(1)包括两块形状尺寸相同的小钢板,两小钢板相对下层钢板(2)的长度方向中心线间隔对称布置,两块小钢板之间的预留范围为浆液观察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整体道床及隧底病害整治前期支撑用组合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钢板(2)的宽度为30?40cm,小钢板的宽度比下层钢板(2)宽度的一半小5 ?10cm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整体道床及隧底病害整治前期支撑用组合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钢板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整体道床及隧底病害整治前期支撑用组合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长度相等的上层钢板(1)和下层钢板(2),所述上层钢板(1)的宽度小于下层钢板(2)的宽度,上层钢板(1)的上表面和下层钢板(2)的下表面开凿有相连通的锯齿槽(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保才,张俊兵,孙伯乐,李达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