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预制板包括预制板纵筋,预制板横筋,所述预制板横筋在连接处伸出预制板,具有向上弯曲的伸出端,梁包括梁底部纵筋,梁箍筋,所述梁箍筋预埋在梁内部,并在连接处伸出露出端,所述预制板底部与梁上部处在同一平面,预制板连接处侧面同梁处在同一平面,所述伸出端贴近露出端,所述预制板上部布设现浇层纵筋和现浇层横筋,所述露出端的内部布设梁上部纵筋,所述伸出端,露出端,现浇层纵筋,现浇层横筋和梁上部纵筋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成现浇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难度小,节约工期;吊装时,伸出端不会同露出端干涉;伸出端为弯曲形的方式满足受弯包络图的底筋截断要求;预制板和梁的连接抗剪满足受力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应用于预制板和梁连接,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施工法相比,装配式结构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装配式结构可以连续地按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现有技术中,如图4,预制板1包括预制板纵筋2,预制板横筋3,预制板横筋3在连接处伸出预制板1,伸出端4是直线式,梁5包括梁底部纵筋6,梁箍筋7,所述梁箍筋7预埋在梁5内部,并在连接处伸出露出端8,预制板1底部与梁5上部处在同一平面,预制板1连接处侧面同梁5处在同一平面,伸出端4伸入露出端8的内部,预制板1上部布设现浇层纵筋9和现浇层横筋10,露出端8的内部布设梁上部纵筋11,伸出端4、露出端8、现浇层纵筋9、现浇层横筋10和梁上部纵筋11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成现浇层12。该种方法的不足是:吊装时伸出端4与露出端8和现浇层横筋10干涉,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如图5,预制板1包括预制板纵筋2,预制板横筋3,预制板横筋3不伸出预制板1,梁5包括梁底部纵筋6,梁箍筋7,所述梁箍筋7预埋在梁5内部,并在连接处伸出露出端8,预制板1底部与梁5上部处在同一平面,预制板1连接处侧面同梁5处在同一平面,预制板1上部布设现浇层纵筋9和现浇层横筋10,露出端8的内部布设梁上部纵筋11,现浇层补强钢筋13在预制板1上部,并伸入到露出端8的内部,伸出端4、露出端8、现浇层纵筋9、现浇层横筋10、梁上部纵筋11和现浇层补强钢筋13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成现浇层12。该种方法的不足是:现浇部分的厚度要多80mm,板厚度较大,增加了现浇工作量,现浇层补强钢筋13增加了钢筋用量,经济性差,施工难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板1包括预制板纵筋2,预制板横筋3,所述预制板横筋3在连接处伸出预制板1,具有向上弯曲的伸出端4,梁5包括梁底部纵筋6,梁箍筋7,所述梁箍筋7预埋在梁5内部,并在连接处伸出露出端8,所述预制板1底部与梁5上部处在同一平面,预制板1连接处侧面同梁5处在同一平面,所述伸出端4贴近露出端8,所述预制板1上部布设现浇层纵筋9和现浇层横筋10,所述露出端8的内部布设梁上部纵筋11,所述伸出端4,露出端8,现浇层纵筋9,现浇层横筋10和梁上部纵筋11通过混凝土一体饶筑成现饶层12。所述伸出端4的顶部低于露出端8的上部平面。所述梁上部纵筋11在现浇层横筋10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现浇层纵筋9在现浇层横筋10的上方或下方。所述露出端8和现浇层横筋10,现浇层纵筋9和现浇层横筋10,现浇层横筋10和梁上部纵筋11之间用铁丝捆绑固定。本技术的优点为:施工难度小,节约工期;吊装时,伸出端4不会同露出端8干涉;伸出端4为弯曲形的方式满足受弯包络图的底筋截断要求;预制板和梁的连接抗剪满足受力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的主视截面图;图2为预制板1的主视截面图;图3为梁5的主视截面图;图4为伸出端4是直线式的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的主视截面图;图5为带有现浇层加强横筋13的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的主视截面图;图6为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实施例的主视截面图;图中:1、预制板,2、预制板纵筋,3、预制板横筋,4、伸出端,5、梁,6、梁箍筋,7、梁底部纵筋,8、露出端,9、现饶层纵筋,10、现饶层横筋,11、梁上部纵筋,12现饶层,13、现饶层补强横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预制板1包括预制板纵筋2,预制板横筋3,预制板横筋3在连接处伸出预制板1,具有向上弯曲的伸出端4,梁5包括梁底部纵筋6,梁箍筋7,梁箍筋7预埋在梁5内部,并在连接处伸出露出端8,预制板1底部与梁5上部处在同一平面,预制板1连接处侧面同梁5处在同一平面,伸出端4贴近露出端8,预制板1上部布设现浇层纵筋9和现浇层横筋10,露出端8的内部布设梁上部纵筋11,伸出端4、露出端8、现浇层纵筋9、现浇层横筋10和梁上部纵筋11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成现浇层12。伸出端4的顶部低于露出端8的上部平面,梁上部纵筋11在现浇层横筋10的下方,现浇层纵筋9在现浇层横筋10的下方,露出端8和现浇层横筋10,现浇层纵筋9和现浇层横筋10,现浇层横筋10和梁上部纵筋11之间用铁丝捆绑固定。伸出端4伸出预制板1的长度为20mm,露出端8的侧面同对应的预制板1的侧面的距离为20mm,伸出端4向上伸的长度为100mm。【主权项】1.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板(1)包括预制板纵筋(2),预制板横筋(3),所述预制板横筋(3)在连接处伸出预制板(1),具有向上弯曲的伸出端(4),梁(5)包括梁底部纵筋(6),梁箍筋(7),所述梁箍筋(7)预埋在梁(5)内部,并在连接处伸出露出端(8),所述预制板(1)底部与梁(5)上部处在同一平面,预制板(1)连接处侧面同梁(5)处在同一平面,所述伸出端(4)贴近露出端(8),所述预制板(1)上部布设现浇层纵筋(9)和现浇层横筋(10),所述露出端(8)的内部布设梁上部纵筋(11),所述伸出端(4),露出端(8),现浇层纵筋(9),现浇层横筋(10)和梁上部纵筋(11)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成现浇层(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端(4)的顶部低于露出端(8)的上部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上部纵筋(11)在现浇层横筋(10)的上方或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层纵筋(9)在现浇层横筋(10)的上方或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端(8)和现浇层横筋(10),现浇层纵筋(9)和现浇层横筋(10),现浇层横筋(10)和梁上部纵筋(11)之间用铁丝捆绑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预制板包括预制板纵筋,预制板横筋,所述预制板横筋在连接处伸出预制板,具有向上弯曲的伸出端,梁包括梁底部纵筋,梁箍筋,所述梁箍筋预埋在梁内部,并在连接处伸出露出端,所述预制板底部与梁上部处在同一平面,预制板连接处侧面同梁处在同一平面,所述伸出端贴近露出端,所述预制板上部布设现浇层纵筋和现浇层横筋,所述露出端的内部布设梁上部纵筋,所述伸出端,露出端,现浇层纵筋,现浇层横筋和梁上部纵筋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成现浇层。本技术施工难度小,节约工期;吊装时,伸出端不会同露出端干涉;伸出端为弯曲形的方式满足受弯包络图的底筋截断要求;预制板和梁的连接抗剪满足受力要求。【IPC分类】E04B1/21【公开号】CN205024827【申请号】CN201520761209【专利技术人】余琼 【申请人】上海筑美阁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公开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预制板与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板(1)包括预制板纵筋(2),预制板横筋(3),所述预制板横筋(3)在连接处伸出预制板(1),具有向上弯曲的伸出端(4),梁(5)包括梁底部纵筋(6),梁箍筋(7),所述梁箍筋(7)预埋在梁(5)内部,并在连接处伸出露出端(8),所述预制板(1)底部与梁(5)上部处在同一平面,预制板(1)连接处侧面同梁(5)处在同一平面,所述伸出端(4)贴近露出端(8),所述预制板(1)上部布设现浇层纵筋(9)和现浇层横筋(10),所述露出端(8)的内部布设梁上部纵筋(11),所述伸出端(4),露出端(8),现浇层纵筋(9),现浇层横筋(10)和梁上部纵筋(11)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成现浇层(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筑美阁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