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竞专利>正文

螺旋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6070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螺旋式冷凝器,包括:冷却管,内部为圆柱状的冷却腔体;冷却管顶端侧壁上具有冷却液出水口,底端侧壁上具有冷却液进水口;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出水口进入冷却腔体,再由冷却液进水口流出;回流管,呈螺旋状,容置在冷却腔体内;回流管的底部具有进气管,与冷却管的底部在进气管处相连接,使得冷却腔体的底端形成密闭结构,且回流管通过进气管与螺旋式冷凝器的外部连通;回流管顶部具有出气管,出气管的外壁穿透冷却管至螺旋式冷凝器的外部,使回流管在顶部与外部连通;待冷却气体由进气管进入回流管内,通过回流管的管壁与冷却腔体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变为液体由进气管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器,尤其涉及一种螺旋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在化学分析中,经常会将液态物质通过加热或反应的方法将其物理性质改变为气态,如果需要对气态物质再进行液态收集,就要用到冷凝装置。比如在消解过程中,消解杯中的物质通过反应和加热会变成气态,将气态接入冷凝装置,通过冷凝装置将气态物质液化,回流至消解杯中,以使该物质在设定的时间内消解完全。在此过程中,气态物质是否能够完全液化,全部回到消解杯中,即冷凝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冷凝装置的结构。因此需要一种冷凝装置,能够有良好的冷凝效果,使气态物质尽量充分液化,易于回流,同时还要兼顾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式冷凝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能够对气态物质进行液化、回流,具有良好的冷凝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式冷凝器,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内部为圆柱状的冷却腔体;所述冷却管顶端的侧壁上具有冷却液出水口,底端的侧壁上具有冷却液进水口 ;冷却液通过所述冷却液出水口进入所述冷却腔体,再由所述冷却液进水口流出所述冷却腔体;回流管,呈螺旋状,容置在所述冷却腔体内;所述回流管的底部具有进气管,所述冷却管的底部与所述回流管的底部在所述进气管处相连接,使得所述冷却腔体的底端形成密闭结构,且所述回流管内部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螺旋式冷凝器的外部连通;所述回流管的顶部具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外壁穿透所述冷却管至所述螺旋式冷凝器的外部,使所述回流管在顶部与所述螺旋式冷凝器的外部连通;待冷却气体由所述进气管进入所述回流管内,通过所述回流管的管壁与所述冷却腔体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使所述待冷却气体冷却降温达到液化温度后变为液体,由所述进气管流出所述螺旋式冷凝器。优选的,所述回流管的顶部具有出气管,所述冷却液出水口的端部具有宝塔式接头,用于配合固定进液管;所述冷却液进水口的端部具有宝塔式接头,用于配合固定出液管。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冷凝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能够对气态物质进行液化、回流,具有良好的冷凝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冷凝器的三维立体结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冷凝器的正视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冷凝器的三维立体结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冷凝器的正视透视图。为更清楚的描述螺旋式冷凝器的结构,规定图中所示上方为螺旋式冷凝器顶端,下方为螺旋式冷凝器底端。下述除特殊说明夕卜,均以此进行方位描述。结合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冷凝器包括:冷却管1和回流管2。冷却管1呈圆柱状,冷却管1内部为由管壁11包围形成的圆柱状的冷却腔体12 ;冷却管1顶端侧面的管壁11上具有冷却液出水口 13,底端侧面的管壁11上具有冷却液进水口 14,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出水口 13进入冷却腔体12,再由冷却液进水口 14流出冷却腔体12 ;回流管2呈螺旋状,容置在冷却腔体12内;回流管2的底部具有进气管21,冷却管1的底部与回流管2的底部在进气管21处相连接,使得冷却腔体12的底端形成密闭结构,且回流管2内部通过进气管21与螺旋式冷凝器的外部连通;回流管2的顶部具有出气管22,出气管22的外壁穿透冷却管1至螺旋式冷凝器的外部,使回流管2在顶部与螺旋式冷凝器的外部连通,并且出气管22的外壁与冷却管1的侧壁密封连接;待冷却气体由进气管21进入回流管2内,通过回流管2的管壁与冷却腔体12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使待冷却气体冷却降温达到液化温度后变为液体,由进气管21流出螺旋式冷凝器。在冷却液循环过程中,冷却腔体12内的冷却液与回流管2的外壁相接触,通过回流管2的螺旋状管壁与回流管2内的待冷却气体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回流管2中的待冷却气体进行冷却降温;当待冷却气体达到液化温度后变为液体,凝结在回流管2的内壁上,在重力作用下沿回流管2的内壁螺旋向下流至进气管21。为了保证螺旋式冷凝器能够安全工作,避免因为内部气体压力过大造成爆裂等问题,回流管2顶部的出气管22与外部连通,在待冷却气体进入回流管2内部时,回流管2内部原有的空气可以从出气管22排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冷凝器可以与烧杯、消解杯等配合使用。在一个例子中,在螺旋式冷凝器与消解杯配合使用时,螺旋式冷凝器的进气管21与消解杯的输出管路匹配连接在一起,消解杯中挥发出的气体进入回流管2中冷却、液化,液化后的液体通过进气管21回流到消解杯中进一步进行消解。当不能在回流管2中使待冷却气体完全液化时,到达回流管2顶部的待冷却气体可以通过出气管22连接的管路返回到消解杯中,之后再次通过进气管21进入螺旋式冷凝器进行冷凝。冷却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用,在最简便的方案中,可以采用水冷的方式,连接冷却循环水。冷却液出水口 13的端部具有宝塔式接头,用于配合固定冷却循环水的进液管;冷却液进水口 14的端部具有宝塔式接头,用于配合固定冷却循环水的出液管。当不需要对残留的待冷却气体进行循环收集时,可以直接将出气管22连接的管路连接到废气收集装置中,进行无毒无害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冷凝器中,冷却管1和回流管2均可采用耐高温防腐蚀的玻璃制成,以避免与进行冷凝的气体之间产生化学反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冷凝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冷凝效果,能够使被冷凝的气态物质充分液化,并易于回流。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
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螺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式冷凝器包括: 冷却管,呈圆柱状,所述冷却管内部为由管壁包围形成的圆柱状的冷却腔体;所述冷却管顶端的侧壁上具有冷却液出水口,底端的侧壁上具有冷却液进水口 ;冷却液通过所述冷却液出水口进入所述冷却腔体,再由所述冷却液进水口流出所述冷却腔体; 回流管,呈螺旋状,容置在所述冷却腔体内;所述回流管的底部具有进气管,所述冷却管的底部与所述回流管的底部在所述进气管处相连接,使得所述冷却腔体的底端形成密闭结构,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式冷凝器包括:冷却管,呈圆柱状,所述冷却管内部为由管壁包围形成的圆柱状的冷却腔体;所述冷却管顶端的侧壁上具有冷却液出水口,底端的侧壁上具有冷却液进水口;冷却液通过所述冷却液出水口进入所述冷却腔体,再由所述冷却液进水口流出所述冷却腔体;回流管,呈螺旋状,容置在所述冷却腔体内;所述回流管的底部具有进气管,所述冷却管的底部与所述回流管的底部在所述进气管处相连接,使得所述冷却腔体的底端形成密闭结构,且所述回流管内部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螺旋式冷凝器的外部连通;所述回流管的顶部具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外壁穿透所述冷却管至所述螺旋式冷凝器的外部,使所述回流管在顶部与所述螺旋式冷凝器的外部连通;待冷却气体由所述进气管进入所述回流管内,通过所述回流管的管壁与所述冷却腔体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使所述待冷却气体冷却降温达到液化温度后变为液体,由所述进气管流出所述螺旋式冷凝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宁王竞
申请(专利权)人:王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