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逆感温变色元件刷制备装置,包括上色池,上色池插接有旋转管,旋转管内套装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下端设有套管;上色池的端部设有驱动电机,旋转管的上端与驱动电机连接;上色池的端部设有过滤罐,过滤罐的下部设有下液盘,下液盘的底部设有下液孔,下液盘设置在上色池的内顶部,上色池的外侧壁设有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与上色池的连接位置设有输送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控制元件刷在可逆感温变色涂料内实现旋转操作,方便对元件刷进行涂上可逆感温变色层,制备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逆感温变色元件刷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滚刷一种装饰装修的专业工具,材质多为工程塑料和纤维,也有用天然羊毛面料的。倒毛是指滚刷面料中间明显的接缝,且接缝的两面的毛分别倒向两个方向,如有这种问题出现涂刷时墙面会有很明显的横向纹理。滚刷按照刷辊的形状可分为通用型和特殊型,还有自动向刷辊供给涂料的压送式滚刷。现有的滚刷不方便染上可逆感温变色涂层,制备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驱动电机可以通过旋转轴控制套管实现旋转,从而方便控制元件刷在可逆感温变色涂料内实现旋转操作,方便对元件刷进行涂上可逆感温变色层,制备效率大大提高的可逆感温变色元件刷制备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可逆感温变色元件刷制备装置,包括上色池,上色池插接有旋转管,旋转管为管状结构,旋转管呈竖直布置,旋转管内套装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下端设有套管;旋转轴呈竖直布置,旋转轴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管的下端设有旋管,旋管与旋转管的下端通过卡扣连接,旋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旋管与旋转轴通过螺纹连接;上色池的端部设有驱动电机,旋转管的上端与驱动电机连接;上色池的端部设有第一垫管,第一垫管呈竖直布置,第一垫管内设有第一加强杆,第一加强杆为杆状结构,第一加强杆呈竖直布置,上色池的端部设有第二垫管,第二垫管呈竖直布置,第二垫管内设有第二加强杆,第二加强杆为杆状结构,第二加强杆呈竖直布置,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一垫管与第二垫管的端部;上色池的端部设有过滤罐,过滤罐的下部设有下液盘,下液盘的底部设有下液孔,下液盘设置在上色池的内顶部,过滤罐设有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呈水平布置,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为网状结构,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的形状大小相同;上色池的外侧壁设有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与上色池的连接位置设有输送栗。进一步地,所述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的底部设有加强块,加强块与上色池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色池的底部侧壁设有排液栗。进一步地,所述上色池的顶部侧壁设有进液栗。进一步地,所述上色池的侧壁中间位置设有液位报警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可以将待处理的元件刷安装在套管位置,通过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方便存储可逆感温变色涂料,并通过输送栗可以使可逆感温变色涂料输送到上色池内,过滤罐可以存储稀释液,并通过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可以对稀释液进行过滤处理,从而方便对上色池内的可逆感温变色涂料进行快速稀释处理;驱动电机可以通过旋转轴控制套管实现旋转,从而方便控制元件刷在可逆感温变色涂料内实现旋转操作,方便对元件刷进行涂上可逆感温变色层,制备效率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上色池11、排液栗12、进液栗13、液位报警器14、旋转管15、旋转轴16、旋管17、套管18、驱动电机19、第一垫管20、第一加强杆21、第二垫管22、第二加强杆23、过滤罐24、下液盘25、下液孔26、第一过滤网27、第二过滤网28、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29、输送栗30、加强块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逆感温变色元件刷制备装置,包括上色池11,上色池11插接有旋转管15,旋转管15为管状结构,旋转管15呈竖直布置,旋转管15内套装有旋转轴16,旋转轴16的下端设有套管18 ;旋转轴16呈竖直布置,旋转轴16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管15的下端设有旋管17,旋管17与旋转管15的下端通过卡扣连接,旋管17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旋管17与旋转轴16通过螺纹连接;上色池11的端部设有驱动电机19,旋转管15的上端与驱动电机19连接;上色池11的端部设有第一垫管20,第一垫管20呈竖直布置,第一垫管20内设有第一加强杆21,第一加强杆21为杆状结构,第一加强杆21呈竖直布置,上色池11的端部设有第二垫管22,第二垫管22呈竖直布置,第二垫管22内设有第二加强杆23,第二加强杆23为杆状结构,第二加强杆23呈竖直布置,驱动电机19设置在第一垫管20与第二垫管22的端部;上色池11的端部设有过滤罐24,过滤罐24的下部设有下液盘25,下液盘25的底部设有下液孔26,下液盘25设置在上色池11的内顶部,过滤罐24设有第一过滤网27与第二过滤网28,第一过滤网27与第二过滤网28呈水平布置,第一过滤网27与第二过滤网28为网状结构,第一过滤网27与第二过滤网28的形状大小相同;上色池11的外侧壁设有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29,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29与上色池11的连接位置设有输送栗30 ;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29的底部设有加强块31,加强块31与上色池11连接;上色池11的底部侧壁设有排液栗12,上色池11的顶部侧壁设有进液栗13,上色池11的侧壁中间位置设有液位报警器14。本技术可逆感温变色元件刷制备装置,可以将待处理的元件刷安装在套管18位置,通过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29方便存储可逆感温变色涂料,并通过输送栗30可以使可逆感温变色涂料输送到上色池11内,过滤罐24可以存储稀释液,并通过第一过滤网27与第二过滤网28可以对稀释液进行过滤处理,从而方便对上色池11内的可逆感温变色涂料进行快速稀释处理;驱动电机19可以通过旋转轴16控制套管18实现旋转,从而方便控制元件刷在可逆感温变色涂料内实现旋转操作,方便对元件刷进行涂上可逆感温变色层,制备效率大大提尚。其中,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29的底部设有加强块31,加强块31与上色池11连接;所以对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29安装更加牢固。其中,上色池11的底部侧壁设有排液栗12,上色池11的顶部侧壁设有进液栗13,所以方便对上色池11进行快速清洗。其中,上色池11的侧壁中间位置设有液位报警器14,所以还具有液位报警警示功會泛。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可逆感温变色元件刷制备装置,包括上色池(11),其特征在于:上色池(11)插接有旋转管(15),旋转管(15)为管状结构,旋转管(15)呈竖直布置,旋转管(15)内套装有旋转轴(16),旋转轴(16)的下端设有套管(18);旋转轴(16)呈竖直布置,旋转轴(16)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管(15)的下端设有旋管(17),旋管(17)与旋转管(15)的下端通过卡扣连接,旋管(17)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旋管(17)与旋转轴(16)通过螺纹连接;上色池(11)的端部设有驱动电机(19),旋转管(15)的上端与驱动电机(19)连接;上色池(11)的端部设有第一垫管(20),第一垫管(20)呈竖直布置,第一垫管(20)内设有第一加强杆(21),第一加强杆(21)为杆状结构,第一加强杆(21)呈竖直布置,上色池(11)的端部设有第二垫管(22),第二垫管(22)呈竖直布置,第二垫管(22)内设有第二加强杆(23),第二加强杆(23)为杆状结构,第二加强杆(23)呈竖直布置,驱动电机(19)设置在第一垫管(20)与第二垫管(22)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逆感温变色元件刷制备装置,包括上色池(11),其特征在于:上色池(11)插接有旋转管(15),旋转管(15)为管状结构,旋转管(15)呈竖直布置,旋转管(15)内套装有旋转轴(16),旋转轴(16)的下端设有套管(18);旋转轴(16)呈竖直布置,旋转轴(16)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管(15)的下端设有旋管(17),旋管(17)与旋转管(15)的下端通过卡扣连接,旋管(17)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旋管(17)与旋转轴(16)通过螺纹连接;上色池(11)的端部设有驱动电机(19),旋转管(15)的上端与驱动电机(19)连接;上色池(11)的端部设有第一垫管(20),第一垫管(20)呈竖直布置,第一垫管(20)内设有第一加强杆(21),第一加强杆(21)为杆状结构,第一加强杆(21)呈竖直布置,上色池(11)的端部设有第二垫管(22),第二垫管(22)呈竖直布置,第二垫管(22)内设有第二加强杆(23),第二加强杆(23)为杆状结构,第二加强杆(23)呈竖直布置,驱动电机(19)设置在第一垫管(20)与第二垫管(22)的端部;上色池(11)的端部设有过滤罐(24),过滤罐(24)的下部设有下液盘(25),下液盘(25)的底部设有下液孔(26),下液盘(25)设置在上色池(11)的内顶部,过滤罐(24)设有第一过滤网(27)与第二过滤网(28),第一过滤网(27)与第二过滤网(28)呈水平布置,第一过滤网(27)与第二过滤网(28)为网状结构,第一过滤网(27)与第二过滤网(28)的形状大小相同;上色池(11)的外侧壁设有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29),可逆感温变色涂料灌(29)与上色池(11)的连接位置设有输送泵(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防,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华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