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快速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7400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快速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包括控制单元、锂电池单元、充电管理单元、放电单元、MICRO USB充电单元、DC充电单元及充电选择单元,所述锂电池单元、充电管理单元及放电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放电单元还与锂电池单元连接,所述MICRO USB充电单元及DC充电单元分别与充电选择单元连接,充电选择单元还与充电管理单元连接。MICRO USB充电单元可通过电源适配器对移动电源正常充电;DC充电单元可通过电源适配器对移动电源实现快速充电,并通过充电选择单元对充电方式进行选择,使用灵活,且对移动电源实现快速充电可减少使用者等待的时间,兼容普通充电模式和快速充电模式,使移动电源的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快速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是可以通过电子产品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直接对产品供电或充电,一般也叫充电宝。一般由锂电芯或者干电池作为储电单元。一般配备多种电源转接头,通常具有大容量、多用途、体积小、寿命长和安全可靠等特点,是可随时随地为手机、MP3、MP4、手机、PDA、掌上电脑、掌上游戏机等多种数码产品供电或待机充电的功能产品。移动电源的电量随着其为数码产品供电或充电,其自身电池的电量不断降低,为了能再次为数码产品供电或充电,需要对移动电源进行充电。目前,市场上移动电源大都采用Micro USB接口给电池充电。因受到Micro USB接口最大承受电流(普通最大1A,特制不超过2A)限制,移动电源的输入功率只有5W,特制最大输入功率不超过10W。现有技术中,移动电源普遍使用5V1A电源适配器或5V2A电源适配器进行充电。而移动电源容量目前主流在10AH(36WH)或以上,使用5V1A电源适配器充电则需要8_10个小时才能为移动电源充满电;使用5V2A电源适配器充电也需要4个小时以上,对于更大容量的移动电源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快速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快速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包括控制单元、锂电池单元、充电管理单元、放电单元、MICRO USB充电单元、DC充电单元及充电选择单元,所述锂电池单元、充电管理单元及放电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放电单元还与锂电池单元连接,所述MICRO USB充电单元及DC充电单元分别与充电选择单元连接,充电选择单元还与充电管理单元连接。作为优选,所述DC充电单元包括DC充电接口、电阻R39、电容C29、电容C33、电容C32,电阻R39 —端接DC充电接口,另一端经电容C29接地;电容C33与电容C32并联后一端接DC充电接口,同时接充电选择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及输出端,另一端接地。作为优选,所述MICRO USB充电单元包括MICRO USB检测电路及MICRO USB升压电路,所述MICRO USB升压电路与充电选择单元连接,MICRO USB检测电路与控制单元连接。作为优选,所述MICRO USB检测电路包括MICRO USB充电接口、电容C35、电阻R26、电阻R4、三极管Q5,电容C35 —端接MICRO USB充电接口,同时串联电阻R26后接三极管Q5的基极,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5的基极串联电阻R4后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控制单元连接;MICR0 USB充电接口还与MICRO USB升压电路连接。作为优选,所述MICRO USB升压电路包括SX1318芯片、电容C27、电阻R38、电阻R23、电感L6、稳压二极管D2、电阻R36、电阻R37、电容C9、电容C47、电容C48、电容C49、电容C50,SX131S芯片的VIN引脚接MICRO USB充电接口 VUSB_IN,同时串联电容C27后接地;SX131S芯片的EN引脚串联电阻R23后接地,同时串联电阻R38后接MICRO USB充电接口 VUSB_IN ;电感L6跨接在SX131S芯片的SW引脚和MICRO USB充电接口 VUSB_IN之间;SX131S芯片的SW引脚接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依次串联电阻R36、R37后接地;SX131S芯片的FB引脚与电阻R36和电阻R37之间的节点连接;电容C9、电容C47、电容C48、电容C49、电容C50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同时接充电选择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作为优选,所述充电选择单元包括三极管Q14、电阻R40、电阻R6、电容C30,三极管Q4的漏极d作为充电选择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MICRO USB升压电路连接;栅极g串联电阻R40后接地,同时串联电阻R6后作为充电选择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DC充电单元及三极管Q4的源s连接;源极s接控制单元,同时串联电容C30后接地。作为优选,所述充电管理单元采用BQ24725芯片,所述控制单元采用STM8S003F3-H-* 1 I心斤。作为优选,所述锂电池单元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锂电池及其保护电路。作为优选,所述锂电池单元包括S8252芯片、串联连接的第一锂电池ΒΑΤ1和第二锂电池ΒΑΤ2、并联连接的第一 FS8205A芯片Ul 1和第二 FS8205A芯片U12,第一锂电池ΒΑΤ1与第二锂电池ΒΑΤ2串联后的正极与放电单元连接,负极通过电容C36接S8252芯片的VDD引脚,同时分别接第一 FS8205A芯片U11和第二 FS8205A芯片U12的S1引脚及S8252芯片的VSS引脚;S8252芯片的VDD引脚串联电阻R10后接串联后的锂电池的正极,S8252芯片的VC引脚串联电容C11后接串联后锂电池的负极,同时串联电阻R12后接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的节点,S8252芯片的VM引脚串联电阻R21后接地,S8252芯片的C0引脚接第一FS8205A芯片Ul 1和第二 FS8205A芯片U12的G2引脚,S8252芯片的D0引脚接第一 FS8205A芯片U11和第二 FS8205A芯片U12的G1引脚;第一 FS8205A芯片U11和第二 FS8205A芯片U12的S2引脚均接地。作为优选,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放电保护电路及放电接口电路,所述放电保护电路分别与控制单元及锂电池单元连接,所述放电接口电路分别与控制单元及放电保护电路连接,所述放电保护电路采用TPS5433?同步降压芯片,所述放电接口电路采用TPS2514控制芯片及FS8205A。作为优选,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按键单元,所述按键单元包括电阻R68、电容C1、开关器件S2、电阻R69,电阻R68 —端与控制单元连接,另一端串联电容C1后接地,同时串联开关S2后接地,且串联电阻R69后接+3.3V直流电压。作为优选、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电量检测单元及电量指示单元,所述电量指示单元包括电阻R75、电阻R76、电阻R77、电阻R78、发光二极管D11、发光二极管D12、发光二极管D13、发光二极管D14,发光二极管D11的负极接STM8S003F3芯片的PC3引脚,正极串联电阻R75后接+3.3V电压;发光二极管D12的负极接STM8S003F3芯片的PC4引脚,正极串联电阻R76后接+3.3电压;发光二极管D13的负极接控制单元的STM8S003F3芯片的PC5引脚,正极串联电阻R77后接+3.3V电压;发光二极管D14的负极接控制单元的STM8S003F3芯片的PC6引脚,正极串联电阻R78后接+3.3V电压。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包括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MICRO USB充电单元及DC充电单元,MICRO USB充电单元可通过电源适配器对移动电源正常充电;DC充电单元可通过电源适配器对移动电源实现快速充电,并通过充电选择单元对充电方式进行选择,使用灵活,且对移动电源实现快速充电可减少使用者等待的时间,兼容普通充电模式和快速充电模式,使移动电源的使用更加方便。(2)所述锂电池单元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快速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包括控制单元、锂电池单元、充电管理单元及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ICRO USB充电单元、DC充电单元及充电选择单元,所述锂电池单元、充电管理单元及放电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放电单元还与锂电池单元连接,所述MICRO USB充电单元及DC充电单元分别与充电选择单元连接,充电选择单元还与充电管理单元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