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智能物料配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592 阅读:3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智能物料配送设备,包括主导轨,主导轨上装用于固定物品的运行轮,主导轨分别与个工作站的支导轨连接,在支导轨的入、出口部位设置射频识别扫描器,在主导轨和支导轨交界处呈扳道形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能有效实现服装企业物料的高效配送,且能与中心控制系统配合,实现智能化管理。(*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料的自动化输送配给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服装制造大国,服装企业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低效率、高成本、拼人力、打时间战等特点。这些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以来都普遍存在着低效率,高成本,拼人力、打时间战等特点。但随着国际服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批量小、多品种、交期短等矛盾的日益突出,国内服装制造业的现状显然不能适应服装产业高效率、规模化、低成本发展的要求,这不仅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使整个行业在国际服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随着现代技术基础,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论在改造传统产业向信息化产业中的应用,发达国家如德国、瑞典、美国、日本相继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加快了在纺织服装领域智能物料配送及管理监控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并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处于领先的水平,人们数百年来在服装企业企求生产和管理理念终于梦想成真,预示着世界范围内一场服装产业革命的到来。目前服装制造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每批衣物从下单到出库周期较长。原因在于不能及时、有效的监控、调整和优化分配生产过程,致使人工浪费高,生产低效,周期延长。工人虽然表面工作时间长,但实际工作效率低。企业产出少,不能及时交货,工人加班,疲劳生产,形成恶性循环。2、生产过程中非正常损耗大,包括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丢失,生产成本急剧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逐渐变弱。3、管理中的人为因素长期困扰和制约服装产业的发展。生产过程的管理人员缺乏对生产进度的及时了解和掌握,只能依靠经验,而不能科学的、客观的调控生产过程;企业总体盈亏情况不能及时统计,特别是生产加工成本的盈亏情况不能立即反映,决策层的宏观决策只能凭感觉和经验制定。5、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定单增多、要求变高,许多生产加工必须在异地或跨国由多家工厂共同完成。为了保证按时交货,各厂的生产过程必须协调和同步,因此,管理人员迫切需要各厂真实、有效的即时数据,以便管理人员能远程、可视化的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总之,目前在服装加工业呈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于生产过程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生产和管理间存在数据断层,致使生产过程缺乏及时、有效的管理及优化的智能调控,内部物流不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实现服装企业物料的高效配送的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智能物料配送设备。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智能物料配送设备,其特征是包括主导轨,主导轨上装用于固定物品的运行轮,主导轨分别与个工作站的支导轨连接,在支导轨的入、出口部位设置射频识别扫描器,在主导轨和支导轨交界处呈扳道形式。支导轨上设置控制运行轮放行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设置在支导轨的中部和出口部位。在支导轨近侧设置运行轮推动装置。本技术结构合理,能有效实现服装企业物料的高效配送,且能与中心控制系统配合,实现智能化管理。由于使用了先进的(智能传输系统使得传统的服装生产彻底实现了传输过程及管理的信息化革命,必将为传统的服装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经济效益,其主要表现为1、智能化的传送使得原本用人工搬运的速度提高50%~100%,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功效提高50%~100%以上。2、彻底实现了服装企业实行三八制工时制的理想,为服装企业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打破国外的人权要求壁垒找到唯一的解决方法,因为实行了数字化的信息管理,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间、实际产量、劳动报酬在每班之间都由电脑管理,避免了上一班和下一班人交班时数字不清、生产质量好坏相互扯皮的情况。这样使得服装企业根据生产情况安排三班或二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1-2倍,工厂利润率提高100%-200%,提高市场竞争力。3、有效地节约了资源。由于实现服装企业的三班制,使得工厂的设备利用率得到提高,以100台套缝纫机规模的工厂,安装了此设备后可以达到300台套的生产能力。4、减少班组车间管理人员1/3以上,从而节省行管人员及一线管理人员1/3以上的支出。5、采用了智能悬挂系统最大限度减少了服装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污迹,提高产量的正品率5%以上。6、减少服装的成衣遗失率1-2%,因为使用的射频技术,使得服装生产各环节的技术100%精确,如有衣物遗失,与其配合的管理系统将自动记录,并能指出在那一个环节或区域丢失,从而及时了解和处理,保证了出货数的准确率。7、规模化、集团化、远程管理成为现实,无论是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组、每一个车间、每一个工厂以及若干异地的各厂的任何一道工序及生产进度的数据都可以即时通过网络传输,在集团总部或出差外地就可以管理数以千计、万计的工人,从而使集团总部使用最少的人,花最少的费用得到最为真实、可靠、全面的数据,其产生的效益是可想而知的。8、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稳定了职工队伍。工人每时每刻都能了解到自己的工作量和劳动报酬,增加了工资分配的透明度,杜绝人情工资,真正实现多劳多得。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图。图2是图1中支轨的结构示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智能物料配送设备,包括主导轨1,主导轨1上装用于悬挂物品的运行轮2,主导轨1分别与各个工作站的支导轨3连接,在主导轨和支导轨交界处呈扳道4形式。在支导轨的入、出口部位设置射频识别扫描器5、6,可将识别信号按现有技术的常规方式送入中央控制电脑13,支导轨3的中部和出口部位设置控制运行轮放行的控制装置,包括通过固定轴7固定的半圆形凸轮8,半圆形凸轮8的一端与汽缸活塞杆9连接。在支导轨近侧设置运行轮推动装置,是设有推动杆10的皮带11、皮带轮12装置。权利要求1.一种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智能物料配送设备,其特征是包括主导轨,主导轨上装用于固定物品的运行轮,主导轨分别与个工作站的支导轨连接,在支导轨的入、出口部位设置射频识别扫描器,在主导轨和支导轨交界处呈扳道形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智能物料配送设备,其特征是支导轨上设置控制运行轮放行的控制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智能物料配送设备,其特征是控制装置设置在支导轨的入口、中部和出口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智能物料配送设备,其特征是在支导轨近侧设置运行轮推动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智能物料配送设备,包括主导轨,主导轨上装用于固定物品的运行轮,主导轨分别与个工作站的支导轨连接,在支导轨的入、出口部位设置射频识别扫描器,在主导轨和支导轨交界处呈扳道形式。本技术结构合理,能有效实现服装企业物料的高效配送,且能与中心控制系统配合,实现智能化管理。文档编号B65G35/00GK2807829SQ20052007362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2日专利技术者俞明, 吴晴春, 王宏安, 王强 申请人:南通明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智能物料配送设备,其特征是:包括主导轨,主导轨上装用于固定物品的运行轮,主导轨分别与个工作站的支导轨连接,在支导轨的入、出口部位设置射频识别扫描器,在主导轨和支导轨交界处呈扳道形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明吴晴春王宏安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明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