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和平专利>正文

预分流自选式稻壳提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405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预分流自选式稻壳提粮装置,由壳体、分流沉降粗选精选室、储料管等组成,其特征是设于枪形壳体内的分流沉降粗选精选室内设于其内的四根轴、四个风门、三个四面体、一个扇形体、一个七面体、一个五面体、一套百页板、二块导向板将其分隔成互相贯通的左部分流区、中部精选区、粗选区、沉降区;右风道、右精选区、沉降区;同时在壳体下方设置二个储料罐。既能离高分离效率,又能适应正压工作,具有广泛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分流自选式稻壳提粮装置,属于谷物及类似物料的一种分离设备;尤其是适用于谷物加工中稻壳和粮食(包括整粒谷、米和糙碎米、未成熟米、谷等次粮)的分离。当前谷类加工中,稻壳主要由砻谷机产生。现在农村广泛使用的组合米机所配的砻谷机,由于没有专用的稻壳提粮装置,普遍存在着稻壳含粮多的问题。据调查,由于这种原因全国每年浪费粮食在21.6~123万吨之间,年经济损失达2.59~15.55亿元。为提高稻壳和粮食的分离效率,尽可能多地收回粮食,本专利技术人于1995年专利技术了“分流多级风选稻壳提粮器”(见中国专利95236739.4)应用该专利技术,在与大型砻谷机配套使用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该技术专利只能在负压状态下工作,而目前国内的3.5万台组合米机的稻壳输送风网全部是正压工作,所以不能有效地与组合米机配套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应正压工作的将粮食从稻壳中分离的设备,这种设备能利用原与砻谷机配套的风机出口的正压风力工作,不需另配风网,节省能源及投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分流自选式稻壳提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流自选式稻壳提粮装置由壳体、分流沉降粗选精选室、储料管(46)组成,其具体结构是设于枪形壳体内的,分流沉降粗选精选室内有四根轴(10)、(15)、(19)、(23),四个风门(11)、(16)、(20)、(22)、3个四面体(13)、(17)、(34)、一个扇形体(25)、一个七面体(31)、一个五面体(41)、一套百页板(27)、二块导向板(35)、(38);并由这些构件将分流沉降粗选精选室分隔成互相贯通的左部分流区(12)、中部精选区(50)、粗选区(28)、沉降区(30)、右风道(33)、右精选区(39)、沉降区(37),同时在壳体的下部设置着两个储料管(46)。所述的预分流自选式稻壳提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轴(10)、(15)、(19)设立在距外壳左墙板(18)等距离(约100~140mm)的同一垂线上;轴(10)与法兰(5)垂直间距为150~200mm,轴(10)、(15)间距200~250mm,轴(15)、(19)间距为250~300mm,轴距壳体左墙板(18)为500~550mm,距上墙板(36)为250~320mm;风门(11)、(16)、(20)、(22)分别装设在(10)、(15)、(19)、(23)轴上;所述的四面体(13)左下角紧靠轴(10),右面与中部精选区(50)下出口的左面的延伸面重合,下斜面与机壳的下斜底板(8)的夹区构成风道(9);所述四面体(17)左下角紧靠轴(15),左上角距左墙板(18)间距为60~80mm,下斜面与四面体(13)的上斜面构成风道(14);扇形体(25)右下角紧靠轴(23),右上角距壳体左墙板(18)与壳体上盖板(36)的交界线相距为25~40mm,下平面和风门(22)、四面体(17)的上斜面、右斜面的夹区构成风道(21),其弧形面与壳体左墙板(18)的弧形面构成风道(24);所述四面体(13)左面、四面体(17)的左面与壳体左墙板(18)的下半部构成主风道(7),其下进口与进口管(2)相通,上出口与风道(24)相通;主风道(7)与风道(9)、(14)、(21)、(24)一起构成分流区(12),右面则分别与风道(9)、(14)、(21)相通;所述四面体(13)右面及附于其上的两块小淌板,以及四面体(34)的左斜面,七面体的下部(32)的左斜面与精选塔(49)一起构成精选区(50),其上接粗选区(28),下连储管左边与风道(9)相通,右边则与右风道(33)相通;所述风门(22)、百页板(27)、粗选板(29)、右边紧贴在七面体(31)左斜面上,与水平面夹角为50~65°;左端面紧靠扇形体(25)的扇柄部,构成粗选区(28);粗选区(28)上与沉降区(30)相通,下与精选区(50)相通,左与风道(14)、(21)相通;所述扇形体(25)的上斜面、百页板(27)上平面与上盖板(36)的左半部一起构成沉降区(30),其左进口与风道(24)相通,右出口与沉降区(37)相通,下出口穿过百页板(27)与粗选区(28)相通;所述四面体(34)的下部紧靠壳体下平底板(43),左下角距精选区(50)左面为30~40mm,上斜面右端与导向板(35)左端平滑吻合,上斜面与七面体(31)的下边部的中部夹区构成通右风道(33);所述五面体(41)的右端紧靠右墙板(42),上平面与出口(40)的下平面平滑吻合;所述导向板(38)上端距五面体(41)上平面与左斜面的交汇线为30~40mm,下端距七面体(31)右面为20~30mm;所述五面体(41)的左斜面,导向板(38)的下面与七面体下边部(32)的右部一起构成右精选区(39),其上出口与沉降区(37)及出口(40)相通,下出口既能与在正压工作时的储料管(46)相通;也能与负压工作时的精选室(59)相通,左进口与风道(33)相通。所述七面体(31)的左下角与精选区(50)的上小淌板顶角的垂直距离为0。水平距离为20~35mm;左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50~65°。七面体(31)的右下部、导向板(38)的上面与壳体上盖板(36)的右半部一起构成沉降区(37),其左进口与沉降区(30)相通,右出口与出口(40)相通,下出口与右精选区(39)相通。根据以上方案提供的预分流自选式稻壳提粮装置,其优点是不仅分离性能良好(分离后的稻壳含饱满粮粒不大于10粒/100公斤,大大优于部颁标准的30粒/100公斤,而且可从稻壳中分离出90%以上的次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适应性广,既可用于正压风工作条件,也适应于负压风工作条件。其次本机结构简单、不仅制造成本低,而且调节、安装、操作和维护均十分方便。第三,节省能源,本技术装置压力损失小于200帕斯卡(小于20Kg/m2),正压工作时,不需补风;负压工作时,补风量小于300m3/h),总能耗较现有分离设备降低50%以上。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稻壳提粮装置(正压工作用)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的左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稻壳提粮装置(负压工作用)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图1的左视图。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并给出实施例。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进口(1)、进口管(2)、法兰(5)、(44)、前后墙板(6)、主风道(7)、下斜底板(8)、风道(9)、(14)、(21)、(24)、(33)、轴(10)、(15)、(19)、(23)、风门(11)、(16)、(20)、(22)、(64)、分流区(12)、四面体(13)、(17)、(34)、左墙板(18)、扇形体(25)、吊环(26)、百页板(27)、粗选区(28)、粗选板(29)、沉降区(30)、右沉降区(37)、七面体(31)、导向板(35)、(38)、上墙板(36)、右精选区(39)、左精选区(50)、出口(40)、五面体(41)、右墙板(42)、下平底板(43)、观察门(45)、储料管(46)、压砣(47)、压力门(48)、精选塔(49)、操作手柄(56)、手柄定位板(57)、精选室(58)、集流板(62)、风门调节器(63)、进风口(65)。工作过程是当物料(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分流自选式稻壳提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流自选式稻壳提粮装置由壳体、分流沉降粗选精选室、储料管(46)组成,其具体结构是设于枪形壳体内的,分流沉降粗选精选室内有四根轴(10)、(15)、(19)、(23),四个风门(11)、(16)、(20)、(22)、3个四面体(13)、(17)、(34)、一个扇形体(25)、一个七面体(31)、一个五面体(41)、一套百页板(27)、二块导向板(35)、(38);并由这些构件将分流沉降粗选精选室分隔成互相贯通的左部分流区(12)、中部精选区(50)、粗选区(28)、沉降区(30)、右风道(33)、右精选区(39)、沉降区(37),同时在壳体的下部设置着两个储料管(4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周和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