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979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眩膜,其虽然为低雾度,然而在大观察角度下具有优异的防眩性,在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时,可以充分地抑制泛白及晃眼的发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眩膜,其具备透明支承体、和形成于其上的具有微细的表面凹凸形状的防眩层,总雾度为0.1%以上且3%以下,表面雾度为0.1%以上且2%以下,上述的表面凹凸形状的粗糙度曲线的峰度Rku为4.9以下,以表面凹凸形状的凸部的顶点为生成元对该表面进行沃罗诺伊分割时形成的多边形的面积的平均值为50μm2以上且150μm2以下,并且该多边形的面积的变异系数为40%以上且8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眩性优异的防眩(antiglare)膜。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或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布劳恩管(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有机 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为了避免由外来光映入其显示面造成的可见性的恶 化,在该显示面配置有防眩膜。 作为防眩膜,主要研究了具备表面凹凸形状的透明膜。该防眩膜通过用其表面凹 凸形状使外来光散射反射(外来光散射光)而减少映入,表现出防眩性。然而,在外来光 散射光强的情况下,会有产生如下的所谓"泛白"的情况,即,图像显示装置的整个显示面发 白、或显示变为不清楚的颜色。另外,还有产生如下的所谓"晃眼"的情况,即,图像显示装 置的像素与防眩膜的表面凹凸发生干涉,产生亮度分布而难以观看。基于以上的情况,对于 防眩膜,希望在确保优异的防眩性的同时,充分地防止这些"泛白"、"晃眼"的发生。 因而,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在配置于高精细的图像显示装置时也不会发生 晃眼、还可以充分地防止泛白的发生的防眩膜,公开有如下的防眩膜,即,在透明基材上形 成有微细的表面凹凸形状,该表面凹凸形状的任意的截面曲线的平均长度PSm为12μπι以 下,该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与平均长度PSm之比Pa/PSm为0. 005以上且0. 012以 下,该表面凹凸形状中的倾斜角度为2°以下的面的比例为50%以下,倾斜角度为6°以下 的面的比例为90%以上。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防眩膜通过使得任意的截面曲线的平均长度PSm非常小,而 消除了具有容易产生晃眼的50 μπι左右的周期的表面凹凸形状,可以有效地抑制该晃眼。 然而,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防眩膜如果想要进一步减小雾度(想要设为低雾度),则会有从 斜向观察配置有该防眩膜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时的防眩性降低的情况。因而,专利文 献1中公开的防眩膜在大观察角度下的防眩性的方面仍然有改良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79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膜,其虽然为低雾度,然而在大观察角度下具有 优异的防眩性,在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时,可以充分地抑制泛白及晃眼的发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 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眩膜,是具备透明支承体、和形成于其上的具有微细的表面凹凸形状的防 眩层的防眩膜,优选 总雾度为0· I %以上且3%以下, 表面雾度为0· 1 %以上且2%以下, 上述表面凹凸形状的粗糙度曲线的峰度(Kurtosis)Rku为4. 9以下, 以上述表面凹凸形状的凸部的顶点为生成元对该表面进行沃罗诺伊(Voronoi) 分割时形成的多边形的面积的平均值为50 μ m2以上且150 μ m 2以下,并且该多边形的面积 的变异系数为40 %以上且80 %以下。 在该防眩膜中, 使用遮光部分和透射部分的宽度分别为0. 125mm、0. 25mm、0. 5mm、1.0 mm及2. Omm 的5种光梳测定的透射清晰度之和Tc为375%以上, 使用遮光部分和透射部分的宽度分别为0. 25mm、0. 5mm、1.0 mm及2. Omm的4种光 梳以光的入射角45°测定的反射清晰度之和Rc (45)为180%以下, 使用遮光部分和透射部分的宽度分别为0. 25mm、0. 5mm、1.0 mm及2. Omm的4种光 梳以光的入射角60°测定的反射清晰度之和Rc (60)为240%以下。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防眩膜,其虽然为低雾度,然而在大观察角度下具有足 够的防眩性,在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时,可以充分地抑制泛白及晃眼的发生。【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沃罗诺伊分割的例子的沃罗诺伊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防眩膜的凸部判定的算法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模具的制造方法的前半部分的优选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模具的制造方法的后半部分的优选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制造防眩膜时适合使用的装置的配置例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制造防眩膜时的合适的预固化工序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用于晃眼评价的组件单元(unitcell)的俯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晃眼评价的装置的剖面图。 图9是表不实施例1中所用的图案的一部分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中所用的图案的一部分的图。 图11是表不实施例3中所用的图案的一部分的图。 图12是表示比较例1中所用的图案的一部分的图。 图13是表示比较例2中所用的图案的一部分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需要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为了易于观 看,这些图中所示的尺寸等是任意的。 本专利技术的防眩膜的表面凹凸形状的粗糙度曲线的峰度Rku为4. 9以下,以表面凹 凸形状的凸部的顶点为生成元对该表面进行沃罗诺伊分割时形成的多边形的面积的平均 值为50 μπι2以上且150 μπι2以下,并且该多边形的面积的变异系数为40%以上且80%以 下。 首先,关于本专利技术的防眩膜,对粗糙度曲线的峰度Rku、以及以表面凹凸形状的凸 部的顶点为生成元对该表面进行沃罗诺伊分割时形成的多边形的面积的求法进行说明。 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防眩膜的防眩层的表面凹凸形状,使得依照JIS B0601 :2013 "产品 的几何特性规格(GPS)-表面性状:轮廓曲线方式-术语、定义及表面性状参数"中规定的粗 糙度曲线的峰度Rku为4. 9以下。该峰度Rku大意味着,表面凹凸形状的凹凸部尖的多,即, 该表面凹凸形状具有很多具有陡峭的倾斜角的区域。如果将峰度Rku大的防眩膜应用于图 像显示装置,则会产生泛白。为了有效地抑制将防眩膜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时的泛白,发现 有效的做法是如上所述地使粗糙度曲线的峰度Rku为4. 9以下。为了得到进一步抑制了泛 白的图像显示装置,防眩膜的粗糙度曲线的峰度Rku优选为4. 5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 求出粗糙度曲线的峰度Rku时的测定条件(截取长度和评价长度)可以基于表 面粗糙度Ra,依照JIS B0633 :2001 "产品的几何特性规格(GPS)-表面性状:轮廓曲线方 式-表面性状评价的方式及步骤"适当地设定。即,在表面粗糙度Ra大于0. 006 μ m且为 0. 02 μ m以下的情况下,将截取长度设为0. 08mm,评价长度设为0. 4mm,在表面粗糙度Ra大 于0· 02 μ m且为0· 1 μ m以下的情况下,将截取长度设为0· 25mm,评价长度设为I. 25mm,在 表面粗糙度Ra大于0. 1 μ m且为2 μ m以下的情况下,将截取长度设为0. 8mm,评价长度设为 4mm,在表面粗糙度Ra大于2 μ m且为10 μ m以下的情况下,将截取长度设为2. 5mm,评价长 度设为12. 5mm。此处所说的表面粗糙度Ra可以利用上述的JIS B0601 :2013中规定的方 法求出。 关于防眩膜的表面凹凸形状,对以凸部的顶点为生成元对该表面进行沃罗诺伊分 割时形成的多边形的面积进行说明。首先,如果对沃罗诺伊分割进行说明,则在平面上配置 有若干点(称作生成元)时,将根据该平面内的任意的点与哪个生成元最近来分割该平面 而产生的图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膜,其特征在于,是具备透明支承体、和形成于其上的具有微细的表面凹凸形状的防眩层的防眩膜,总雾度为0.1%以上且3%以下,表面雾度为0.1%以上且2%以下,所述表面凹凸形状的粗糙度曲线的峰度Rku为4.9以下,以所述表面凹凸形状的凸部的顶点为生成元对该表面进行沃罗诺伊分割时形成的多边形的面积的平均值为50μm2以上且150μm2以下,并且所述多边形的面积的变异系数为40%以上且80%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井仁之山口智之古谷勉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