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942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包括外管和活塞杆,外管两端分别设置有尾堵和活塞杆进出孔,外管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和第二环状限位凸起,使外管内形成油腔、内管腔、出口腔;内管腔内设置有底座、衬套和内管,内管两端分别套装底座凸台和衬套凸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阻尼孔,阻尼孔内设置有环状限流凸起,衬套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杆孔;出口腔内设置有油封,油封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通杆孔;活塞杆依次穿过活塞杆进出孔、第二通杆孔和第一通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腔体之间采用浮动式连接,保证两个腔体的同心度和直线度,同时设置有阻尼孔,使拉伸气弹簧在复位时可以控制复位速度和具有缓冲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弹簧,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拉伸气弹簧有三种结构:单腔单杆结构、大小杆结构、双腔结构,其中以双腔结构使用最为广泛。而现有的双腔结构的两个腔体连接通常采用的是焊接方式,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很难保证两个腔体的同心度和直线度,会造成活塞与内管、活塞杆与油封及导向的单边摩擦,增加气弹簧产品的内部摩擦力,很难实现产品拉伸自如,特别是行程越长,拉伸越不顺畅,起始拉力和最终拉力差距较大,实际操作困难,不可能形成批量化生产或者即使批量生产也会造成次品率高,生产成本较大。另外,该结构在回弹时不会带有阻尼缓冲功能,产品在拉伸回位过程中速度较快、冲击力较大,增加用户使用的危险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保证两个腔体的同心度和直线度,具有缓冲功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包括外管和活塞杆,所述外管的一端设置有尾堵,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杆进出孔,所述活塞杆的前端设置有活塞,所述尾堵的外端面和所述活塞杆的后端均设置有接头,所述外管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状限位凸起和第二环状限位凸起,所述尾堵与所述第一环状限位凸起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油腔,所述第一环状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环状限位凸起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内管腔,所述第二环状限位凸起与所述活塞杆进出孔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出口腔;所述内管腔内设置有底座、衬套和内管,所述底座对着所述衬套的一侧设置有底座凸台,所述衬套对着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衬套凸台,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套装所述底座凸台和所述衬套凸台,以使所述底座与所述衬套分别顶住所述第一环状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环状限位凸起,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阻尼孔,所述阻尼孔内设置有环状限流凸起,所述衬套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杆孔;所述出口腔内设置有油封,所述油封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通杆孔;所述活塞杆依次穿过所述活塞杆进出孔、所述第二通杆孔和所述第一通杆孔,以使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底座凸台与所述衬套凸台之间的内管管腔中。进一步地,所述油封与所述活塞杆进出孔之间设置有导向套。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所述底座凸台与所述内管的内壁之间、所述活塞与所述内管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丁晴胶。本技术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腔体之间采用浮动式连接,保证两个腔体的同心度和直线度,同时设置有阻尼孔,使拉伸气弹簧在复位时可以控制复位速度和具有缓冲功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包括外管1和活塞杆2,外管1的一端设置有尾堵3,外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杆进出孔,活塞杆2的前端设置有活塞4,尾堵3的外端面和活塞杆2的后端均设置有接头5。外管1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状限位凸起和第二环状限位凸起,尾堵3与第一环状限位凸起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油腔6,第一环状限位凸起与第二环状限位凸起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内管腔7,第二环状限位凸起与活塞杆进出孔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出口腔8。环状限位凸起可以在内部部件设置好后,在外管外部向内施压加工成型,适于批量化生产。内管腔7内设置有底座9、衬套10和内管11,底座9对着衬套10的一侧设置有底座凸台,衬套10对着底座9的一侧设置有衬套凸台,内管11的两端分别套装底座凸台和衬套凸台,以使底座9与衬套10分别顶住第一环状限位凸起和第二环状限位凸起,底座9的中心设置有阻尼孔,阻尼孔内设置有环状限流凸起12,衬套10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杆孔。出口腔8内设置有油封13,油封13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通杆孔,活塞杆2依次穿过活塞杆进出孔、第二通杆孔和第一通杆孔,以使活塞4位于底座凸台与衬套凸台之间的内管管腔中。油封13与活塞杆2进出孔之间设置有导向套14,进一步保证同心度和直线度,防止活塞和活塞杆单边侧面摩擦。底座9与外管1的内壁之间、底座凸台与内管11的内壁之间、活塞4与内管11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15,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密封圈15的材质为丁晴胶,耐油性好,耐磨性高。工作原理:油腔与内管管腔之间通过底座浮动连接,可实现较为理想的直线度和同心度,确保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摩擦力适中,易于实际生产操控。产品在受到牵引力由最短处向最长处伸展时,油腔的阻尼油会通过底座的的阻尼孔进入内管管腔,当产品在复位回弹过程中,阻尼油会逐渐通过底座阻尼孔返回到油腔,从而达到缓冲的功能。本技术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腔体之间采用浮动式连接,保证两个腔体的同心度和直线度,同时设置有阻尼孔,使拉伸气弹簧在复位时可以控制复位速度和具有缓冲功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包括外管和活塞杆,所述外管的一端设置有尾堵,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杆进出孔,所述活塞杆的前端设置有活塞,所述尾堵的外端面和所述活塞杆的后端均设置有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状限位凸起和第二环状限位凸起,所述尾堵与所述第一环状限位凸起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油腔,所述第一环状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环状限位凸起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内管腔,所述第二环状限位凸起与所述活塞杆进出孔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出口腔; 所述内管腔内设置有底座、衬套和内管,所述底座对着所述衬套的一侧设置有底座凸台,所述衬套对着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衬套凸台,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套装所述底座凸台和所述衬套凸台,以使所述底座与所述衬套分别顶住所述第一环状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环状限位凸起,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阻尼孔,所述阻尼孔内设置有环状限流凸起,所述衬套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杆孔; 所述出口腔内设置有油封,所述油封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通杆孔; 所述活塞杆依次穿过所述活塞杆进出孔、所述第二通杆孔和所述第一通杆孔,以使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底座凸台与所述衬套凸台之间的内管管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与所述活塞杆进出孔之间设置有导向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所述底座凸台与所述内管的内壁之间、所述活塞与所述内管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丁晴胶。【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包括外管和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双腔拉伸气弹簧,包括外管和活塞杆,所述外管的一端设置有尾堵,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杆进出孔,所述活塞杆的前端设置有活塞,所述尾堵的外端面和所述活塞杆的后端均设置有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状限位凸起和第二环状限位凸起,所述尾堵与所述第一环状限位凸起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油腔,所述第一环状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环状限位凸起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内管腔,所述第二环状限位凸起与所述活塞杆进出孔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出口腔;所述内管腔内设置有底座、衬套和内管,所述底座对着所述衬套的一侧设置有底座凸台,所述衬套对着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衬套凸台,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套装所述底座凸台和所述衬套凸台,以使所述底座与所述衬套分别顶住所述第一环状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环状限位凸起,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阻尼孔,所述阻尼孔内设置有环状限流凸起,所述衬套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杆孔;所述出口腔内设置有油封,所述油封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通杆孔;所述活塞杆依次穿过所述活塞杆进出孔、所述第二通杆孔和所述第一通杆孔,以使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底座凸台与所述衬套凸台之间的内管管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骏逸通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