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泥石流弯道超高的减速导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826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泥石流弯道超高的减速导流结构。该减速导流结构设于包括上游直道和下游弯道的泥石流排导渠道中;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直道弯道相接处下游、弯道中心线外侧的导流齿槛,和设于直道弯道相接处上游的减速障碍;导流齿槛一端与渠道外侧相接,导流齿槛的长度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与弯道中心线相切;减速障碍位于直道中心线一侧、且与导流齿槛同侧,减速障碍为至少一排按等间距均匀布置的消能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泥石流在排导渠道中的弯道溢流,减少泥石流排导弯道溢流造成的威胁,且构造简单、易于施工、可广泛应用于有弯道的天然沟道或排导槽等排导渠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泥石流防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由导流齿槛和消能墩组成的防止泥石流弯道超高的减速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泥石流灾害是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深化,泥石流工程防治需求越来越旺盛。泥石流防治主要采用“稳、拦、排”的思想,在泥石流物源较多的地区也应当加大泥石流的排导。泥石流排导可以依靠天然沟道,但更主要是依靠在流域下游修建排导槽,使得泥石流顺利通过保护区域,但由于地形、地质等多方面因素限制,无论是天然沟道还是排导槽,排导渠道在平面上均无法保持直线延伸,在渠道由直道变为弯道的地方就容易出现泥石流弯道溢流,泥石流会冲出排导渠道,对沿岸保护对象造成冲刷、淤积、撞击等破坏。因此,如何防止泥石流排导弯道溢流,使泥石流顺利通过防护区对泥石流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易于施工、可广泛应用于有弯道的天然沟道或排导槽的防止泥石流弯道超高的减速导流结构,由设于直道中的消能墩和设于弯道中的导流齿槛组成,先通过消能墩对泥石流进行减速,然后通过导流齿槛对泥石流进行导流,能够有效降低泥石流在排导渠道中的弯道溢流,使泥石流在排导渠道中由直道变弯道时能够顺畅通过,减少泥石流排导弯道溢流造成的威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止泥石流弯道超高的减速导流结构,所述减速导流结构设于泥石流排导渠道中,所述泥石流排导渠道包括位于上游的直道和位于下游的弯道;所述减速导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直道弯道相接处(即曲率发生变化处)下游、弯道中心线外侧的导流齿槛(即导流齿槛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导流齿槛设于直道弯道相接处下游、弯道中心线外侧),和设于直道弯道相接处上游的减速障碍;导流齿槛一端与渠道外侧相接,导流齿槛的长度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与弯道中心线相切;所述减速障碍位于直道中心线一侦叭且与导流齿槛同侧,所述减速障碍为至少一排按等间距均匀布置的消能墩(即若干消能墩组成减速障碍,这些消能墩排列成至少一排,每排消能墩按等间距均匀布置)。消能墩为单排或多排,导流齿槛为一个或多个,均根据弯道长度确定。所述减速障碍距离直道弯道相接处的最近距离L。为渠道宽度D的1-2倍。消能墩可以是混凝土材质的长方体结构,消能墩横截面长度a(即横截面上沿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长度)为渠道宽度D的1/10-1/20,消能墩横截面宽度b (即横截面上沿泥石流流向的长度)为消能墩横截面长度a的0.8-1倍,位于同一排的消能墩间的间距d为消能墩横截面长度a的1-1.5倍,消能墩有效高度h(即消能墩露出排导渠道表面的高度)大于等于0.5m。当减速障碍为大于一排消能墩时,相邻两排的消能墩交错排列,相邻两排消能墩的排间距L大于等于3倍消能墩横截面宽度b、同时小于渠道宽度D。导流齿槛宽度b’大于等于0.5m、同时小于等于1.2m ;导流齿槛长度a’大于等于渠道宽度D的1/2、最长与弯道中心线相接,即导流齿槛最长时,导流齿槛一端与渠道外侧相接、另一端与弯道中心线相接;导流齿槛有效高度h’ (即导流齿槛露出排导渠道表面的高度)大于等于0.5m。最靠近直道弯道相接处的导流齿槛一端与直道弯道相接处的渠道外侧相接。当导流齿槛的数量大于一个时,以弯道中心为圆心,相邻两个导流齿槛的间隔角度Θ 为 5。-20。。导流齿槛和消能墩均通过一定埋深固定在所述泥石流排导渠道中,消能墩的埋深大于等于消能墩有效高度h的2倍,导流齿槛的埋深大于等于导流齿槛有效高度h’的2倍。所述泥石流排导渠道为天然沟道或排导槽;当所述泥石流排导渠道为排导槽时,消能墩的有效高度h和导流齿槛的有效高度h’均小于排导槽高度的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天然沟道或排导槽等排导渠道进行改造,在排导渠道的上游直道中心线外侧设置由至少一排消能墩组成的减速障碍,在排导渠道的下游弯道中心线外侧设置至少一个导流齿槛,当泥石流从直道进入弯道时,先在减速障碍的作用下使外道泥石流适度减速,然后在弯道中通过导流齿槛逐步改变流向,顺利通过弯道,本技术的结构既保证了排导渠道中的过流流量,又能够有效降低泥石流在排导渠道中的弯道溢流,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排消能墩构成减速障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导流齿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导流齿槛一端与渠道外侧相接、另一端与弯道中心线相接时,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1 消能墩2 导流齿槛3 直道弯道相接处4 弯道中心线5 直道中心线6 渠道外侧a 消能墩横截面长度b 消能墩横截面宽度D 渠道宽度d 位于同一排的消能墩间的间距h 消能墩有效高度L 相邻两排消能墩的排间距L。 减速障碍距离直道弯道相接处的最近距离a’ 导流齿槛长度b’导流齿槛宽度h’ 导流齿槛有效高度Θ 相邻两个导流齿槛的间隔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针对导流渠道为排导槽的情况,设置防止泥石流弯道超高的减速导流结构。所述减速导流结构设于排导槽中,该排导槽宽5m(即渠道宽度D为5m),高3m,包括位于上游的直道和位于下游的弯道,弯道90度。所述减速导流结构包括三个设于直道弯道相接处3下游、弯道中心线4外侧的导流齿槛2,和设于直道弯道相接处3上游的减速障碍。导流齿槛2和消能墩1均固定在排导槽中,消能墩1的埋深和导流齿槛2的埋深均为1.2m。[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泥石流弯道超高的减速导流结构,所述减速导流结构设于泥石流排导渠道中,所述泥石流排导渠道包括位于上游的直道和位于下游的弯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导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直道弯道相接处(3)下游、弯道中心线(4)外侧的导流齿槛(2),和设于直道弯道相接处(3)上游的减速障碍;导流齿槛(2)一端与渠道外侧(6)相接,导流齿槛(2)的长度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与弯道中心线(4)相切;所述减速障碍位于直道中心线(5)一侧、且与导流齿槛(2)同侧,所述减速障碍为至少一排按等间距均匀布置的消能墩(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陈晓清李昆于献斌胡凯王小军王道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