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软铜环密封的中桥主减速器,包括中桥主减速器壳体、输入轴,输入轴包括一号输入轴、二号输入轴,二号输入轴位于中桥主减速器壳体的内部,中桥主减速器壳体的上端与转子泵外壳的下端相连接,转子泵外壳包括一号转子泵外壳、二号转子泵外壳、内部设置有一号输入轴的三号转子泵外壳,二号转子泵外壳的一端与一号转子泵外壳的一端相连接,二号转子泵外壳的另一端设置在三号转子泵外壳的内部,二号转子泵外壳套设在一号输入轴的外部,一号输入轴的外部上位于一号输入轴与二号转子泵外壳之间的部位套设有软铜环,软铜环位于一号输入轴的下端与滚子轴承的下端之间。本设计不仅结构简单、安装便捷,而且润滑系统的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桥主减速器,尤其涉及一种带软铜环密封的中桥主减速器,主要适用于提高润滑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介绍
现有驱动桥中桥主减速器采用主动润滑,通过转子栗栗油在壳体和输入轴内的油道形成回路达到润滑的目的,但是,由于输入轴和转子栗外壳上的贯通孔之间相对运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润滑油会通过此处的间隙大量回流到输入轴外轴承空腔内,导致此处温度急剧上升,搅油损失增大,又由于结构限制,输入轴和孔之间无法安装油封。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4201026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3月11日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主减速器润滑系统结构,其减速器壳前端与前壳固定连接,强制润滑油栗通过油栗底座固定连接在前壳上,强制润滑油栗与前壳的上端通过油栗输油孔相连。该技术虽然使得油道的结构变得简单,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陷:油栗输油孔通过前壳与主动圆柱齿轮轴的油道相连接,而主动圆柱齿轮轴相对前壳转动,前壳与主动圆柱齿轮轴存在间隙,润滑油会通过此处间隙大量回流到主动圆柱齿轮轴前轴承空腔内,导致此处温度急剧上升,搅油损失增大,润滑系统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润滑系统可靠性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润滑系统可靠性高的带软铜环密封的中桥主减速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带软铜环密封的中桥主减速器,包括中桥主减速器壳体、输入轴,输入轴包括一号输入轴、二号输入轴,二号输入轴的上端与一号输入轴的下端相连接,二号输入轴位于中桥主减速器壳体的内部,中桥主减速器壳体的上端与转子栗外壳的下端相连接,转子栗外壳包括一号转子栗外壳、二号转子栗外壳、三号转子栗外壳,三号转子栗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一号输入轴;所述二号转子栗外壳的一端与一号转子栗外壳的一端相连接,二号转子栗外壳的另一端设置在三号转子栗外壳的内部,二号转子栗外壳套设在一号输入轴的外部,一号输入轴的外部上位于一号输入轴与二号转子栗外壳之间的部位套设有软铜环,软铜环位于一号输入轴的下端与滚子轴承的下端之间。所述一号输入轴的内部设置有输入轴油道,所述一号转子栗外壳内部设置有转子栗,所述二号转子栗外壳内部设置有转子栗油道,转子栗油道的一端设置在转子栗的内部,转子栗油道的另一端与输入轴油道相连接。所述一号输入轴的外侧与二号转子栗外壳的内侧形成贯通孔,贯通孔与软铜环过盈配合。所述软铜环内圈的半径比一号输入轴相应轴段的外径小1 - 2毫米。所述软铜环的材质为H6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本技术一种带软铜环密封的中桥主减速器中一号输入轴的外部上位于一号输入轴与二号转子栗外壳之间的部位套设有软铜环,软铜环位于一号输入轴的下端与滚子轴承的下端之间,可以有效地防止润滑油流到一号输入轴外轴承空腔内,保证了润滑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本技术润滑系统的可靠性高。2、由于本技术一种带软铜环密封的中桥主减速器中软铜环内径比一号输入轴相应轴段外径小1 - 2毫米,一号输入轴的外侧与二号转子栗外壳的内侧形成贯通孔,贯通孔与软铜环过盈配合,装配完成后,手动转动输入轴,由于H62材质较软,软铜环和贯通孔之间的摩擦消耗了铜环过盈量,形成一个最小间隙,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润滑油流到一号输入轴外轴承空腔内,而且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因此,本技术不仅润滑系统的可靠性高,而且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转子栗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的放大图。图4是图3中贯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中桥主减速器壳体1、转子栗外壳2、一号转子栗外壳21、二号转子栗外壳22、三号转子栗外壳23、转子栗3、转子栗油道4、软铜环5、外轴承空腔6、输入轴油道7、输入轴8、一号输入轴81、二号输入轴82、滚子轴承9、贯通孔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4,一种带软铜环密封的中桥主减速器,包括中桥主减速器壳体1、输入轴8,输入轴8包括一号输入轴81、二号输入轴82,二号输入轴82的上端与一号输入轴81的下端相连接,二号输入轴82位于中桥主减速器壳体1的内部,中桥主减速器壳体1的上端与转子栗外壳2的下端相连接,转子栗外壳2包括一号转子栗外壳21、二号转子栗外壳22、三号转子栗外壳23,三号转子栗外壳23的内部设置有一号输入轴81 ;所述二号转子栗外壳22的一端与一号转子栗外壳21的一端相连接,二号转子栗外壳22的另一端设置在三号转子栗外壳23的内部,二号转子栗外壳22套设在一号输入轴81的外部,一号输入轴81的外部上位于一号输入轴81与二号转子栗外壳22之间的部位套设有软铜环5,软铜环5位于一号输入轴81的下端与滚子轴承9的下端之间。所述一号输入轴81的内部设置有输入轴油道7,所述一号转子栗外壳21内部设置有转子栗3,所述二号转子栗外壳22内部设置有转子栗油道4,转子栗油道4的一端设置在转子栗3的内部,转子栗油道4的另一端与输入轴油道7相连接。所述一号输入轴81的外侧与二号转子栗外壳22的内侧形成贯通孔10,贯通孔10与软铜环5过盈配合。所述软铜环5内圈的半径比一号输入轴81相应轴段的外径小1 - 2毫米。所述软铜环5的材质为H62。本技术的原理说明如下:1、转子栗外壳2:参见图1、图2,一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软铜环密封的中桥主减速器,包括中桥主减速器壳体(1)、输入轴(8),输入轴(8)包括一号输入轴(81)、二号输入轴(82),二号输入轴(82)的上端与一号输入轴(81)的下端相连接,二号输入轴(82)位于中桥主减速器壳体(1)的内部,中桥主减速器壳体(1)的上端与转子泵外壳(2)的下端相连接,转子泵外壳(2)包括一号转子泵外壳(21)、二号转子泵外壳(22)、三号转子泵外壳(23),三号转子泵外壳(23)的内部设置有一号输入轴(81),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转子泵外壳(22)的一端与一号转子泵外壳(21)的一端相连接,二号转子泵外壳(22)的另一端设置在三号转子泵外壳(23)的内部,二号转子泵外壳(22)套设在一号输入轴(81)的外部,一号输入轴(81)的外部上位于一号输入轴(81)与二号转子泵外壳(22)之间的部位套设有软铜环(5),软铜环(5)位于一号输入轴(81)的下端与滚子轴承(9)的下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浩,项海涛,许丽英,刘金,丁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