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部件及包括该耳机部件的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748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耳机部件及包括该耳机部件的耳机,所述耳机包括1个或2个所述耳机部件,每个耳机部件包括壳体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将输入的电子音频信号转换为声波信号,所述壳体为所述驱动器提供结构支撑,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包括2层以上的类似圣诞树形状的凸缘结构,每个凸缘结构的表面是凸起的,且最外层的凸缘结构的直径大于人类耳道的直径。所述耳机可以更好地将声音送到用户的耳道中,使用户的收听体验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耳机,特别是耳塞式耳机。
技术介绍
耳机是一种常见的视听装置,从佩带形式上可以大致分为头戴式、耳塞式和入耳式耳机等。头戴式耳机是最早的耳机类型,通常包括一个或两个耳机部件和与耳机部件相连接的头带。头戴式耳机通常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整个发声单元能够覆盖用户耳甲腔的大部分面积,甚至完全包覆用户耳甲腔,佩带时相对舒适,发声单元也可以做得比较复杂,以获得更佳的声音输出。入耳式耳机具有小的体积,其耳机部件的一部分在使用时插入到用户耳道中。例如,美国专利US8750544 B2公开了一种电子耳塞,它是一种入耳式耳机,参见图1a所示,该耳机包括外壳、电子线路部分和声音传输管等,所不声音传输管200包括用于传输声音的圆筒形管道以及在圆筒形管道周围的三层凸缘,所述凸缘部分在使用时插入用户的耳道1302中,以便将耳机牢固地附着在用户耳朵上,将耳机发出的声音传输到用户耳中,同时屏蔽外界的声音。但入耳式耳机通常存在以下缺点:(I)对部分人来说,佩带入耳式耳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对患有中耳炎之类疾病的耳朵不适合;(2)使用入耳式耳机,有可能会擦伤耳道;(3)多人使用同一个耳机时,容易交叉感染某些病菌;(4)入耳式耳机通过细小的导管在耳道内发声,发声原理非自然,而且音场和分析力不足。另外,耳塞式耳机可以算是入耳式耳机与头戴式耳机的一个中间产物。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4190914U公开了一种耳塞式耳机,参见图1b所示,耳机部件较小,使用时放在用户的耳甲腔中、耳道出口的位置。它可以是直接用放在耳甲腔中的耳机部件挂在耳朵上,也可以包含另外的挂件挂在耳朵外侧。耳塞式耳机是挂在耳朵的耳机腔上,由于耳甲腔表面和耳道口基本上是弯曲的形状,而耳塞式耳机的表面基本上是平的,因此耳塞式耳机不能紧扣在用户的耳朵上,也不能插入耳道中,所以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漏音,以及隔音效果不佳。因此,本领域中存在对耳机进一步改进的需求,特别是耳塞式耳机,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耳机,特别是耳塞式耳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能够在不插入用户耳道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封住用户的耳道,以提供更佳的收听体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耳机,它包括I个或2个耳机部件。如果包括两个耳机部件的话,则它们具有相同、相似或对称的结构,分别用于播放左右声道的声波信号。每个耳机部件包括壳体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将输入的电子音频信号转换为声波信号,所述壳体为所述驱动器提供结构支撑,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包括2层以上的凸缘结构,其中所述凸缘结构的表面是凸起的,且远离所述后壳体的最外层的凸缘结构的直径大于人类耳道的直径。例如,所述最外层的凸缘结构的表面呈拱顶形、球面形、旋转抛物面形或类似的形状。其余的凸缘结构的表面呈截平的拱顶形、球面形、旋转抛物面形或类似的形状。优选地,所述前壳体包括3层凸缘结构。所述凸缘结构的直径由最外层到最靠近后壳体的最内层逐渐增大,呈圣诞树状的形状。在所述凸缘结构的凸起表面与底面的连接处,所述凸起表面与底面之间的角度小于60度,大于10度;优选地,所述角度为45度。其中,每个所述凸缘结构高为0.5mm-10mm,直径为0.8cm_4cm。所述耳机部件由塑料制成,且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形成为一体。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耳机部件的耳机,其中,所述耳机包括一个或两个所述耳机部件。另外,所述耳机还可以包括挂件,以便在使用时更方便、更紧密地附着在用户耳朵的耳甲腔中。本技术的耳机在使用时具有以下优点:首先,由于所述耳机的前壳体的最外层的凸缘结构的直径大于人类耳道的直径,通常为耳道直径的2-3倍,耳机不会插入到用户的耳道中,造成不适或损伤等问题;其次,由于所述前壳体的最外层的凸缘结构是向外凸出的,所述凸缘结构的表面在使用时位于耳甲腔中,可以与用户耳道口表面贴合得更好,从而更好地封住用户耳道的出口,既不会漏音,隔音效果也更好,因此本技术的耳机能够使得用户的收听体验更佳;另外,所述前壳体的凸缘结构的边缘之一在使用时可以挂在用户耳朵的凸起部位(如耳屏、对耳屏和/或对耳轮)上,使耳机的安放更稳固。【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技术的入耳式耳机的剖视图。图1b是现有技术的耳塞式耳机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圣诞树形状的耳机的前壳体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圣诞树形状的耳机的前壳体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圣诞树形状的耳机的前壳体的侧视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圣诞树形状的耳机的前壳体的第一凸缘的示意图,显示第一凸缘的凸起表面与底面之间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耳机包括I个或2个耳机部件。如果包括两个耳机部件的话,则它们具有相同、相似或对称的结构,分别用于播放左右声道的声波信号。每个耳机部件包括壳体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将输入的电子音频信号转换为声波信号,所述壳体为所述驱动器提供结构支撑。所述驱动器可以采用本领域的一般设计,不是本技术的改进之处,这里不再赘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指在使用时贴在用户耳朵上的那个壳体,而所述后壳体指在使用时可以从外面看到的那个壳体。图2是本技术的圣诞树形状的耳机的前壳体2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所述前壳体20包括2层以上的凸缘结构,其中远离所述后壳体的最外层的凸缘结构的表面21 (即使用时贴在用户耳朵上的那个表面)呈凸起的形状,例如球面形的一部分,其余的凸缘结构的表面呈截平的球面形的一部分,且所述最外层的凸缘结构的直径(即第一凸缘结构的底面24的直径)大于人类耳道的直径,使其在使用时不会塞入用户耳道。第一凸缘结构的表面21中可以形成过孔27,让声音通过,所述过孔27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例如方形、三角形、梅花形的孔等形状。图3是本技术的耳机的前壳体20的侧视图,且图4是本技术的圣诞树形状的耳机的前壳体20的透视剖视图。所述前壳体20包括3层凸缘结构,所述凸缘结构从左至右分别由表面21-26限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部件,包括壳体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将输入的电子音频信号转换为声波信号,所述壳体为所述驱动器提供结构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包括2层以上的凸缘结构,其中,所述凸缘结构的表面是凸起的,且远离所述后壳体的最外层的凸缘结构的直径大于人类耳道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吉伯生创新比利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比利时;B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