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具有一储存空间的上框架本体;下框架本体,下框架本体固定于上框架本体并且两者包围形成储存空间;面板,其与下框架本体铰接,面板与挡板分别位于下框架本体的两侧边缘处;推板,其可活动地卡入推板槽中;驱动装置,其两端分别固定于挡板和推板上;底座,其容置于储存空间内,底座的一个侧面与推板抵触;以及可活动齿带,其位于面板上方且与下框架本体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座椅底部的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增大了后备箱的实际可使用体积,使用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品的安装固定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产品设计中,为方便在行车过程车辆故障等紧急情况下使用,通常在汽车上配备一系列维修工具,包括车载工具箱,拖车钩,补胎液,电动充气栗等,现有技术中通常将这些维修工具放置于汽车后备箱中。这些维修工具放置于汽车后备箱中将占用后备箱一部分的体积,从而减少后备箱可用的储物空间,导致车辆空间利用率不高。另外,维修工具放置于汽车后备箱中后,若驾驶员要使用工具,必须要到后备箱中拿取,无法随手取得,使用不方便,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倘若在后备箱中放满行李的情况下,如果要取用修理工具,则需要先将行李全部取出车外,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间利用率不高以及取用工具不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上框架本体;下框架本体,下框架本体固定于上框架本体并且两者包围形成储存空间,下框架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推板槽,下框架本体的边缘设置有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挡板,挡板沿第三方向从下框架本体向上框架本体的顶部延伸,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彼此垂直;面板,面板与下框架本体铰接,面板与挡板分别位于下框架本体的两侧边缘处;推板,推板平行于第二方向延伸并可沿着所述推板槽移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平行于第一方向布置且分别固定于挡板和推板上;底座,底座容置于储存空间内,底座与推板抵触;以及可活动齿带,可活动齿带与下框架本体铰接。下框架本体上形成有具有弧形表面的凸台,底座的下表面以及可活动齿带的上表面形成为弧面,弧形表面与弧面的弧度相同。凸台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轨槽,可活动齿带上设置有齿带槽,导轨槽与齿带槽可活动地接合,底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齿轮,齿轮容纳于导轨槽或齿带槽中。齿带槽和导轨槽内同一侧分别设置有齿带齿和导轨齿,齿带齿和导轨齿与齿轮啮入口 ο下框架本体上设置有齿带轴,可活动齿带底部设置有与齿带轴对应的齿带卡钩,齿带卡钩卡入齿带轴内,可活动齿带通过齿带卡钩与齿带轴的配合而与下框架本体铰接。推板底部设置有卡入推板槽的卡片,推板中间设置有推板孔,推板孔的宽度大于凸台的宽度。上框架本体具有两个相对的内壁,内壁上设置衬垫。上框架本体的顶壁上设置有弹性片,弹性片具有向下框架本体凸出的波形凸起。底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设置有成型槽。底座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处设置有卡带,卡带通过卡扣连接。底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两个齿带轴槽,齿轮位于两个齿带轴槽之间,齿带轴槽的间距等于齿带轴的间距,齿带轴槽的宽度大于齿带轴的宽度。可活动齿带与下框架本体的接合处的上表面设置有平行于第二方向延伸的倒角槽。下框架本体的边缘设置有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面板转轴,面板的底部设置有与面板转轴对应的面板卡钩,面板卡钩卡入面板转轴,面板通过面板卡钩与面板转轴的配合而与下框架本体铰接。面板转轴上设置有平行于第二方向延伸的限位块,限位块与面板卡钩配合。下框架本体的上表面形成为平坦的表面,底座的下表面以及可活动齿带的上表面均形成为平坦的表面。下框架本体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轨槽,可活动齿带上设置有齿带槽,导轨槽与齿带槽可活动地接合,底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齿轮,齿轮容纳于导轨槽或齿带槽中。驱动机构为弹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能够保证座椅底部的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该安装固定装置位于座椅下方,从而能够避免工具箱放置在后备箱中,增大了后备箱的实际可使用体积,同时能够保证乘员能够随手取得和轻松存放所需要的工具,使用便利。另外,该安装固定结构可以作为模块化结构在各种采用类似骨架结构的座椅上推广使用。该安装固定结构,采用弧形行程弹出底座,优化了取用工具过程中对于乘员腿部空间的影响,乘员不必大幅弯腰即可取用和收拢工具,乘坐舒适度和人机工学性能得到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在闭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包括车载工具箱;图2是图1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包括车载工具箱;图3是图1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沿一个方向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1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沿另一个方向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图2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面板转轴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根据图2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其中不包括车载工具箱;图7是根据图6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的的主视图;图8是根据图6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上框架本体的仰视示意图;图9是根据图1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部分爆炸示意图;图10是根据图9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图11是根据图1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下框架本体和可活动齿带的安装示意图,其中可活动齿带为打开状态;图12是根据图11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可活动齿带的齿带齿与下框架本体的导轨齿的配合状态;图13是根据图1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下框架本体和可活动齿带的安装示意图,其中可活动齿带为闭合状态;图14是根据图13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图15是沿着图11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6是沿着图11的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7是根据图1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底座和车载工具箱的安装示意图;图18根据图17的底座和车载工具箱的爆炸示意图;图19根据图17的底座的立体示意图;图20根据图17的区域d的放大示意图;图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包括车载工具箱;图22根据图21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23是沿着图21的CC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结构100,该安装固定结构100包括:面板110,上框架本体120,下框架本体130,底座140,弹簧150,推板160以及可活动齿带170,其中,上框架本体120和下框架本体130固定连接以围成一个可容纳车载工具箱20以及底座140的空间,面板110固定于下框架本体130上并且通过旋钮112与上框架本体120配合以打开或者关闭该空间,车载工具箱20位于底座140上并随底座140 —起容纳于该空间中,弹簧150的一端固定于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维修工具的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固定装置包括:上框架本体;下框架本体,所述下框架本体固定于所述上框架本体并且两者包围形成储存空间,所述下框架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推板槽,所述下框架本体的边缘设置有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挡板,所述挡板沿第三方向从所述下框架本体向所述上框架本体的顶部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彼此垂直;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下框架本体铰接,所述面板与所述挡板分别位于所述下框架本体的两侧边缘处;推板,所述推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可沿着所述推板槽移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布置且分别固定于所述挡板和所述推板上;底座,所述底座容置于所述储存空间内,所述底座与所述推板抵触;以及可活动齿带,所述可活动齿带与所述下框架本体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亚雷,王晶,李永明,杨勇,王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