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拉拔模具润滑的结构和润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32299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管拉拔模具润滑的结构和润滑方法,它包括:压盖,所述压盖内置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合金材料制成的变径加工模头;固定环,其具有配合于压盖的内腔,所述压盖与固定环压紧密连接以形成供油环形浸入的内腔,所述固定环设有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多个进油孔。将润滑油从进油孔灌入到内腔;将备好的铜管从变径加工模头,使铜管在拉拔过程中可先期进行整形铜管在进入模具前提前润滑,初步形成拉拔油膜;将铜管沿远离变径加工模头的方向进行拉拔,铜管在模具拉拔过程中利用拉拔力再二次形成油膜。模具经久耐用,工艺简单地,润滑效果好,加工铜管的变径效果显著,成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 有色金属加工过程中多道次加工主要采用的是游动芯头拉拔工艺,该工艺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是在模具方面。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但大多数企业只针对模具的设计和润滑油品的选择方面进行了研究,忽略了模具在使用方面对润滑方式的需求,都是简单的认为只要润滑油流到模具表面就可以了,随着模具在拉拔过程中润滑油粘度的降低引起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频繁的出现拉道、粘铜、干拉现象。出现上述现象后,只有在进行模具维护中才能发现,进行更换新模具和润滑油品,新模具的成本每块在1000元左右,润滑油品每桶在3000元左右。模具缺陷产生引起的铜管表面缺陷一般在拉拔过程中随着生产流程的进行,铜管直径变得越来越细,壁厚越来越薄,到后道工序产生隐形的“锯齿伤”缺陷。在组装过程中进行扩口和打压,直接造成铜管扩裂现象,两器报废,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造成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铜管拉拔模具润滑的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地、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等性能显著提高。因此,它是一种技术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均优级的产品。该润滑方法工艺简单,润滑效果好,对加工铜管变径加工中,效果显著,将原有的喷射润滑改为油侵式润滑,不会因润滑油品粘度的降低而影响润滑量,在增加润滑油品流量的同时,利用拉拔过程中的拉拔力将润滑油封闭在一定的空间里隔绝空气的进入,将润滑油通过空间中的压力全覆盖在铜管和模具的润滑区及变形区,随着空间内的压力会随着拉拔速度的变快逐步增压,更利于油膜的产生,消除模具表面拉道、粘铜、干拉的产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铜管拉拔模具润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压盖,所述压盖内置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合金材料制成的变径加工模头;固定环,其具有配合于压盖的内腔,所述压盖与固定环压紧密连接以形成供油环形浸入的内腔,所述固定环设有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多个进油孔。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孔数量为两个,它们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压盖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固定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铜管拉拔模具润滑的结构的润滑方工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A.将润滑油从进油孔灌入到内腔;B.将备好的铜管从变径加工模头,使铜管在拉拔过程中可先期进行整形铜管在进入模具前提前润滑,初步形成拉拔油膜;C.将铜管沿远离变径加工模头的方向进行拉拔,铜管在模具拉拔过程中利用拉拔力再二次形成油膜。本专利技术同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我们对现有的润滑方式进行改进,将原有的喷射润滑改为油浸式润滑,不会因润滑油品粘度的降低而影响润滑量,在增加润滑油品流量的同时,利用拉拔过程中的拉拔力将润滑油封闭在一定的空间里隔绝空气的进入,将润滑油通过空间中的压力全覆盖在铜管和模具的润滑区及变形区,随着空间内的压力会随着拉拔速度的变快逐步增压,更利于油膜的产生,消除模具表面拉道、粘铜、干拉的产生。特别是存在突出效果是:与现有方式相比,该新型润滑方式利于铜管和模具本身油膜的产生,提高了模具本身的精度减少生产过程中因模具缺陷引起的质量问题,提高了本身的成材率,降低了客户的使用成本和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客户生产效率;延长油品更换周期,减少员工换油的劳动强度和油品对环境的污染,更环保;减少模具的非正常报废提高模具使用寿命,节约成本;润滑的充足减少了铜管本身的质量问题,提高成材率利用设备本身的拉拔力拉增压不需要增加增压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更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管拉拔模具润滑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下的结构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描述中,“至少”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看图1和图2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提供较佳的提供一种铜管拉拔模具润滑的结构,它包括压盖1和固定环2 ;具体是在压盖1内置通道11,所述通道11内设置有合金材料制成的变径加工模头12 ;固定环2具有配合于压盖2的内腔,所述压盖1与固定环2压紧密连接以形成供油环形浸入的内腔21,所述固定环2设有与所述内腔21相通的多个进油孔22。所述进油孔22数量为两个,它们对称设置。压盖1可拆卸地组装于固定环2。这样,将原来的单路润滑模具改为多路润滑;将原来模具的孔状喷射润滑改为环状空间,形成油侵式润滑;润滑装置入口处压盖设计为硬质合金材料,使铜管在拉拔过程中可先期进行整形。铜管在进入模具前提前润滑,初步形成拉拔油膜。铜管在模具拉拔过程中利用拉拔力再二次形成油膜并稳定游动芯头位置。压盖设计为可拆卸式,便于进行安装和维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铜管拉拔模具润滑的结构的润滑方工法,它包括:A.将润滑油从进油孔灌入到内腔;B.将备好的铜管从变径加工模头,使铜管在拉拔过程中可先期进行整形铜管在进入模具前提前润滑,初步形成拉拔油膜;C.将铜管沿远离变径加工模头的方向进行拉拔,铜管在模具拉拔过程中利用拉拔力再二次形成油膜。这种铜管3变径的油浸式润滑加工,不会因润滑油品粘度的降低而影响润滑量,在增加润滑油品流量的同时,利用拉拔过程中的拉拔力将润滑油封闭在一定的空间里隔绝空气的进入,将润滑油通过空间中的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管拉拔模具润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压盖,所述压盖内置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合金材料制成的变径加工模头;固定环,其具有配合于压盖的内腔,所述压盖与固定环压紧密连接以形成供油环形浸入的内腔,所述固定环设有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多个进油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宋喜茜宋好凤蒋琳冯振义刘志辉李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龙丰精密铜管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