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厂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82857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厂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浮预处理池、第一生物滤池、第二生物滤池、第三生物滤池、强氧化反应器、絮凝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第一生物滤池、强氧化反应器、絮凝反应池和第三生物滤池内均设有曝气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与现有的油厂污水处理系统,其净化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不会出现误排的现象,对环境的破坏减小到最低,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较为智能化,因此也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油厂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开采石油程度的不断提高,油田相继进入了高含水开采期。一些油田开采后期,采出液体的综合含水率达到90%以上。因此,油田污水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采油厂污水大多数都很难做到辽宁省地方污水排放标准(DB21/1627-2008)的排放标准CODcrS 50mg/L (化学需氧量)给采油厂的污水排放和处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开采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破乳剂、助排剂、降粘剂、发泡剂、除油剂、絮凝剂、驱油剂等,它们主要是一些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存在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污水的CODcr主要由石油类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学药剂成分构成。通过水质分析表明,采油厂污水的石油类主要由烃类、酚类、酯类、醇类和酮类构成,再加上各种复杂的化学药剂成份,致使采油厂污水的CODcr含量高、生物可降解性差,难以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有效处理。通过常规工艺“隔油+气浮+生化”,其在气浮工艺段的出水CODcr基本在450mg/L左右,但是在生化工艺段对CODcr的去除率不高。组合深度处理活性炭吸附法可以达到CODcr < 50mg/L的排放标准,但是处理成本高、再生难,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常应用于采油废水处理的五种膜分离技术为反渗透0?0)、超滤(现)、微滤(1^)、电渗析化0)和纳滤(NF)也可以达到CODcr彡50mg/L的排放标准,但是膜的污染与清洗是目前阻碍这些处理工艺的发展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厂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厂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浮预处理池、第一生物滤池、第二生物滤池、第三生物滤池、强氧化反应器、絮凝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第一生物滤池、强氧化反应器、絮凝反应池和第三生物滤池内均设有曝气盘,且曝气盘通过气管连接气栗,通过气栗向第一生物滤池、强氧化反应器、絮凝反应池和第三生物滤池内鼓入空气,第一生物滤池和第三生物滤池均为好氧生物滤池,而第二生物滤池为厌氧生物滤池;所述絮凝反应池上设有控制器,且控制器通过模数转换器连接C0D检测仪,所述C0D检测仪的输入端设于絮凝反应池内,所述第一生物滤池和气浮预处理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B ;所述絮凝反应池通过回水管连接电磁阀B与第一生物滤池之间的管道,且回水管上设有水栗;所述絮凝反应池和沉淀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A,所述水栗、电磁阀A和电磁阀B均连接控制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浮预处理池的一侧设有进水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池的一侧设有排水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相对与现有的油厂污水处理系统,其净化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不会出现误排的现象,对环境的破坏减小到最低,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较为智能化,因此也节约了人力和物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油厂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浮预处理池、2-第一生物滤池、3-第二生物滤池、4-第三生物滤池、5-强氧化反应器、6-絮凝反应池、7-沉淀池、8-气栗、9-曝气盘、10-气管、11-控制器、12-C0D检测仪、13-水栗、14-排水管、15-回水管、16-进水管、17-电磁阀A、18-电磁阀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油厂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浮预处理池1、第一生物滤池2、第二生物滤池3、第三生物滤池4、强氧化反应器5、絮凝反应池6和沉淀池7,所述第一生物滤池2、强氧化反应器5、絮凝反应池6和第三生物滤池4内均设有曝气盘9,且曝气盘9通过气管10连接气栗8,通过气栗8向第一生物滤池2、强氧化反应器5、絮凝反应池6和第三生物滤池4内鼓入空气,第一生物滤池2和第三生物滤池4均为好氧生物滤池,而第二生物滤池3为厌氧生物滤池;所述絮凝反应池6上设有控制器11,且控制器11通过模数转换器连接C0D检测仪12,所述C0D检测仪12的输入端设于絮凝反应池6内,所述第一生物滤池2和气浮预处理池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B18 ;所述絮凝反应池6通过回水管15连接电磁阀B18与第一生物滤池2之间的管道,且回水管15上设有水栗13 ;所述絮凝反应池6和沉淀池7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A17,所述水栗13、电磁阀A17和电磁阀B18均连接控制器11。所述气浮预处理池1的一侧设有进水管16。所述沉淀池7的一侧设有排水管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采油厂污水的具体处理中,采油厂污水经气浮预处理池1,其出水时CODcr在320?380mg/L、石油类彡20mg/L,然后进入第一生物滤池2,经处理出水CODcr在220 mg/L左右,接着废水流入第二生物滤池3,经处理出水CODcr在200mg/L左右,厌氧条件下的第二生物滤池3对CODcr的去除率并不高,但是对废水起到改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厌氧的水解酸化段,水解酸化的产物主要是小分子有机物,使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显著提高,而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摄取只有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质才可直接进入细胞内,而不溶性大分子物质首先要通过胞外酶的分解才得以进入微生物体内代谢。然后废水通过第三生物滤池4,经处理出水CODcr在120 mg/L左右,最后废水通过强氧化反应器5和絮凝反应池6的反应以及5h的沉淀池7沉淀处理,最终出水CODcr ( 50 mg/L、石油类彡8mg/L,保证了出水水质,此时当C0D检测仪12检测出絮凝反应池6内的CODcr ^ 50mg/L时,此时控制器11控制电磁阀A17和电磁阀B18关闭,水栗13开启,抽取絮凝反应池6内的污水,重新进行处理,直至絮凝反应池6内的CODcr彡50 mg/L时,控制器11控制电磁阀A17和电磁阀B18开启,进行下一轮污水净化,此过程虽在效率上有所减慢,但是其净化效果得到提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油厂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浮预处理池、第一生物滤池、第二生物滤池、第三生物滤池、强氧化反应器、絮凝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第一生物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厂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浮预处理池、第一生物滤池、第二生物滤池、第三生物滤池、强氧化反应器、絮凝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第一生物滤池、强氧化反应器、絮凝反应池和第三生物滤池内均设有曝气盘,且曝气盘通过气管连接气泵,第一生物滤池和第三生物滤池均为好氧生物滤池,而第二生物滤池为厌氧生物滤池;所述絮凝反应池上设有控制器,且控制器通过模数转换器连接COD检测仪,所述COD检测仪的输入端设于絮凝反应池内,所述第一生物滤池和气浮预处理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B;所述絮凝反应池通过回水管连接电磁阀B与第一生物滤池之间的管道,且回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絮凝反应池和沉淀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A,所述水泵、电磁阀A和电磁阀B均连接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仕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天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