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采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2763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采集电路,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九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变频器、光导纤维、电位器、三极管、发光二极管、光敏管和直流电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将模拟信号经过变频器转换为频率信号,由发光二极管送至光敏管,光敏管驱动第一放大器,再经第二放大器进行两级放大,而后输出,采用光导纤维能够减少信号的衰弱,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据处理电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采集电路
技术介绍
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但限于技术中,数据采集电路的采集信号不精确,原因在于采集的信号在输入时候会有一定的衰弱,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数据采集电路。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九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变频器、光导纤维、电位器、三极管、发光二极管、光敏管和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变频器的正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所述变频器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频器的输入端为所述数据采集电路的信号输入采集端,所述变频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通过所述光导纤维与所述光敏管连接,所述光敏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敏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三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位器的地滑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所述数据采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是一种数据采集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将模拟信号经过变频器转换为频率信号,由发光二极管送至光敏管,光敏管驱动第一放大器,再经第二放大器进行两级放大,而后输出,采用光导纤维能够减少信号的衰弱,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电阻R1至第九电阻R9、第一电容C1至第三电容C3、第一放大器A1、第二放大器A2、变频器VF、光导纤维⑶、电位器RP、三极管VT、发光二极管LED、光敏管RG和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变频器VF的正极、三极管VT的发射极、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和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变频器VF的负极、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电位器RP的第一端连接,变频器VF的输入端为数据采集电路的信号输入采集端,变频器VF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通过光导纤维GD与光敏管RG连接,光敏管RG的负极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光敏管RG的正极同时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一放大器A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一放大器A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A1的第三输入端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放大器A1的输出端同时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第二放大器A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A2的第二输入端与电位器RP的地滑动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放大器A2的输出端同时与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和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数据采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本技术工作时,将模拟信号经过变频器VF转换为频率信号,由发光二极管LED送至光敏管RG,光敏管RG驱动第一放大器A1,再经第二放大器A2进行两级放大,而后输出,采用光导纤维GD能够减少信号的衰弱。本技术的元器件参数选择如下:第一电阻R1为100Ω、第二电阻R2为400Ω、第三电阻R3为500Ω、第四电阻R4为2k Ω、第五电阻R5为27k Ω、第六电阻R6至第八电阻R8均为200 Ω、第九电阻R9为479 Ω、第一电容C1为300uf、第二电容C2为470uf、第三电容C3为lOOuf、第一放大器A1和第二放大器A2型号均为RC311运算放大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数据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九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变频器、光导纤维、电位器、三极管、发光二极管、光敏管和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变频器的正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所述变频器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频器的输入端为所述数据采集电路的信号输入采集端,所述变频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通过所述光导纤维与所述光敏管连接,所述光敏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敏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三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位器的地滑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所述数据采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采集电路,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九电阻、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九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变频器、光导纤维、电位器、三极管、发光二极管、光敏管和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变频器的正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所述变频器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频器的输入端为所述数据采集电路的信号输入采集端,所述变频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通过所述光导纤维与所述光敏管连接,所述光敏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敏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三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位器的地滑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所述数据采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