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模和母模,所述公模包括固定板,与固定板间隔固定的承载板,固定在承载板上的公模板,以及顶针机构和公模仁,所述顶针机构的一端设置于承载板与固定板之间,所述公模仁设置在公模板内,还包括次顶针机构,所述次顶针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承载板与公模仁之间,所述次顶针机构的另一端插设在公模仁内,所述公模仁固定在承载板上,所述顶针机构的另一端穿设承载板并能够与所述次顶针机构的一端相抵顶。借助次顶针机构的设置,以及将公模仁固定在承载板上,当需要对公模仁进行更换时,不必将整个公模从机台上拆除,直接将公模仁和次顶针机构从承载板上拆除即可,从而简化模具的拆装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快速更换模仁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与其他类型的模具类似,均是由母模和公模构成。一种现有的注塑模具的公模包括固定板、承载板、顶针、公模板、公模仁等结构。其中固定板用于固定在机台上,承载板间隔固定在固定板上用于承载公模板于其上。公模仁固定在公模板和承载板上。顶针的一端设置在承载板与固定板之间的空间内,另一端插设在公模仁中。此种公模因各结构依次固定在机台上,当需要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而更换模仁时,或者因常规保养等工作需要更换模仁时,必须依次将固定板从机台上拆除,再拆除承载板、顶针,才能将公模仁与公模板分离,导致拆装工作量大,维护和保养困难,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注塑模具拆装工作量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减少拆装工作量,提高效率的注塑模具。—种注塑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模和母模,所述公模包括固定板,与固定板间隔固定的承载板,固定在承载板上的公模板,以及顶针机构和公模仁,所述顶针机构的一端设置于承载板与固定板之间,所述公模仁设置在公模板内,还包括次顶针机构,所述次顶针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承载板与公模仁之间,所述次顶针机构的另一端插设在公模仁内,所述公模仁固定在承载板上,所述顶针机构的另一端穿设承载板并能够与所述次顶针机构的一端相抵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板和第一紧固件,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公模板内并固定在承载板上,所述第一紧固件从远离承载板的一侧穿过公模仁并将公模仁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内设腔体,所述次顶针机构的一端设置在该腔体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次顶针机构包括次顶针垫板、次顶针板和次顶针,所述次顶针的一端夹设固定在次顶针垫板和次顶针板之间,所述次顶针的另一端插设在公模仁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从远离公模仁的一侧穿过承载板并将安装板与承载板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间隔板,所述间隔板设置在承载板与固定板之间,所述间隔板内设空腔,所述空腔用于容置顶针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针机构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和顶针,所述上顶针板、下顶针板设置于间隔板的空腔内,所述顶针的一端夹设固定在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之间,所述顶针的另一端穿过承载板并能够与所述次顶针机构相抵顶。—种注塑模具,包括公模,所述公模包括固定板,承载板,设置在固定板与承载板之间的间隔板,固定在承载板上的公模板,以及顶针机构和公模仁,所述顶针机构的一端设置于间隔板内,并位于承载板与固定板之间,所述公模仁设置在公模板内,还包括次顶针机构,所述次顶针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承载板与公模仁之间,所述次顶针机构的另一端插设在公模仁内,所述公模仁固定在承载板上,所述顶针机构的另一端穿设承载板并能够与所述次顶针机构的一端相抵顶。上述注塑模具借助次顶针机构的设置,以及将公模仁固定在承载板上,当需要对公模仁进行保养或者更换时,不必将整个公模从机台上拆除,直接将公模仁和次顶针机构从承载板上拆除即可,从而简化模具的拆装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部分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注塑模具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是用于制造LED支架,具体为用于在制作LED导电端子的料带上注塑形成绝缘体,经后期切断工序,可形成互相分离的LED支架,每一 LED支架包含导电端子和绝缘体。图1和图2中仅示出注塑模具的公模的部分结构,可以理解该注塑模具还包括与公模配合的母模,以用于限定绝缘体的成型位置和形状。所述公模包括固定板10、间隔板20、承载板30、顶针机构40、公模板50、次顶针机构60和公模仁70。固定板10用于固定承载板30等其他机构,是公模的基板。固定板10通过螺钉12与固定件14固定在机台100上。机台100为注塑机的座体。承载板30与固定板10间隔设置并固定在一起。具体地,在承载板30与固定板10之间设置所述间隔板20。间隔板20内设空腔201,所述空腔201用于容置顶针机构40。所述承载板30用于承载公模板50等结构。固定板10、间隔板20和承载板30、公模板50可以通过螺栓102从固定板10靠近机台100的一侧穿设并连接在一起。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10和间隔板20还可通过另外的螺栓102从固定板10靠近机台100的一侧穿设并连接在一起。所述顶针机构40的一端设置于承载板30与固定板10之间,所述顶针机构40的另一端穿设承载板30并能够与所述次顶针机构60的一端相抵顶。具体地,所述顶针机构40包括上顶针板42、下顶针板41和顶针43,所述顶针43的一端夹设固定在上顶针板42和下顶针板41之间,所述上顶针板42、下顶针板41和所述顶针43的一端容置在所述间隔权20的空腔201内。所述顶针43的另一端穿过承载板30并能够与所述次顶针机构60相抵顶。顶针机构40通过与外部的驱动机构相连,可带动顶针机构40向上移动,从而与次顶针机构60相抵顶,进而带动次顶针机构60向上移动。 所述次顶针机构60和公模仁70设置在公模板50内,且公模仁70固定在承载板30上,所述次顶针机构60的一端设置在承载板30与公模仁70之间,所述次顶针机构60的另一端插设在公模仁70内。借助次顶针机构60的设置,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模和母模,所述公模包括固定板,与固定板间隔固定的承载板,固定在承载板上的公模板,以及顶针机构和公模仁,所述顶针机构的一端设置于承载板与固定板之间,所述公模仁设置在公模板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次顶针机构,所述次顶针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承载板与公模仁之间,所述次顶针机构的另一端插设在公模仁内,所述公模仁固定在承载板上,所述顶针机构的另一端穿设承载板并能够与所述次顶针机构的一端相抵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业民,张永林,潘武灵,陈文菁,刘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