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充电开路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2563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4:44
一种非接触充电开路保护装置,包括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1)、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2)和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3)。第一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与第二控制单元实时进行信息交互,第二控制单元实时监测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3)开路电压V和电流A,第二控制单元检测到电流A发生变化,将信息通过无线通信反馈给第一控制单元,比较控制单元实时比较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3)负载电压V+和参考电压,当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3)负载出现开路故障时,比较器输出控制继电器Kp闭合,第一控制单元控制逆变器输出实现保护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接触充电开路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20世纪90年来以来,非接触电能传输(ContactlessPowerTransfer,CPT)技术 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关注。该技术可 实现电源端与负载端的非电气连接进行电能的非接触传输,因此,在高温、高湿、高腐蚀、易 爆等恶劣环境下及生物体内、家电、电动汽车等有便利供电要求领域占据独特的优势。 目前,小功率的非接触电能传输已经在便携式电子产品充电上取得了广泛的应 用,非接触电能传输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充电能带来极大的便利性,节约大量资源。目前 业内普遍认为电动汽车的非接触充电能够取得广泛的应用,将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应用于 电动汽车的非接触充电技术优势极大。 当非接触充电系统工作频率工作在较低的工作频率时,非接触充电系统的输出特 性呈现电流源特性。实验表明,当非接触充电系统工作在额定频率时,在充电过程中断开 负载,导致系统发生开路,系统输出电压将达到1000V以上,直接导致输出滤波电容发生击 穿,产生危险。 目前在无线系统中,还没有申请过相关的开路保护专利。一般传统的开路保护电 路都是利用检测电路检测开路状态,然后通过程序再控制继电器等开关单元进行切换操 作,如中国专利:CN102238785A"一种开路保护电路"开路保护模检测开路保护模块所连接 的两端之间的电压差值,判断所述电压差值小于预设差值阈值时,使此两端之间处于断路 状态;判断所述电压差值不小于预设差值阈值时,使此两端之间处于短路状态。这种控制方 式控制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无线充电开路保护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非接触充电系统输出滤波电容发生击穿,产生 危险的缺点,提供一种继电器输出控制单元的开路保护装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非接触充电系 统发生开路时,通过闭合保护继电器KP,短路副边接收线圈,降低系统输出电压,保护系统 的输出端不发生过压危险。 本专利技术装置包括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和非接触电能接收单 元。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输入端,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 的输出端连接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输入端。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将交流220V电源信号通 过逆变转换为高频信号,经过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的输出端发送出去,非接触电能接收单 元接收高频信号,将高频信号整流成直流信号给负载充电。 所述的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包括输入整流单元、逆变器单元和第一控制单元。输 入整流单元将220V交流电源整流成直流信号,第一控制单元控制逆变器单元将直流信号 逆变为高频交流信号。 所述的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由并联谐振补偿电容和发射线圈,以及并联谐振补偿 电容和接收线圈构成,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均采用谐振补偿技术相互耦合传输电能。并联 谐振补偿电容和发射线圈将高频交流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发送出去,并联谐振补偿电容和 接收线圈接收电磁信号,同时转化为高频交流信号。 所述的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包括输出整流单元、比较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 负载。输出整流单元将接收到的高频交流信号整流成直流信号,直流信号为输出开路电压 V和直流电流A,比较控制单元实时比较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负载电压V+和参考电压,第二 控制单元实时监测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开路电压V和电流A,第二控制单元控制,其中负载 电压V+和开路电压V为同一电压值。 所述的比较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Kp,M0SFET管U1以及比较器U2。比较器U2和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以及第六电阻R6构成 滞回比较器结构。继电器ΚΡ的触点Α和触点Β分别跨接在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的输出侧 的两端,负载电压V+经过第二电阻R2和第六电阻R6分压,接入比较器U2的11端口,5~ 12V弱电系统供电电源VCC为弱电系统供电,5~12V弱电系统供电电源VCC经过第三电阻 R3和第五电阻R5分压后,接入比较器U2的10端口;比较器U2的输出端13连接M0SFET 管U1的门极G,M0SFET管U1的源极S连接GND地,M0SFET管U1的漏极连接继电器KP的 6端口,继电器Kp的触点5连接电源VCC。 第一控制单元根据第二控制单元的反馈信息,控制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中的逆变 单元输出。比较控制单元实时比较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负载电压V+和参考电压,当非接触 电能接收单元负载出现开路故障时,负载电压V+迅速升高,当负载电压V+大于比较器参考 电压高电压阈值UH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M0SFET管导通,驱动继电器Κρ闭合;当负载开路 状态故障解除后,负载电压V+小于比较器参考电压低电压阈值队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 M0SFET管关断,继电器Κρ断开,非接触充电开路保护装置恢复正常。能够实现非接触充电 开路保护装置自恢复功能。 第二控制单元实时监测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的开路电压V和电流Α,第二控制单 元检测到电流Α发生畸变,将信息通过无线通信反馈给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控制 逆变器输出实现保护功能。 与现有的保护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输出控制继电器闭合,保护速度快。 2.硬件和软件配合保护,保护可靠性高。 3.成本低,可用性高。本装置能够通过利用保护继电器,比较器,以及简单的采样 控制单元实现保护功能,操作简单,易于电路实现。 4.负载开路故障时能够保护系统,负载开路故障解除后能够自动恢复。【附图说明】 图1是非接触充电开路保护装置整体结构图,图中:1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2非接 触电能传输单元、3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 图2是比较控制单元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装置包括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1、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2和非接触电能接 收单元3。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1的输出端连接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2的输入端,非接触 电能传输单元2的输出端连接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3的输入端。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1将 交流220V电源信号通过逆变转换为高频信号,经过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2的输出端发送出 去,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3接收高频信号,将高频信号整流成直流信号给负载充电。 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1包括输入整流单元、逆变器单元和第一控制单元。220V交 流信号连接整流单元的输入端接,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逆变器单元的输入端,逆变器单 元的输出端连接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2的输入端,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逆变器单元的控制 端。输入整流单元将220V交流电源整流成直流信号,第一控制单元控制逆变器单元将直流 信号逆变为高频交流信号。 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2由并联连接的谐振补偿电容C1和发射线圈L0、并联连接的 谐振补偿电容C2和接收线圈L1构成,发射线圈L0和接收圈L1均采用谐振补偿技术相互 耦合传输电能。并联谐振补偿电容和发射线圈将高频交流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发送出去, 并联谐振补偿电容和接收线圈接收电磁信号,同时转化为高频交流信号。非接触电能传输 单元中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通过感应耦合方式实现无线电能传输。 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3包括输出整流单元、比较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负载。 比较控制单元的继电器Kp的触点A和触点B的两端连接输出整流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非接触充电开路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充电开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接触充电开路保护装置包括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1)、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2)和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3);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1)输出入端连接220V交流电源,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输入端,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输入端;非接触电能发射单元将交流220V电源信号通过逆变转换为高频信号,经过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的输出端发送出去,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接收高频信号,将高频信号整流成直流信号给负载充电,输出侧连接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2)的输入侧,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2)的输出侧连接非接触电能接收单元(3)的输入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业王丽芳廖承林张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