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及轮虫连续培养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82499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4:23
一种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包括水源储存及处理罐,一组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培养液回收储存罐。及采用该系统的轮虫连续培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培养装置预处理;水源预处理;轮虫培养;轮虫收集;培养液回收;重复上述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半自动循环技术,操作简单、节能高效;恒温控制培养技术,可实现轮虫四季的连续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效有益复合菌发酵有机肥培育技术,通过复合菌发酵有机物的高效培育及复合菌的水质稳定调控,即可提供轮虫培养营养源,又能达到菌群生态水质调控,还可实现培养液的沉淀回收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外来物的污染,使轮虫的纯培养得到保证,并兼备高标准的营养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轮虫连续培养的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及轮虫连续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轮虫是一种微小的多细胞动物,不仅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三大基础营养物质,还含有各种氨基酸、维生素、高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其它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水产育种领域中,轮虫常被利用充当活载体饵料,将自身的营养物质传递给幼苗,其开口饲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饵料。同时其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快、大小适宜、不易污染水质等优势,为鱼类、甲壳类等动物最佳的天然基础生物开口饵料,在水产育苗中被广泛应用。近几年来,随着鱼、虾、蟹育苗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轮虫的饵料优势明显,其受水产工作者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促使轮虫的培养技术不断革新。目前,国内轮虫的主流培育方法主要以开放式的室外大塘粗养为主,采用有机物发酵肥水(例如猪粪、鸡粪、化肥等),此培养方式应选择春夏季节,同时也易受阴雨天气影响,难以控制其种群种类及其数量;不仅如此,有机发酵物的添加,增加病原菌、病原体侵入的危险,大大提高育苗的风险危害。轮虫室内培养方式根据培养和收获特点可分为:一次性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一次性培养:轮虫质量高,但出池频繁,劳动强度大;半连续培养:池内饵粪易积累,水质易恶化,需定期全部收获;连续培养:一项新开发的轮虫培养方式,装置为室内封闭系统。封闭式连续培养反应器,培养条件可控、稳定,易进行高密度培养,已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轮虫连续培养的系统及培养方法,弥补国内四季循环连续轮虫培育技术的缺陷及不足,革新现有的轮虫培育技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 所述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具有加热装置,用于存储和预处理软水,并向所述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提供水源; 所述轮虫培养箱包括加热恒温控制装置、光照设备,轮虫培养箱与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相通,用于培养轮虫;所述轮虫培养箱底部管道与所述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相连接; 所述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包括培养液沉淀罐、分离筛网,用于采集轮虫和沉淀分离培养液;所述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底部管道与培养液回收储存罐相通; 所述培养液回收储存罐与多个轮虫培养箱和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相通;用于回收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输送来的培养液,向多个轮虫培养箱提供培养液。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底部管道设置有出口阀,所述出口阀后端通过水栗向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提供水源;所述培养液回收储存罐底部管道设置有出口阀,所述出口阀后端通过培养液栗向多个轮虫培养箱提供培养液;所述轮虫培养箱底部设置有出口阀,多个轮虫培养箱出口阀后端管道汇聚在一起通过轮虫培养液栗将含有轮虫的培养液输送至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所述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底部管道上先后设置有两个出口阀,所述分离筛网设置在两个出口阀之间,位于分离筛网后端的出口阀后端管道上设置有培养液回收栗,将回收的培养液输送至培养液回收储存罐。进一步的:所述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的水源输入口位于分离筛网和分离筛网后端的出口阀之间。优选的:所述轮虫培养箱上覆盖80-100目的筛网盖。所述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底部设置有排水阀,相互连接的管道均为耐高温管道,所述管道上均设置有耐高温控制阀。一种利用上述轮虫连续培养系统进行轮虫连续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轮虫连续培养系统预处理:清洗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打开水源储存及处理罐的加热装置,将罐中软水加热至沸腾,通过水栗将高温软水贯通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进行高温灭菌,然后排空水体并冷却; (2)水源预处理:向水源储存及处理罐中加注井水或自来水,利用其加热装置将水源加热沸腾后冷却; (3)轮虫培养:将冷却的水源分流至多个轮虫培养箱,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有机肥及小球藻; (4)轮虫收集:取样检测多个轮虫培养箱中的轮虫密度,当轮虫密度浓度达到收获值时,通过轮虫培养液栗将全部轮虫培养液输送至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中并做三次沉淀处理,第一次沉淀目的:将沉淀后的轮虫培养液经分离筛网过滤回收至培养液回收储存罐,第二和三次目的:通过外接电动虹吸器将轮虫浓缩采集; (5)培养液再次利用:轮虫收集过程中第一次沉淀后,将沉淀后的轮虫培养液经分离筛网过滤回收至培养液回收储存罐,已完成培养液回收利用; (6)重复上述步骤(2)-(5),实现轮虫半自动化连续培养。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水源加热沸腾15-20分钟后冷却至30摄氏度。所述步骤(3)中轮虫培养箱加入的水体高度30-35cm,通过加热恒温控制装置控制水温至30°C,光照设备为60-100瓦的节能灯; 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有机肥添加比例首次按50ml/50L,随后每日添加量随轮虫生长速率变动调节; 所述小球藻添加比例为15-25ml/50L,并为一次性加入,小球藻生物密度为100X104ind/mL0所述步骤(4)中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中的轮虫培养液沉淀时间大于4小时,第一次沉淀经250-300目分离筛网过滤,并预留一部分底部有机絮团; 第一次沉淀后补充水源进行第二次沉淀,4-6小时后采用电动虹吸法将上层轮虫液体通过250-300目筛网过滤收集; 第二次沉淀后再次补充水源进行第三次沉淀,4-6小时后采用电动虹吸法将上层轮虫液体通过250-300目筛网过滤收集之后,通过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底部排水阀将底部沉淀有机絮状废液进行排放清理。所述步骤(5)中培养液回收储存罐中的回收的轮虫培养液静置1天后,进行下一轮的循环轮虫培养。培养液回收储存罐中回收的轮虫培养液全部分流至轮虫培养箱中,并使用水源储存及处理罐中预处理好的水源填补至所需培养液面,进行规模连续培养。本专利技术系统采用半自动循环技术,操作简单、节能高效、培养条件可控、效果稳定,可进行规模连续培养;培养箱的恒温控制培养技术,可将轮虫四季的连续培养成为可能。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高效有益复合菌发酵有机肥培育技术,通过复合菌发酵有机物的高效培育及复合菌的水质稳定调控,即可提供轮虫培养营养源,又能达到菌群生态水质调控,还可实现培养液的沉淀回收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外来物的污染,使轮虫的纯培养得到保证,并兼备高标准的营养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的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用于轮虫连续培养的系统,包括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水源储存及处理罐1,其包括水源储存罐、进口阀5、加热装置11、水栗13,所述水栗13进口与水源储存及处理罐1底端出口阀12管道连接,水栗13出口管道分支分别与多个轮虫培养箱2顶端进口阀5、轮虫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所述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具有加热装置,用于存储和预处理软水,并向所述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提供水源;所述轮虫培养箱包括加热恒温控制装置、光照设备,轮虫培养箱与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相通,用于培养轮虫;所述轮虫培养箱底部管道与所述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相连接;所述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包括培养液沉淀罐、分离筛网,用于采集轮虫和沉淀分离培养液;所述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底部管道与培养液回收储存罐相通;所述培养液回收储存罐与多个轮虫培养箱和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相通;用于回收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输送来的培养液,向多个轮虫培养箱提供培养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志娟徐钢春顾若波徐跑鲍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