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滇橄榄嫁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选用野生滇橄榄作为砧木;步骤b:获得接穗;步骤c:在夏季并且是雨过天晴之后,取所述砧木与所述接穗进行接合与绑膜。该嫁接方法通过对夏季滇橄榄的嫁接时间选择在雨后天晴之后,不仅有利于降低嫁接时候的问题,而且不易发生霉变,并且选用野生滇橄榄作为砧木提高了滇橄榄嫁接存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果树嫁接
,具体涉及一种滇橄榄嫁接方法。
技术介绍
余甘子(phyllansthusemblica)是大戟科叶下珠属小乔木,俗名橄榄、滇橄榄等,起源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地区。余甘子分布涵盖了70°-122°E,1°-29°N的广大地域,从喜马拉雅山到斯里兰卡、马六甲海峡,以及中国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有分布。云南省野生余甘子资源非常丰富,与全国其他生长地区相比,具有分布海拔相对较高,分布面积大等特点,主要分布在省内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元江、南盘江等五大水系的部分河段干热河谷地域,处于横断山脉以南(27°40′N以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希树草原地区。由于横断山脉的独特地理气候环境,积累了余甘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资源相当丰富。干热河谷光、热资源充沛,近年来,该区域已成为土地资源开发和投资的热点,由于大规模的土地开发,野生余甘子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灭绝。因此,余甘子资源的收集、保护工作显得相当重要。然而余甘果树像其他许多果树一样,用种子繁殖变异大,无法保持原母树大果优质生产等优良性状,因此母树近200年来一直无法扩大利用。因此提供一种针对大玉余甘果的现实可行的无性繁殖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夏季由于气温高,容易腐败等问题,夏季嫁接滇橄榄的存活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滇橄榄夏季嫁接存在的存活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滇橄榄嫁接方法,该嫁接方法通过对夏季滇橄榄的嫁接时间选择在雨后天晴之后,不仅有利于降低嫁接时候的问题,而且不易发生霉变,并且选用野生滇橄榄作为砧木提高了滇橄榄嫁接存活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滇橄榄嫁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选用野生滇橄榄作为砧木;步骤b:获得接穗;步骤c:在夏季并且是雨过天晴之后,取所述砧木与所述接穗进行接合与绑膜。进一步,步骤a所述获得砧木的方法具体为距地面60-70cm处锯断砧木树干,切口倾斜,在低的一侧沿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或稍带木质部垂直下切一刀于砧木中央垂直下切,获得切口。进一步,所述砧木的切口深度为4cm-5cm。进一步,获得接穗为选取已结果的丰产稳产壮年滇橄榄,采树冠上中部的1-2年生的枝条,取其中段的芽作为接穗,随采随接;选取与砧木大小相似的接穗,在芽眼下方2-3厘米的平滑切口。进一步,所述接穗的切口深度为3cm-4cm。进一步,步骤c所述接合与绑膜为所述砧木的切口的形成层与所述接穗的切口的形成层接合,然后用塑料膜带自下而上地将砧穗伤面包扎紧。进一步,所述步骤c还包括防止接合面浸水,保持光照,嫁接后10天左右检查成活情况,即时补接;当接穗萌芽长17-20厘米,枝条半木质化时,解除薄膜带,嫁接成功。本专利技术采用嫁接无性繁殖方式,在最大程度保存滇橄榄母本的特性,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发展。针对夏季嫁接影响成活的制约因素较多,主要是温度对成活造成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嫁接时间选择在雨后天晴之后,不仅有利于降低嫁接时候的问题,而且不易发生霉变,并且选用野生滇橄榄作为砧木提高了滇橄榄嫁接存活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试验地自然条件试验地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元谋县元马镇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余甘子、罗望子种质资源圃内,属典型的干热季风气候,海拔1100m,干燥炎热少雨,年平均气温21.9℃,极端高温42℃,极端低温-0.1℃;年日照时数2670.4h;年均降雨量616.7mm,年蒸发量为降雨量的6.4倍,年平均相对湿度53.0%;试验地为缓坡台地。该区域野生余甘子分布广、面积大、遗传多样性丰富,是余甘子资源收集、保存、研究的最佳区域之一。1.2砧木选择在余甘子、罗望子种质资源圃内选择光照充足,通风透光的地块,两年生的野生的余甘子作为砧木,选择生长势强、无病虫害的实生植株为砧木,砧木株行距为3×3m。1.3嫁接前砧木处理嫁接前剪除所有枝条,主干高60-70cm处截顶,每株砧木留1-2个头嫁接,嫁接前两天灌水1次,彻底清除砧木周围的杂草。接穗选择选择选取已结果的丰产稳产壮年滇橄榄,采树冠上中部的1-2年生的枝条,取其中段的芽作为接穗,随采随接。1.4嫁接方法获得砧木的方法具体为距地面60-70cm处锯断砧木树干,切口倾斜,在低的一侧沿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或稍带木质部垂直下切一刀于砧木中央垂直下切,获得切口。砧木的切口深度为4cm-5cm。选取与砧木大小相似的接穗,在芽眼下方2-3厘米的平滑切口。接穗的切口深度为3cm-4cm。砧木的切口的形成层与所述接穗的切口的形成层接合,然后用塑料膜带自下而上地将砧穗伤面包扎紧。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结果因细胞增生,彼此愈合成为维管组织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余甘果树含单宁,嫁接时动作要快,避免嫁接刀与伤口接触时间长,单宁转化为鞣酸形成隔离层而影响嫁接成活。嫁接过程中,温度一般以20-25摄氏度适中,保持较高湿度利于愈伤组织形成但注意不要让结合面浸入水中,保持充足的光线照射,对愈伤组织生长又抑制作用。实施例2嫁接存活率实验,对照组选择人工滇橄榄作为砧木,嫁接时间为2013年夏季三伏炎热天气进行嫁接(嫁接前至少3天是没有雨水的);实验组为夏季并且是雨过天晴之后,立即进行嫁接;嫁接40天之后统计存活率,具体结果如下:表1嫁接成活率调查表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嫁接方法滇橄榄的嫁接存活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本专利技术的嫁接滇橄榄在嫁接处没有腐烂情况出现,在对照组实验中,嫁接2天之后就陆续发现个别滇橄榄在嫁接处出现腐烂的情况。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滇橄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选用野生滇橄榄作为砧木;步骤b:获得接穗;步骤c:在夏季并且是雨过天晴之后,取所述砧木与所述接穗进行接合与绑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滇橄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选用野生滇橄榄作为砧木;
步骤b:获得接穗;
步骤c:在夏季并且是雨过天晴之后,取所述砧木与所述接穗进行接合与绑
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滇橄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获得
砧木的方法具体为距地面60-70cm处锯断砧木树干,切口倾斜,在低的一侧沿
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或稍带木质部垂直下切一刀于砧木中央垂直下切,获得切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滇橄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砧木的切口
深度为4cm-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滇橄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接穗为选取
已结果的丰产稳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黄文英,段曰汤,刘海刚,
申请(专利权)人:宾川佳泓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