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生艇,包括弹性艇体,弹性艇体的前部及两侧设有第一浮筒组件,及设置于第一浮筒组件上的第二浮筒组件;弹性艇体的后部设有弹性围板,且弹性围板分别与第一浮筒组件、第二浮筒组件连接,还包括设置于弹性艇体或弹性围板上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越效果是:在救生艇航行时容易被水中障碍或杂物等锐器刺破造成第一浮筒组件或第二浮筒组件的第一腔体泄气,通过充膨胀泡沫剂设备向第一腔体内充入适量的膨胀泡沫剂,直至充满第一腔体,进而继续利用第一腔体来提高救生艇的承载量,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机率;救生圈组件具有节省空间、防划破、防碰撞、增大浮力及应急救生的功能,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生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上救援设备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生艇。
技术介绍
近年来航运事业蓬勃发展,船舶的数量和造船技术都有很大提高,世界海难事故发生的总趋势虽有所减缓,但海难事故的数量仍居高不下。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至少有78艘船舶失事,约有981人死于海难事故。2015年6月一艘从中国南京驶往重庆的客船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造成四百多人遇难,多人失踪的惨剧。救生艇具有吃水浅、轻便、机动性高等优点,主要用于抗洪救灾中抢险,也可以用于部队水上侦查、巡逻和小分队的抢滩登陆作战等;既可以采用船外机驱动,也可以用桨划行。现有救生艇的船体大多由玻璃钢、胶合板与橡胶板等组成,由于现有的大多数救生艇重量较大,需要使用专用的储运车进行搬运,但是,在道路被冲毁或堵塞的地段,由于路况差,即使是多个人一起搬运,也难以将整艘救生艇及时搬运至目的地。另外,充气式自救艇是一种发生洪涝灾害时有效的逃生救生设备,由于不用时可以放气后折叠基本不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及成本低廉,不少洪涝灾害高发生区将充气式自救艇作为家中备用的安全逃生设备,常规的充气自救艇基本为由一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密闭气室,充气后四周会形成较中间有一定高度,中间有一低洼空间以容纳人,这种充气式自救艇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而且成本较低,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以下问题:一是防风浪能力差,洪涝灾害往往伴随着狂风暴雨,这种自救艇在使用时,重心较高,风大时容易将自救艇掀翻,给逃生者带来生命危险,中国专利申请号ZL2013103415350、中国专利申请号ZL2013204803715申请了具有一种能够调节配重、防风防侧翻、与外界联络方便、且由多气室所组成的救生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防洪抢险中人员逃生的问题,但还具有一些待提高的地方,例如该艇身充气后容纳逃生人员的容纳空间容易被艇身挤占,艇身采用高分子薄膜材料制作,虽然具有了多气室结构,在水中还是容易被预设障碍或杂物等锐器刺破导致整个充气艇漏气失去浮力,有对逃生人员的生命财产产生危害的高概率存在。公开号为CN2036818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救生艇,包括AIS应答器、半柔性太阳能板、PTC加热器和集水室,其中AIS应答器在救生艇从母船上放下后固定在驾驶室顶部;半柔性太阳能板置于救生艇顶部,与蓄电池连接;PTC加热器固定在救生艇座椅的靠背上;集水室与空气造水装置连接,并连接压水器;该救生艇顶部设有凹槽,该凹槽靠近驾驶室的一端设有存储箱,半柔性太阳能板不使用时收于该存储箱中,使用时则铺设在该凹槽内,该凹槽与一雨水过滤器连接,该雨水过滤器与集水室连接;所述凹槽为方形槽;在凹槽内设有两个平行滑道,半柔性太阳能板上连接导轮,导轮置于该平行滑道上,半柔性太阳能板上设有拉绳,拉绳的自由端置于驾驶室内;平行滑道高度低于凹槽外缘;PTC加热器通过温度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该救生艇结构复杂,重量大、机动性能差、航行速度受限,特别不适合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应急救援。公开号为CN10451252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洪抢险救生艇,包括一可充气的艇身,所述的艇身充气后形成一上部有入口的容纳空间,艇身外面底部设置有可调节配重,其特征在于:艇身内部的容纳空间设置有插接板插接形成的刚性壁,充气后艇身内侧与刚性壁接触;所述的插接板插接形成的刚性壁采用工程塑料制作,所述的刚性壁包括设置在容纳空间底部的底座,容纳空间周围的壁竖直方向上采用插接板插接而成,最下面一块插接板插接在底座上,最上面的插接板通过设置在艇身入口颈部外侧的刚性圈固定。该救生艇的结构中虽公开了一用于充气的艇体,以及该艇身内部的容纳空间设置有插接板插接形成的刚性壁,降低了该救生艇的浮力,影响航行速度,且其结构较为复杂,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生艇。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生艇,包括水平设置的弹性艇体,弹性艇体的前部及两侧设有第一浮筒组件,及设置于第一浮筒组件上的第二浮筒组件;设置于弹性艇体前部的第一浮筒组件、第二浮筒组件呈圆弧状或尖头状,弹性艇体的后部设有弹性围板,且所述弹性围板分别与第一浮筒组件、第二浮筒组件连接,还包括设置于弹性艇体或弹性围板上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筒组件、第二浮筒组件的横截面均呈圆形,且第二浮筒组件、第一浮筒组件上下排列呈“8”形或“θ”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浮筒组件设置于第一浮筒组件的上部外侧。更进一步地,第二浮筒组件以第一浮筒组件的圆心为中心,向第一浮筒组件的外侧偏移β角,且0°<β<90°;所述β优选为4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筒组件包括用于充入气体的第一腔体,及用于充入膨胀泡沫剂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均设有充入口;所述第一浮筒组件和第二浮筒组件的结构相同。更进一步地,所述充入口分为气体充入口、膨胀泡沫剂充入口,以及设有用于封闭上述充入口的盖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间隔设置或并列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筒组件和第二浮筒组件均设有若干把手,且环向分布于第一浮筒组件、第二浮筒组件外侧。更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分别设置于第一浮筒组件及第二浮筒组件的上侧、左侧、右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浮筒组件套设若干救生圈组件,所述救生圈组件包括若干救生圈本体,及设置于救生圈本体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用于放置救生圈连接件;所述救生圈本体呈优弧状。具体地,所述救生圈本体设有开口,呈非封闭环形,所述救生圈本体呈优弧状,且其弧长为2/3圆、3/4圆、4/5圆、5/6圆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救生圈本体设有与第二浮筒组件连接的绳索。更进一步地,所述绳索采用弹性绳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筒组件、第二浮筒组件采用PVC材料或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筒组件与第二浮筒组件通过胶接或射频焊接连接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艇体设有指南针、AIS应答器、照明设备及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本专利技术中采用AIS(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技术向搜救飞机、过往船舶提供救生艇精确地位置信息以提高搜救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越效果是:在弹性艇体上设置第一浮筒组件、第二浮筒组件,在救生艇航行时容易被水中预设障碍或杂物等锐器刺破造成第一浮筒组件或第二浮筒组件的第一腔体泄气,通过充膨胀泡沫剂设备向第一腔体内充入适量的膨胀泡沫剂,所述膨胀泡沫剂充入第一腔体后瞬时膨胀,直至充满整个第一腔体,进而继续重新利用第一腔体来提高救生艇的承载量,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机率;所述救生圈组件具有节省艇体内部空间、防艇体划破、防碰撞、增大艇体浮力以及应急救生的功能;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性能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救生艇示意图;图2为所述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生艇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述救生艇的A向示意图;图4为图2所述救生艇B-B向剖视图。附图标记如下:1-弹性艇体、2-第一浮筒组件、21-第一腔体、22-第二腔体、3-第二浮筒组件、4-弹性围板、5-动力装置、6-救生圈组件、61-救生圈本体、62-凹槽、63-救生圈连接件、7-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生艇,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弹性艇体,弹性艇体的前部及两侧设有第一浮筒组件,及设置于第一浮筒组件上的第二浮筒组件;设置于弹性艇体前部的第一浮筒组件、第二浮筒组件呈圆弧状或尖头状,弹性艇体的后部设有弹性围板,且所述弹性围板分别与第一浮筒组件、第二浮筒组件连接,还包括设置于弹性艇体或弹性围板上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生艇,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弹性艇体,弹性艇体的前部及两侧设有第一浮筒组件,及设置于第一浮筒组件上的第二浮筒组件;设置于弹性艇体前部的第一浮筒组件、第二浮筒组件呈圆弧状或尖头状,弹性艇体的后部设有弹性围板,且所述弹性围板分别与第一浮筒组件、第二浮筒组件连接,还包括设置于弹性艇体或弹性围板上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所述第二浮筒组件设置于第一浮筒组件的上部外侧;所述第二浮筒组件套设若干救生圈组件,所述救生圈组件包括若干救生圈本体,及设置于救生圈本体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用于放置救生圈连接件;所述救生圈本体呈优弧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筒组件、第二浮筒组件的横截面均呈圆形,且第二浮筒组件、第一浮筒组件上下排列呈“8”形或“θ”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生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祥红,杨晶棋,张波,庞昌凯,韩永恒,丛文静,贺英政,陈蓉,金天球,李传祯,夏吉祥,王立镇,赛婷婷,胡霞,
申请(专利权)人:杨祥红,杨晶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