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引导装置及具备该气体引导装置的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1689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09:51
一种气体引导装置,其具备:与轴流旋转机械的筒状的外侧壳体(15)的端部连接且以轴线(Ar)为中心的环状的第一连接部(41);与轴流旋转机械的筒状的内侧壳体(16)的端部连接且以轴线(Ar)为中心的环状的第二连接部(45);在内部形成以轴线(Ar)为中心的环状的流路(Pa)的通道主体部(51);以及支承通道主体部(51)的支承部(59)。通道主体部(51)通过第一连接部(41)以及第二连接部(45)的组合而形成环状的流路(Pa)。第一连接部(41)以及第二连接部(45)分别具有以轴线(Ar)为中心而形成环状的伸缩接头(42、4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气体引导装置及具备该气体引导装置的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轴流旋转机械连接且在与轴流旋转机械之间对气体进行引导的气体引导装置及具备该气体引导装置的设备。
技术介绍
作为轴流旋转机械的一种,存在有燃气轮机。就该燃气轮机而言,例如,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具备:以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轴;以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内侧壳体;以轴线为中心形成环状且在与内侧壳体的外周侧之间形成气体的流路的外侧壳体。在该燃气轮机的轴向的端部即吸入侧设置有吸气通道。在吸气通道的内部形成有以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流路,并且在吸气通道的相对于轴线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吸气开口。吸气通道与燃气轮机的外侧壳体以及内侧壳体连接,且由该燃气轮机以悬伸状态支承。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43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吸气通道在燃气轮机的轴向的端部以悬伸状态由燃气轮机的壳体支承。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存在燃气轮机的固有振动频率下降、燃气轮机的振动特性变这样的问题。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与轴流旋转机械之间对气体进行引导并且能够提高轴流旋转机械的振动特性的气体引导装置及具备该气体引导装置的设备。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气体引导装置与轴流旋转机械连接,所述轴流旋转机械具备:以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轴;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筒状的内侧壳体;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筒状且在与所述内侧壳体的外周侧之间形成气体的流路的外侧壳体,所述气体引导装置在与所述轴流旋转机械之间引导所述气体,所述气体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环状的第一连接部,其与筒状的所述外侧壳体的端部连接且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环状的第二连接部,其与筒状的所述内侧壳体的端部连接且以所述轴线为中心;主体部,其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组合而在内部形成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流路,并且在该主体部的相对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开口;以及支承部,其支承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环状且容许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外侧壳体的相对移动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环状且容许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内侧壳体的相对移动的第二接头。在该气体引导装置中,主体部由支承部支承,该主体部经由容许主体部相对于轴流旋转机械的壳体的相对移动的第一接头以及第二接头与轴流旋转机械的壳体连接。因此,在该气体引导装置中,在轴流旋转机械的壳体的轴向的端部实质上未施加至少主体部的重量。因此,在该气体引导装置中,能够提高轴流旋转机械的固有振动频率,从而能够提高轴流旋转机械的振动特性。在此,在所述气体引导装置中,也可以为,环状的所述第一接头的直径与环状的所述第二接头的直径相同。在气体引导装置中的气体所流通的流路中,接近轴流旋转机械的旋转轴的轴线的部分与远离轴流旋转机械的轴线的部分相比,流速高且静压低。因此,从外部朝向内部对在气体引导装置中形成气体的流路的构件中的接近轴线的部分作用的力,大于从外部朝向内部对在气体引导装置中形成气体的流路的构件中的远离轴线的部分作用的力。在该气体引导装置中,环状的第一接头的直径与环状的第二接头的直径相同。因此,从外部朝向内部对从第一接头至主体部的开口的部分作用的力与从外部朝向内部对从第二接头至主体部的开口的部分作用的力相同,两部分的施加的力维持平衡。因此,在该气体引导装置中,能够减轻对支承主体部的支承部、主体部等施加的负荷。另外,在以上的任一气体引导装置中,可以为,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均为伸缩接头。另外,在以上的任一气体引导装置中,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开口可以朝向上方开口,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开口也可以朝向下方开口。并且,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开口也可以朝向侧方开口。另外,在以上的任一气体引导装置中,可以为,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构成在所述轴流旋转机械的吸气侧设置的吸气通道,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开口形成吸气开口。另外,在以上的任一气体引导装置中,可以为,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构成在所述轴流旋转机械的排气侧设置的排气通道,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开口形成排气开口。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轴流旋转机械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上的任一气体引导装置;以及所述轴流旋转机械。另外,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燃气轮机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上的任一气体引导装置;以及作为所述轴流旋转机械的燃气轮机。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能够在与轴流旋转机械之间引导气体,并且能够提高轴流旋转机械的振动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设备的主要部分剖切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吸气通道的主要部分剖切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吸气通道及其支承腿的第一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吸气通道及其支承腿的第二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伸缩接头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的吸气通道的主要部分剖切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的吸气通道的主要部分剖切侧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设备的主要部分剖切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备气体引导装置以及轴流旋转机械的轴流旋转机械设备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各种变形例进行详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具备气体引导装置以及轴流旋转机械的轴流旋转机械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轴流旋转机械设备是燃气轮机设备。燃气轮机设备具备:对空气A进行压缩而生成压缩空气的轴流压缩机10(以下,简称为压缩机10);向该压缩机10的吸入口19引导空气A的吸气通道40;使来自燃料供给源的燃料与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而生成燃烧气体的燃烧器20;由燃烧气体驱动的涡轮30;以及将来自涡轮30的燃烧气体G作为废气向外部引导的排气通道7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压缩机10、燃烧器20及涡轮30构成燃气轮机,该燃气轮机形成轴流旋转机械。压缩机10具有:以轴线Ar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压缩机转子11;将该压缩机转子11覆盖为能够旋转的压缩机壳体14。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轴线Ar延伸的方向称为轴向Da。另外,将以轴线Ar为基准的径向简称为径向Dr,将以轴线Ar为基准的周向简称为周向Dc。压缩机转子11具有:以轴线Ar为中心沿轴向Da延伸的旋转轴12;沿轴向Da排列且安装于旋转轴12的外周的多个动叶片列。多个动叶片列均具有沿周向Dc排列且安装于旋转轴12的外周的多个动叶片13。压缩机壳体14具有以轴线Ar为中心形成筒状的外侧壳体15以及内侧壳体16。内侧壳体16将旋转轴12的轴向Da上的一侧覆盖。另外,外侧壳体15将压缩机转子11的大致整体覆盖。筒状的外侧壳体15的径向内侧与筒状的内侧壳体16的径向外侧之间形成环状的空气流路。该环状的空气流路的轴向Da的一侧端形成环状的吸入口19。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轴向Da的一侧简称为上游侧,将相反侧称为下游侧。另外,筒状的外侧壳体15的径向内侧与旋转轴12中未被内侧壳体16覆盖的部分的径向外侧之间形成与上述空气流路连通的环状的空气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体引导装置及具备该气体引导装置的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引导装置,其与轴流旋转机械连接,该轴流旋转机械具备:以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轴;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筒状的内侧壳体;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筒状且在与所述内侧壳体的外周侧之间形成气体的流路的外侧壳体,所述气体引导装置在与所述轴流旋转机械之间引导所述气体,所述气体引导装置具备:环状的第一连接部,其与筒状的所述外侧壳体的端部连接且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环状的第二连接部,其与筒状的所述内侧壳体的端部连接且以所述轴线为中心;主体部,其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组合而在内部形成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流路,并且在该主体部的相对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开口;以及支承部,其支承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环状且容许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外侧壳体的相对移动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环状且容许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内侧壳体的相对移动的第二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气体引导装置,其与轴流旋转机械连接,该轴流旋转机械具备:以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轴;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筒状的内侧壳体;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筒状且在与所述内侧壳体的外周侧之间形成气体的流路的外侧壳体,所述气体引导装置在与所述轴流旋转机械之间引导所述气体,所述气体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引导装置具备:环状的第一连接部,其与筒状的所述外侧壳体的端部连接且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环状的第二连接部,其与筒状的所述内侧壳体的端部连接且以所述轴线为中心;主体部,其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组合而在内部形成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流路,并且在该主体部的相对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开口;以及支承部,其支承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环状且容许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外侧壳体的相对移动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环状且容许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内侧壳体的相对移动的第二接头。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真也谷辻启则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