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承上挂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1503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0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承上挂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顶部加强结构、角部竖向传力结构、后装段、下部转换结构、中间竖向传力结构、上部吊挂体系及下部支承体系,其施工方法为施工过程中先采用转换结构支承体系临时支承下部转换结构,并且在后装段楼层设置后装段临时可调装置,待顶部加强结构形成后,先卸载装段临时可调装置,再逐层浇筑后装段以上各层混凝土,最后卸载转换结构支承体系,从而形成部分下承部分上挂的结构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打破了从下至上逐层施工的传统思维,通过施工顺序的控制解决了大跨转换体系截面受限、承载力不足的设计难题,可广泛应用于需要设置大跨度转换结构的结构体系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承上挂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具体是一种下承上挂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功能需求也越来越高端化,为了彰显其高端化,超高层建筑顶部的酒店经常会有大跨度、大空间的视野需求,结构设计时就需要将部分竖向的主要结构柱断开,并设置转换结构,但转换结构的高度往往受建筑师限制,这种情况下,单独依靠转换结构承受其上部所有的结构荷载已经无法满足,因此就需要将上部结构的部分荷载直接传递至竖向受力结构,从而减轻转换结构的负荷,而逐层向上施工的传统施工方法无法实现设计意图。因此,需要设计与施工紧密结构,专利技术一种新的施工方法来实现这一结构设计意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承上挂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承上挂结构体系,包括顶部加强结构、角部竖向传力结构、后装段、下部转换结构、中间竖向传力结构、上部吊挂体系及下部支承体系,所述中间竖向传力结构在下部转换结构以下即收头,所述下部转换结构不足以承受上部结构所有荷载,所述下部支承体系在结构形成后呈受压状态,所述上部吊挂体系在结构形成后呈受拉吊挂状态,所述顶部加强结构将上部吊挂体系部分荷载传递至角部竖向传力结构,所述下部转换结构将下部支承体系部分荷载传递至角部竖向传力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一种下承上挂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下部结构施工至下部转换结构所在楼层且中间竖向传力结构已经施工完成后,安装转换结构支承体系,然后安装下部转换结构,下部转换结构根据计算要求进行预拱设置,此时下部转换结构上部结构的荷载直接通过转换结构支承体系传递至中间竖向传力结构及角部竖向传力结构;步骤二,继续施工结构至后装段所在楼层,并完成后装段临时可调装置的安装,后装段临时可调装置作为临时传力结构,同时设置了卸载装置,其竖向可调值大小根据上部结构模拟计算确定;步骤三,继续施工结构直至顶部加强结构全部施工完成,此时后装段作为上部吊挂体系和下部支承体系之间的临时连接装置,并且传递上部吊挂体系的竖向荷载,其中上部吊挂体系楼面混凝土暂缓浇筑;步骤四,对后装段进行卸载,即放松其竖向约束,卸载应根据计算模拟分析分级同步进行,此时上部吊挂体系整体下移并形成吊挂状态;步骤五,逐层浇筑上部吊挂体系楼面混凝土,待其竖向变形稳定后,完成后装段终固,即将吊挂体系竖向结构与支承体系竖向结构焊接形成整体;步骤六,分级同步卸载转换结构支承体系,完成整体结构施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这种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将转换结构以上的部分结构荷载直接传递至竖向结构,从而减轻转换结构负荷的技术难题。其次,此施工方法是实现此设计意图比较经济的一种途径。再次,此施工方法中所采用的卸载装置卸载方法已经比较成熟,施工过程易于控制。本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需要设置大跨度转换结构的结构体系中。附图说明图1为下承上挂结构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下承上挂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中步骤一对应状态图。图3为下承上挂结构体系中转换结构支承体系组成示意图。图4为下承上挂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中步骤二对应状态图。图5为下承上挂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中步骤三对应状态图。图6为下承上挂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中步骤四对应状态图。图7为下承上挂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中步骤五对应状态图。图8为下承上挂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中步骤六对应状态图。图中:1-顶部加强结构、2-角部竖向传力结构、3-后装段、4-下部转换结构、5-中间竖向传力结构、6-上部吊挂体系、6.1-吊挂体系竖向结构、6.2-吊挂体系水平结构、7-下部支承体系、7.1-支承体系竖向结构、7.2-支承体系水平结构、8-转换结构支承体系、8.1-转换结构支承体系受力结构、8.2-转换结构支承体系卸载装置、9-后装段临时可调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8,一种下承上挂结构体系,包括顶部加强结构1、角部竖向传力结构2、后装段3、下部转换结构4、中间竖向传力结构5、上部吊挂体系6及下部支承体系7,所述中间竖向传力结构5在下部转换结构4以下即收头,所述下部转换结构4不足以承受上部结构所有荷载,所述下部支承体系7在结构形成后呈受压状态,所述上部吊挂体系6在结构形成后呈受拉吊挂状态,所述顶部加强结构1将上部吊挂体系6部分荷载传递至角部竖向传力结构2,所述下部转换结构4将下部支承体系7部分荷载传递至角部竖向传力结构2。一种下承上挂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一,下部结构施工至下部转换结构4所在楼层且中间竖向传力结构5已经施工完成后,安装转换结构支承体系8,然后安装下部转换结构4,下部转换结构4根据计算要求进行预拱设置,此时下部转换结构4上部结构的荷载直接通过转换结构支承体系8传递至中间竖向传力结构5及角部竖向传力结构2;步骤二,继续施工结构至后装段3所在楼层,并完成后装段临时可调装置9的安装,后装段临时可调装置9作为临时传力结构,同时设置了卸载装置,其竖向可调值大小根据上部结构模拟计算确定;步骤三,继续施工结构直至顶部加强结构1全部施工完成,此时后装段3作为上部吊挂体系6和下部支承体系7之间的临时连接装置,并且传递上部吊挂体系6的竖向荷载,其中上部吊挂体系6楼面混凝土暂缓浇筑;步骤四,对后装段3进行卸载,即放松其竖向约束,卸载应根据计算模拟分析分级同步进行,此时上部吊挂体系6整体下移并形成吊挂状态;步骤五,逐层浇筑上部吊挂体系6楼面混凝土,待其竖向变形稳定后,完成后装段3终固,即将吊挂体系竖向结构6.1与支承体系竖向结构7.1焊接形成整体;步骤六,分级同步卸载转换结构支承体系8,完成整体结构施工。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下承上挂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承上挂结构体系,包括顶部加强结构(1)、角部竖向传力结构(2)、后装段(3)、下部转换结构(4)、中间竖向传力结构(5)、上部吊挂体系(6)及下部支承体系(7),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竖向传力结构(5)在下部转换结构(4)以下即收头,所述下部转换结构(4)不足以承受上部结构所有荷载,所述下部支承体系(7)在结构形成后呈受压状态,所述上部吊挂体系(6)在结构形成后呈受拉吊挂状态,所述顶部加强结构(1)将上部吊挂体系(6)部分荷载传递至角部竖向传力结构(2),所述下部转换结构(4)将下部支承体系(7)部分荷载传递至角部竖向传力结构(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承上挂结构体系,包括顶部加强结构(1)、角部竖向传力结构(2)、后装段(3)、下部转换结构(4)、中间竖向传力结构(5)、上部吊挂体系(6)及下部支承体系(7),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竖向传力结构(5)在下部转换结构(4)以下即收头,所述下部转换结构(4)不足以承受上部结构所有荷载,所述下部支承体系(7)在结构形成后呈受压状态,所述上部吊挂体系(6)在结构形成后呈受拉吊挂状态,所述顶部加强结构(1)将上部吊挂体系(6)部分荷载传递至角部竖向传力结构(2),所述下部转换结构(4)将下部支承体系(7)部分荷载传递至角部竖向传力结构(2)。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承上挂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下部结构施工至下部转换结构(4)所在楼层且中间竖向传力结构(5)已经施工完成后,安装转换结构支承体系(8),然后安装下部转换结构(4),下部转换结构(4)根据计算要求进行预拱设置,此时下部转换结构(4)上部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华邓伟华周杰刚周健张一锋武超陈锴王健李健强程康蒲勇黄挡玉陈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