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能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1416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5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发射装置通过发射装置中的励磁线圈将获取的交流电对应的能量传递给发射装置中的发射线圈;发射装置通过发射线圈向接收装置传输电能,该电能由发射线圈依据能量产生的;其中,发射线圈的线径与传输距离除以发射线圈的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并且分别与真空磁导率、发射线圈的第一电导率、发射线圈工作的第一谐振角频率的负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所述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为传输距离。发射线圈采用上述线径时,可以使得整个电能传输系统处于临界耦合状态,使得传输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能传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电能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它的主要传输方式是通过电线来实现的, 迄今为止,这种输电方式的地位仍然是无可取代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传统的供电 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现代人对无线输电的需求越来越的迫 切。目前,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无线电能传输的一种实现方式。具体的,该磁 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利用谐振原理,使得其在中等距离(传输距离一般为传输线圈直径的 几倍)传输时,仍能得到较高的效率和较大的功率,并且电能传输不受空间非磁性障碍物 的影响,具有传输距离较远,且对电磁环境的影响较小,且功率较大的优点。但是,现有技术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中,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并非 一直处于最大值,能量传输效率低下。因此,亟需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可以提高无线电能 传输时的能量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 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法的能量传输效率并非一直处于最大值,能量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包括:发射装置通过所述发射装置中的励磁线圈将获取的交流电对应的能量传递给所 述发射装置中的发射线圈; 所述发射装置通过所述发射线圈向接收装置传输电能,所述电能由所述发射线圈 依据所述能量产生的; 其中,所述发射线圈的线径与传输距离除以发射线圈的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并且 分别与真空磁导率、发射线圈的第一电导率、发射线圈工作的第一谐振角频率的负二分之 一次方成正比;所述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为传输距离。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装置通过所述接收装置的接收线圈接收发射装置传输的电能; 所述接收装置通过所述接收线圈将所述电能传输至所述接收装置中的负载线圈 中; 其中,所述接收线圈的线径与传输距离除以接收线圈的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并且 分别与真空磁导率、接收线圈的第二电导率、接收线圈工作的第二谐振角频率的负二分之 一次方成正比;所述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为传输距离。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包括: 用于将获取的交流电对应的能量传递给发射线圈的励磁线圈,以及用于将依据所 述能量产生的电能传输给无线电能接收装置的所述发射线圈; 其中,所述发射线圈的线径与传输距离除以发射线圈的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并且 分别与真空磁导率、发射线圈的第一电导率、发射线圈工作的第一谐振角频率的负二分之 一次方成正比; 所述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为传输距离。 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发射装置传输的电能的接收线圈,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线圈传输的电 能的负载线圈; 其中,所述接收线圈的线径与传输距离除以发射线圈的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并且 分别与第二真空磁导率、第二电导率、第二谐振角频率的负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 所述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为传输距离。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上市任一无线电能发射 装置和上述任一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其中,发射线圈的线径和接收线圈的线径相等,第一谐 振角频率和第二谐振角频率相等,第一电导率和第二电导率相等,发射线圈的半径和接收 线圈的半径相等。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中,在发射装 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传输距离D固定,接收线圈的材料、线圈半径以及谐振工作频率已经 固定的情况下,此时接收线圈的线径若与传输距离除以接收线圈的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并 且分别与真空磁导率、第二电导率、第二谐振角频率的负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时,则接收装 置接收发射装置传输的电能时,整个电能传输系统处于临界耦合状态,使得传输效率得到 明显提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的等效电路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电能发射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 发射装置,如图1所示,该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101,发射装置通过发射装置中的励磁线圈将获取的交流电对应的能量传递 给发射装置中的发射线圈,其中,发射线圈的线径与传输距离除以发射线圈的半径的立方 成正比,并且分别与真空磁导率、发射线圈的第一电导率、发射线圈工作的第一谐振角频率 的负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为传输距离。 其中,第一电导率是由发射线圈的材料确定,发射线圈可以采用铜线或铝线,传输 距离、发射线圈的半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选择传输距离为50厘米,为 了限制发射装置的体积,发射线圈的半径可以选为10厘米。 步骤102,发射装置通过发射线圈向接收装置传输电能,该电能由发射线圈依据所 述能量产生的。 具体的,励磁线圈由激励源和单匝线圈组成。励磁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是通过直 接耦合关系将能量从励磁线圈传输至发射线圈的。其中,发射装置的发射线圈要与接收装 置的接收线圈同轴放置。 可以看出,在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传输距离D固定,发射线圈的材料、线圈 半径以及谐振工作频率已经固定的情况下,此时发射线圈的线径若与传输距离除以发射线 圈的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并且分别与真空磁导率、第一电导率、第一谐振角频率的负二分之 一次方成正比时,则可以使得发射装置向接收装置传输电能时发射装置处于临界耦合状 态,使得传输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实施例二 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无线 电能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201,发射装置通过发射装置中的励磁线圈将获取的交流电对应的能量传递 给发射装置中的发射线圈。其中,发射线圈的线径%满足如下公式:其中,D为传输距离,μ。为真空磁导率,ωi为第一谐振角频率,σ1为第一电导率, ^为发射线圈的半径。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推导ti即发射线圈的线径与传输距离 除以发射线圈的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并且分别与真空磁导率、发射线圈的第一电导率、发射 线圈工作的第一谐振角频率的负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 步骤202,发射装置通过发射线圈向接收装置传输电能,电能由发射线圈依据所述 能量产生的。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所给出的技术方案,下面给出上述公式的获取方法。 具体的,对于发射装置而言,可以将励磁线圈的电路反射到发射线圈,即相当于在 发射线圈中加入一个感应电动势。对于接收装置而言,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线圈和负载线圈, 可以将负载线圈反射到接收线圈,即相当于接收线圈增加了一个反射阻抗。图3为本专利技术 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的等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装置通过所述发射装置中的励磁线圈将获取的交流电对应的能量传递给所述发射装置中的发射线圈;所述发射装置通过所述发射线圈向接收装置传输电能,所述电能由所述发射线圈依据所述能量产生的;其中,所述发射线圈的线径与传输距离除以发射线圈的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并且分别与真空磁导率、发射线圈的第一电导率、发射线圈工作的第一谐振角频率的负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所述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为传输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明马凤珍王文清任凤国张春芝任安祥陈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市煤炭矿用机电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