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馏炉及其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1290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5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馏炉及其燃烧室,能够提高燃烧室对炭化室的加热均匀性,以提高煤层在炭化室中的受热均匀度,同时提高了干馏炉燃烧室和炭化室之间的隔墙的稳定性。所述燃烧室的两侧为炭化室,所述炭化室与所述燃烧室之间具有导热隔墙,所述燃烧室的横截面呈扇形,所述燃烧室内设有若干在径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隔墙以及一个楔形墙,以便将所述燃烧室分隔为若干腔道,并增加了燃烧室的整体稳定性;各所述腔道的底部均设有喷嘴,所述喷嘴与回炉煤气和助燃气连通。相对于空间较大的燃烧室,各腔道的加热均匀性更高也更容易控制,进而可以提高对炭化室的传热均匀性,使得炭化室中的煤层受热更加均匀;第一隔墙的两侧与燃烧室两侧的导热隔墙或楔形墙相连,可以辅助支撑导热隔墙,提高导热隔墙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干馏
,特别是涉及一种干馏炉及其燃烧室
技术介绍
煤炭作为一种化石能源资源,具有洁净、高效以及能够被综合转化利用的优点,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以煤干馏为基础的多联产或梯级分质利用,符合洁净、高效、综合转化利用的原则,受到研究开发者的关注,作为其主要过程单元的煤炭干馏则受到更多关注。目前,干馏炉主要分为内热式和外热式两种,其中,外热式干馏炉受其自身传热特点的影响,要求煤层的受热状态良好均匀,故对燃烧室中回炉煤气燃烧过程的控制要求较尚ο现有技术中,干馏炉的燃烧室通常设置为方体状,并在燃烧室的外圈设置炭化室,燃烧室与炭化室之间通过隔墙分隔,燃烧室的热量也通过隔墙传递至炭化室。上述现有的干馏炉,不仅对于炭化室的加热均匀性较差,而且,为满足传热均匀性的要求,燃烧室的体积均较小,使得干馏炉的产量比较低。此外,在干馏炉运行过程中,炭化室始终填满了煤料,而与炭化室相邻的燃烧室通常为空腔,故炭化室与燃烧室之间的隔墙会受到煤层一个较大的侧向剪切力;但考虑到传热的需求,隔墙的墙体又不宜过厚,导致隔墙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干馏炉及其燃烧室,以便提高炭化室的加热均匀性,并提高处于燃烧室和炭化室之间的隔墙的稳定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馏炉及其燃烧室,能够提高燃烧室对炭化室的加热均匀性,以提高煤层在炭化室中的受热均匀度,同时提高了干馏炉燃烧室和炭化室之间的隔墙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馏炉的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两侧为炭化室,所述炭化室与所述燃烧室之间具有导热隔墙,所述燃烧室的横截面呈扇形,所述燃烧室内设有若干在径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隔墙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隔墙之间的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为径向延伸且由外而内渐缩的楔形墙,所述第一隔墙和所述第二隔墙将所述燃烧室分隔为若干腔道;各所述腔道的底部均设有喷嘴,所述喷嘴与回炉煤气和助燃气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燃烧室呈扇形设置,且燃烧室内设有若干径向间隔排布的第一隔墙和在径向上延伸的若干第二隔墙,从而将燃烧室划分为若干腔道,各腔道相对独立,相对于空间较大的燃烧室,各腔道的加热均匀性更高也更容易控制,进而可以提高对炭化室的散热均匀性,使得炭化室中的煤层受热更加均匀;而且,由于隔墙大致在燃烧室的周向延伸,隔墙的两侧与燃烧室两侧的导热隔墙相连,可以辅助支撑导热隔墙,提高导热隔墙的强度和稳定性。可选地,处于所述燃烧室内端的相邻所述第一隔墙(4)围成所述腔道,以形成第一火道;仅在处于所述燃烧室外端的相邻所述第一隔墙之间设有所述第二隔墙,以分隔形成若干第二火道,所述第一火道和所述第二火道的底部均设有所述喷嘴。由于燃烧室呈扇形,扇形的外端面积较大,可以设置第二隔墙对于外端的相邻第一隔墙之间的空间进行进一步划分,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二火道;此时,第二火道的面积较小,更接近处于内端的第一火道,则整个燃烧室可以分割为面积大致相等的若干第一火道和第二火道,使得燃烧室的各向散热均匀性更高,进而实现对炭化室中煤层的均匀加热。可选地,处于所述燃烧室外端的所述第一隔墙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隔墙两侧的第一分墙和第二分墙。可选地,所述第一火道和所述第二火道的差值小于预定值。可选地,所述第一火道和所述第二火道的底部呈喇叭口状。可选地,所述第一分墙垂直地与所述燃烧室一侧的所述导热隔墙连接,并垂直地与所述第二隔墙的一侧墙连接;所述第二分墙垂直地与所述燃烧室另一侧的所述导热隔墙连接,并垂直地与所述第二隔墙的另一侧墙连接。可选地,还包括在所述燃烧室的径向延伸的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用于输送回炉煤气,并在与各所述第一火道和所述第二火道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相应的所述喷嘴连通;可选地,还包括在所述燃烧室的径向延伸的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用于输送助燃气,并在与各所述第一火道或所述第二火道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相应的所述喷嘴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均设有流量控制阀;各所述第一火道和所述第二火道中均设有温度检测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干馏炉,所述干馏炉呈圆筒状设置,包括若干周向间隔分布的燃烧室,以及处于相邻的所述燃烧室之间的炭化室,所述燃烧室为上述的燃烧室。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干馏炉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室,故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室所能够产生的技术效果均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干馏炉,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干馏炉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干馏炉中其中一个燃烧室及其相邻的炭化室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燃烧室中第一火道或第二火道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1-5 中:燃烧室1、炭化室2、导热隔墙3、第一隔墙4、第一分墙41、第二分墙42、喷嘴5、第一火道61、第二火道62、第二隔墙7、第一输送管8、第一支管81、第二输送管9、第二支管91、喇叭口状火道10。【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干馏炉及其燃烧室,能够提高燃烧室对炭化室的加热均匀性,以提高煤层在炭化室中的受热均匀度,同时提高了干馏炉燃烧室和炭化室之间的隔墙的稳定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干馏炉及其燃烧室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文所述的内外、上下、周向、轴向和径向等方位均以干馏炉为参照,靠近干馏炉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干馏炉中心的方向为外;干馏炉靠近地面的方向为下,远离地面的方向为上;干馏炉设置为圆筒状结构,则周向、轴向和径向均是指干馏炉的圆周方向、中轴线的方向以及直径方向。本文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为了区分结构相同或类似的不同部件或者不同结构,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本文所述的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通常为两个以上的多个;而且,由于本文所述的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即使采用若干定义多个部件或者结构的个数,也不能理解为这些部件或者结构的个数是相等的。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馏炉,包括若干燃烧室1以及处于相邻的燃烧室1之间的炭化室2,干馏炉呈圆筒状设置,各燃烧室1在干馏炉的周向间隔排布,且相邻的燃烧室1之间均设有炭化室2,炭化室2与燃烧室1之间具有导热隔墙3,或者说炭化室2与燃烧室1之间通过导热隔墙3分隔;也就是说,炭化室2和燃烧室1在干馏炉的周向相间排布,将干馏炉均匀地分割为若干个炭化室2和燃烧室1。采用上述结构,燃烧室1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至炭化室2,对炭化室2内的煤层进行加热。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了一种干馏炉的燃烧室1,能够提高对炭化室2内煤层的加热均匀性。以下结合图2-5,对本专利技术的燃烧室1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中干馏炉的燃烧室1大致呈扇形,即可以在干馏炉的周向设置若干扇形的燃烧室1 ;所述燃烧室1可以包括若干第一隔墙4,各第一隔墙4在燃烧室1的径向间隔排布,具体可以大致在燃烧室1的周向由上至下延伸,从而将燃烧室1分隔为若干在径向上间隔排布的空腔;各空腔大致呈环形并由上至下延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干馏炉及其燃烧室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馏炉的燃烧室,所述燃烧室(1)的两侧为炭化室(2),所述炭化室(2)与所述燃烧室(1)之间具有导热隔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1)的横截面呈扇形,所述燃烧室(1)内设有若干在径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隔墙(4)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隔墙(4)之间的第二隔墙(7),所述第二隔墙(7)为径向延伸且由外而内渐缩的楔形墙,所述第一隔墙(4)和所述第二隔墙(7)将所述燃烧室(1)分隔为若干腔道;各所述腔道的底部均设有喷嘴(5),所述喷嘴(5)与回炉煤气和助燃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小勇张泽段洋洲陈松林伟宁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