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用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1050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5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机用冷凝器,在最下层的导热管组的特定位置设置出使得阻碍导热的未冷凝的气体容易滞留的位置,从而能够从该滞留的位置适当地抽出未冷凝的气体。在将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与温水用导热管组(13)收纳于一个容器主体(11)的制冷机用冷凝器中,在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与温水用导热管组(13)之间设置有分隔板(15),该分隔板(15)沿将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与温水用导热管组(13)分隔的垂直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与冷却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气体冷凝的制冷机用冷凝器
技术介绍
公知有如下双路冷凝器(double bundle condenser)式制冷机,其中,冷凝器(condenser)具备包括冷却水冷凝器与温水冷凝器的两个冷凝器,冷却水冷凝器始终与冷却塔连接,温水冷凝器用于供暖用温水的加热。该双路冷凝器式制冷机中具备如下冷凝器,该冷凝器将作为冷却水冷凝器的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与作为温水冷凝器的温水用导热管组收纳于一个容器主体。图5是示出将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与温水用导热管组收纳于一个容器主体的以往的冷凝器的示意性的纵向剖视图。如图5所示,冷凝器2构成为,在由圆筒形的容器主体11与在容器主体11的两端部设置的管板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与温水用导热管组13。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构成为包括上层导热管组12A、中层导热管组12B以及下层导热管组12C,温水用导热管组13也同样地构成为包括上层导热管组13A、中层导热管组13B以及下层导热管组13C。在上层导热管组12A以及上层导热管组13A的上方配置有挡板14。制冷剂气体从位于容器主体11的上部的制冷剂入口 11IN流入,并因挡板14而向左右分流,分流后的一方朝向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流动,另一方朝向温水用导热管组13流动。制冷剂气体在从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以及温水用导热管组13中通过的期间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从位于容器主体11的下部的制冷剂出口 11.流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3-92946号公报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们在使用具备图5所示的构造的冷凝器的涡轮制冷机进行连续运转的过程中得出以下的见解。如在图5中使用箭头示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那样,从制冷剂入口 1。流入到容器主体内的制冷剂气体因挡板14而向左右分流,分流后的一方朝向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流动,另一方朝向温水用导热管组13流动。朝向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流动的制冷剂气体有时按上层导热管组12A、中层导热管组12B、下层导热管组12C的顺序流动,不仅如此,还能够想到如下情况:一部分并不流入到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而是从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与温水用导热管组13之间通过,另一部分从中层导热管组12B、下层导热管组12C流出并流入到温水用导热管组13。同样地,朝向温水用导热管组13流动的制冷剂气体也有时按上层导热管组13A、中层导热管组13B、下层导热管组13C的顺序流动,不仅如此,也能够想到如下情况:一部分并不流入到温水用导热管组13而是从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与温水用导热管组13之间通过,另一部分从中层导热管组13B、下层导热管组13C流出并流入到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这样,在将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与温水用导热管组13收纳于一个容器主体11的冷凝器2中,相对于两个导热管组,当温度与流量不同的流体在各管内流动时,还能够想到如下情况:从压缩机排出并流入到冷凝器的制冷剂气体的一部分从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与温水用导热管组13之间通过,另一部分在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与温水用导热管组13之间往来,由于无法对制冷剂气体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推断,所以无法确定阻碍导热的未冷凝的气体滞留的位置,从而无法选定用于抽出未冷凝的气体的有效的抽气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机用冷凝器,在最下层的导热管组的特定部位设置使得阻碍导热的未冷凝的气体容易滞留的位置,从而能够从该滞留的位置适当地抽出未冷凝的气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制冷机用冷凝器将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与温水用导热管组收纳于一个容器主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与上述温水用导热管组之间设置有分隔板,该分隔板沿将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与温水用导热管组分隔的垂直方向延伸,且还沿容器主体长度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上述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以及上述温水用导热管组分别构成为包括上层导热管组、中层导热管组以及下层导热管组,上述分隔板从上述上层导热管组的上端延伸至上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下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以及上述温水用导热管组分别构成为包括上层导热管组与下层导热管组,上述分隔板从上述上层导热管组的上端延伸至上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下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与上述温水用导热管组之间的间隙,且在上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上端附近或者上述下层导热管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妨碍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妨碍板被上述分隔板支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用冷凝器设置有抽气管,在上述妨碍板设置有孔,所述抽气管与该孔连接、且延伸至容器主体的外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使上述下层导热管组与容器主体内壁之间的间隙比上述上层导热管组与容器主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以及/或者上述中层导热管组与容器主体内壁之间的间隙窄。本专利技术的制冷机用冷凝器的第二方式是一种压缩式制冷机,具备:蒸发器,其从冷水获取热而使制冷剂蒸发从而发挥制冷效果;压缩机,其利用叶轮对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及冷凝器,其利用冷却流体对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而使该制冷剂气体冷凝,所述压缩式制冷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冷凝器是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冷凝器。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意地使未冷凝的气体滞留于最下层的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以及最下层的温水用导热管组的特定位置,从而能够从该滞留的位置适当地抽出未冷凝的气体。其结果,能够充分地发挥冷凝器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具备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凝器的制冷机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用于图1所示的制冷机的冷凝器的图,且是示出将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与温水用导热管组收纳于一个容器主体的冷凝器的示意性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示出针对图2所示的冷凝器在容器主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附近获取截面的情况的图。图4是示出冷凝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示出将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与温水用导热管组收纳于一个容器主体的以往的冷凝器的示意性的纵向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涡轮压缩机;2…冷凝器;3…蒸发器;4…节能器;5…制冷剂配管;8…流路;11…容器主体;llw制冷剂入口 ;11.…制冷剂出口 ;12…冷却水用导热管组;12A…上层导热管组;12B…中层导热管组;120..下层导热管组;13…温水用导热管组;13A…上层导热管组;13B…中层导热管组;130..下层导热管组;14…隔板;15...分隔板;16…妨碍板;16h...孔;17…抽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图4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重复的说明省略。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压缩式制冷机的一个例子而示出使用了涡轮压缩机的涡轮制冷机,但也可以是使用螺杆式、往复式、涡旋式等的压缩机的制冷机。图1是示出具备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凝器的制冷机的示意图。制冷机是双路冷凝器式制冷机。如图1所示,制冷机具备:涡轮压缩机1,其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冷凝器2,其利用冷却流体对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而使其冷凝;蒸发器3,其从冷水(被冷却流体)获取热而使制冷剂蒸发从而发挥制冷效果;以及作为中间冷却器的节能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机用冷凝器,其将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与温水用导热管组收纳于一个容器主体,所述制冷机用冷凝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与所述温水用导热管组之间设置有分隔板,该分隔板沿将冷却水用导热管组与温水用导热管组分隔的垂直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田甲介松田伸隆笠松贡
申请(专利权)人: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