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电加热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0522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3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电加热装置(1),该电加热装置在运行中达到高于50℃的温度;面式的有孔的装饰层(3),该装饰层设置在加热装置(1)的前侧,加热装置(1)基于装饰层(3)的有孔性能够穿过设置在装饰层中的孔直接向车辆的乘客车厢(2)发射红外辐射;反射层(5),该反射层设置在加热装置的与前侧背离的后侧并且设置用于向乘客车厢方向反射由加热装置放出的红外辐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设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包括电加热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就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而言,越来越多地尝试将电运行的加热装置用于加热乘客 车厢。 车辆中的电加热装置多年来已知有座椅加热器或方向盘加热器。座椅加热器和方 向盘加热器基于热传导原理并且为用户仅对加热表面和肢体之间的共同接触表面提供热 量。出于灼伤保护原因,溫度不允许超过约40°C。因此,只可W是小的热功率并且只加热接 触的身体部分。此类加热装置因此不适于有效且充分地加热乘客车厢、亦即乘客车厢中的 空气。 基于PTC或"电加热热水"的电加热装置加热整个乘客车厢的空气并且继而通过 对流传热为乘客供暖。由于相对差的对流传热而要求相对高的热功率;另外,位于内部空间 中的车辆部件被一同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电加热装置的车辆,该加热装置具有足够高的 热功率用W加热乘客车厢并且此外具有足够高的防止灼伤的安全性。 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扩展方案可在 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出。 本专利技术的出发点在于下述构思:使用"红外加热器"来加热乘客车厢。术语"红外 加热装置"在下文中可理解为运样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在运行中达到在50°C至120°C之 间的范围内的溫度并且在满负荷运行中达到至少50°C、优选高于70°C的溫度。 与此相比,一种红外加热器(例如EP2275304A1)将福射原理用作传热机制并且 能实现高效的加热。在此,用户既无须被吹风也无须与福射器/加热元件接触。但需要一 种避免乘员在接触时被灼伤的结构。 在加热装置如此高的溫度下必须采取措施来可靠避免乘客车厢中的乘客被灼伤。 根据本专利技术规定,加热装置设置在车辆的面式的有孔装饰层"后面"、如车口侧板 后面。装饰层因此设置在加热装置的"前侧"并且W此阻止乘客与加热装置之间的直接触 摸接触。 加热装置也可W构造为面式的、例如构造为"加热锥"。基于装饰层的"有孔性"(透 光性),加热装置可直接穿过装饰层向车辆的乘客车厢发射热福射(红外福射)。 为了改善向乘客车厢中的放热、亦即为了最小化向车辆结构中的热损失,可在加 热装置的与加热装置前侧相背离的后侧设置反射层。反射层设置用于向乘客车厢方向反射 热量。 另外,可在反射层的背离加热装置的后侧设置隔热层,该隔热层应减少热损失、亦 即减少向设置在加热装置"后面"的车辆构件(例如车口的结构部件、仪表板的结构部件 等)的放热。 已经提到,在将红外加热装置集成于车辆中时必须采取措施来消除人的肢体(例 如手、手指等)被灼伤的危险。试验已表明,持续的指向人的肢体(例如手、手指等)的不 大于约的热流恰好被认为是无痛的热流。更大的热流被认为是疼痛的、至少是不 舒服的并且因此须加W避免。 因此,用于车辆的电红外加热装置应如此设计并集成到车辆中,使得在5秒W上 的时间段上接触装饰层时,恰好被视为允许的热流(约i不被超过。在设计"接触 保护"时须考虑不同的物理过程。 首先显得重要的是"通过在装饰层和接触的身体部分之间的溫度平衡而产生的吸 热"。当不接触装饰层时,那么产生一定的相对高的稳定的"福射溫度"。在例如用手指或手 接触装饰层时,热量放出到接触的身体部分上。在此发生一定的"溫度平衡"。基于该溫度 平衡,装饰层的表面溫度下降。为避免灼伤而重要的是,存储在福射器的、亦即装饰层的面 式单元中的热量相对于可存储在相应皮肤表面中的热量来说足够少。运一点是在接触装饰 层时在皮肤上的溫度保持在约40°c至45°C的"临界的皮肤溫度"W下的必要前提。由加热 装置和装饰层W及有关的身体部分的热容量的比较可得知对加热装置和装饰层的相应物 理要求。 此外还须考虑"在较长时间接触时从加热装置向接触的身体部分的皮肤上的热传 输"。在较长时间接触装饰层时,向接触的身体部分中的吸热的主要过程是,热量从加热装 置通过装饰层传递到皮肤中并且从皮肤传递至感觉细胞。就此而言,一个重要因数是装饰 层的热导率。因为在装饰层和皮肤之间的传热阻力比较小,所W装饰层的热导率不允许超 过预定值。 进一步须考虑"装饰层的透光性"。加热装置应能够将其放出的红外福射的尽可能 大的份额尽可能不受阻碍地、亦即直接向乘客车厢中发射。因此,装饰层不应吸收过多的热 功率,W确保装饰层不被过度加热。装饰层的红外透射率主要由装饰层的孔率决定。孔率 越大,装饰层的红外透射率也就越大。 在考虑上述物理方面的情况下,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措施在于装饰层的设计和装饰 层材料的选择。装饰层应运样设计,使得该装饰层的单位热容量、亦即该装饰层的与面积相 关的热容量小于或等于、特别是小于或等于 另外,装饰层的热容量和其热导率都不应超过确定的最大值。优选装饰层的热导 率应小于或等于。优选装饰层的热导率甚至小于或等于 为了实现装饰层良好的透射性,装饰层应具有至少20%的孔率。孔率越大,直接透 射性也就越好。孔率例如也可处于被装饰层占据或覆盖的面积的至少30%或至少40%的 量级。 装饰层例如可构造为"纺织件"。可想到装饰层是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等的形 式。 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加热装置可构造为"面式的加热装置"(面式加热器)、例如构 造为加热锥。一般来说,面式加热器是相对薄的大面积的供电流流过的装置。基于该面式 加热器的电阻,在通过电流时产生用于加热乘客车厢的热量。 加热装置可构造为"锥",其含有导电成分或被施加到导电成分上。导电成分例如 可W是精细的碳纤维等。加热锥也可由含有纸成分和导电成分、例如碳纤维的材料混合物 制成。替代于此地,加热装置可包括不导电的载体基底和施加在其上的导电层、例如导电漆 层。此外,出于防灼伤的安全原因,加热装置的热容量不应超过一定的上限。试验已表 明,有利的是,加热装置的单位热容量、亦即与面积相关的热容量小于或等于特别 是小于或等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唯一的附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加热装置的基 本结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加热装置例如可W集成到车口、仪表板、车顶等中。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加热装置的核屯、部分是红外福射器1,该红外福射器例如可由导 电的含有电阻的加热锥构成。在电流流过加热锥1时产生热量。从乘客车厢2向外看,加 热锥1设置在装饰层3后面。 装饰层3具有相对高的光学透光度,装饰层的孔率例如在至少20%、至少30%或 至少40%的范围内。装饰层例如可W构造成纺织物、针织物或编织物。 在装饰层3和加热锥1之间可设置气隙4。但此类气隙4并非必须设置。在任何 情况下,装饰层3应由至少如此耐溫的材料制成,使得该材料在持续接触加热锥1时不受损 坏。装饰层的材料因此根据加热锥1的运行溫度必须能承受至少70°C或120°C或更高的溫 度。 在加热锥1的背离装饰层3的后侧设有反射红外福射的层(红外反射器)5。例 如可由侣锥等构成的反射层5设置用于将热量向乘客车厢2方向反射。所述层或锥可被优 化,使得该层或锥具有尽可能高的反射度。 为了最小化或尽可能避免向在此未示出的车辆结构6中的热损失,在反射层5的 背离加热装置1的后侧设有阻隔层7。 现在当身体部分、例如手指8按压装饰层3时,那么该装饰层贴靠到加热锥1上。 为了确保在接触装饰层3时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包括电加热装置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车辆,包括:电加热装置(1),该电加热装置在运行中达到高于50℃的温度,面式的有孔的装饰层(3),该装饰层设置在加热装置(1)的前侧,加热装置基于装饰层(3)的有孔性而能够穿过设置在装饰层(3)中的孔直接向车辆的乘客车厢(2)中发射红外辐射,反射层(5),该反射层设置在加热装置(1)的与前侧背离的后侧并且设置用于向乘客车厢(2)方向反射由加热装置(1)放出的红外辐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扎茨格E·法因曼R·赫博尔茨海默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