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预催隔热罩及汽车,汽车预催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罩和与所述第一隔热罩相连接的第二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套设在排气歧管上,所述第二隔热罩套设在前氧传感器上,所述前氧传感器与所述排气歧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预催隔热罩及汽车,通过设置的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分别对排气歧管区域和前氧传感器区域进行隔热,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当前氧传感器区域温度较高,并有异物落在前氧传感器上时,容易使得异物着火,进而容易引起汽车局部起火,严重威胁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汽车驾乘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预催隔热罩及汽车,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汽车作为代步工具,随着汽车行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汽车的种类和车型等越来越多,人们对汽车的细节处理也越来越高,如对于汽车氧传感器而言,其作用主要是测定发动机燃烧后的排气中氧气含量是否过剩的信息,即氧气含量信息,并把氧气含量信息转换成电压信号传递到发动机计算机,使发动机能够实现以过量空气因数为目标的闭环控制;确保三效催化转化器对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合物(NOX)三种污染物都有最大的转化效率,最大程度地进行排放污染物的转化和净化。现有技术中,汽车前氧传感器与排气歧管相连接,所述排气歧管上套设有隔热罩,用于对排气歧管区域进行隔热。然而,在实施本技术方案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隔热罩只对排气歧管区域进行隔热处理,这样使得在前氧传感器周围区域的温度较高,存在其他异物落在前氧传感器上时,容易使得异物着火,进而容易引起汽车局部起火,严重威胁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预催隔热罩及汽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热罩只对排气歧管区域进行隔热处理,而在前氧传感器区域并没有设置任何隔热装置,这样使得在前氧传感器周围区域的温度较高,存在其他异物落在前氧传感器上时,容易使得异物着火,进而容易引起汽车局部起火,严重威胁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的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汽车预催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罩和与所述第一隔热罩相连接的第二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套设在排气歧管上,所述第二隔热罩套设在前氧传感器上,所述前氧传感器与所述排气歧管相连接。如上所述的汽车预催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与所述第二隔热罩之间呈锐角角度。如上所述的汽车预催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前氧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排气歧管上。如上所述的汽车预催隔热罩,所述前氧传感器通过连接线连接有用于分析所述前氧传感器采集的含氧数据的控制装置。如上所述的汽车预催隔热罩,所述第二隔热罩上远离所述第一隔热罩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连接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如上所述的汽车预催隔热罩,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如上所述的汽车预催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的上端对称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隔热罩通过安装孔固定于排气歧管的支架上。如上所述的汽车预催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垫片。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预催隔热罩。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预催隔热罩及汽车,通过设置的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分别对排气歧管区域和前氧传感器区域进行隔热处理,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当前氧传感器区域温度较高,并有异物落在前氧传感器上时,容易使得异物着火,进而容易引起汽车局部起火,严重威胁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汽车驾乘的安全可靠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给出的汽车预催隔热罩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给出的汽车预催隔热罩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给出的汽车预催隔热罩中的第一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隔热罩;2、第二隔热罩;3、第一开口;4、第二开口;5、连接线;6、安装孔;7、前氧传感器;8、减震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中,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所给出的汽车预催隔热罩的俯视图;图2为所给出的汽车预催隔热罩的侧视图;参考附图1-2可知,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预催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罩1和与第一隔热罩1相连接的第二隔热罩2,第一隔热罩1套设在排气歧管上,第二隔热罩2套设在前氧传感器7上,前氧传感器7与排气歧管相连接。其中,对于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的形状结构以及连接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排气歧管的结构以及前氧传感器7的结构对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的形状结构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通过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可以对排气歧管区域和前氧传感器7区域进行隔热的效果即可,而对于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的连接方式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焊接或者是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其中,较为优选的,将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设置为一体成型的连接结构,这样节省了生产加工工艺,并能够保证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稳定的连接结构;此外,对于前氧传感器7和排气歧管具体的连接方式以及设置位置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前氧传感器7能够对排出的气体进行氧含量的检测即可,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预催隔热罩,通过设置的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分别对排气歧管区域和前氧传感器7区域进行隔热处理,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当前氧传感器7区域温度较高,并有异物落在前氧传感器7上时,容易使得异物着火,进而容易引起汽车局部起火,严重威胁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汽车驾乘的安全可靠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2可知,本技术方案中对于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具体构成的连接结构不做限定,为了适应前氧传感器7与排气歧管的连接结构,优选的,将第一隔热罩1与第二隔热罩2之间设置为有一固定角度,并且固定角度为锐角角度,这样使得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整体构成一个类V型结构,采用的V型结构与前氧传感器7和排气歧管的连接结构相匹配,便于前氧传感器7与排气歧管的安装。图3为所给出的汽车预催隔热罩中的第一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3可知,对于前氧传感器7与排气歧管具体的连接结构不做限定,其中,优选的,在第一隔热罩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3,前氧传感器7通过第一开口3设置于排气歧管上。其中,对于第一开口3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将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预催隔热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热罩和与所述第一隔热罩相连接的第二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套设在排气歧管上,所述第二隔热罩套设在前氧传感器上,所述前氧传感器与所述排气歧管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预催隔热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热罩和与所述第一隔
热罩相连接的第二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套设在排气歧管上,所述第二隔
热罩套设在前氧传感器上,所述前氧传感器与所述排气歧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预催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
罩与所述第二隔热罩之间呈锐角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预催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
罩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前氧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排气歧管
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预催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氧传感
器通过连接线连接有用于分析所述前氧传感器采集的含氧数据的控制装置。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家运,李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