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混动汽车电池安装支架结构,包括:车行李箱处安置备胎的备胎盆、电池安装支架及电池盖板;电池安装支架的底部固定在备胎盆底部上且其侧面与所述电池盖板的侧面对接固定,形成用于框定限制电池上下窜动的电池安装框;电池安装支架的底部一端头设置电池压板,电池压板用于压住电池并限制电池侧向窜动;电池盖板顶部设置备胎安装支架,备胎安装支架用于与备胎中部固定安装,安装后的备胎与电池盖板保持一定空间距离;电池的安装灵活利用了原有备胎的下部空间,使得备胎和电池能够合理配置在行李箱中,并且不占用多余的行李箱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电池安装结构,具体涉及混动汽车电池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弱度混合动力系统(Micro Hybrid Electric Vehicle)凭借其较低成本及较好的节能效果,逐步被整车普遍采用。出于布置空间等因素考虑,电池一般布置在后地板焊接总成上,而电池的布置位置及固定方式可能会对行李箱空间、及整车成本等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车体设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故急需研发一种混动电池安装结构,满足备胎和电池的布置要求的同时,保证装配的方便性,同时不影响行李箱空间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动汽车电池安装结构,解决在行李箱空间不足情况下,能够同时布置电池及备胎,又保障装配方便、不影响行李箱空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混动汽车电池安装支架结构,包括:车行李箱处安置备胎的备胎盆、电池安装支架及电池盖板;所述电池安装支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备胎盆底部上且其侧面与所述电池盖板的侧面对接固定,形成用于框定限制电池上下窜动的电池安装框;所述电池安装支架的底部一端头设置电池压板,所述电池压板用于压住电池并限制电池侧向窜动;所述电池盖板顶部设置备胎安装支架,所述备胎安装支架用于与备胎中部固定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安装支架呈U形,其U形侧面向外延伸出第一翻边;所述电池盖板呈倒U形,其U形侧面向外延伸出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相对并通过凸焊螺母与螺栓固定,形成用于框定限制电池上下窜动的电池安装框。进一步地,所述备胎盆底部设置加强筋,所述电池安装支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备胎盆底部加强筋上。进一步地,备胎安装支架的中段呈拱突部,两头与所述电池盖板固定,其拱突部与备胎中部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安装,安装后的备胎中部与电池盖板保持一定空间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备胎盆侧壁呈阶梯形且与备胎胎侧壁匹配,用于抬起备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电池安装框安装在备胎盆底部上,用来限制装入电池的上下窜动;电池安装框的电池安装支架底部一端头设置电池压板,用于压住电池并限制电池的侧向窜动;并且在电池安装框上端的电池盖板上设置用于安装备胎中部的安装支架;电池安装灵活利用了原有备胎的下部空间,使得备胎和电池能够合理配置在行李箱中,并且不占用多余的行李箱空间。并且,电池安装框由上下对接的电池盖板和电池安装支架通过对接处的凸焊螺母与螺栓固定,结构简单,装配及拆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汽车备胎盆及电池安装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汽车备胎盆及电池安装结构的局部放大轴测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备胎盆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池安装支架结构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备胎安装支架结构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池盖板结构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电池压板结构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备胎与备胎安装支架装配示意图; 其中,1-备胎盆、2-电池安装支架、21-第一翻边、3-备胎安装支架、31-拱突部、4-电池盖板、41-第二翻边、5-电池压板、6-备胎盆侧壁、7-加强筋、8-备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9所示,混动汽车电池安装支架结构,包括:行李箱处安置备胎的备胎盆1、电池安装支架2及电池盖板4。备胎盆侧壁6呈阶梯形且与备胎胎侧壁匹配,备胎盆1底部设置加强筋7。电池安装支架2的底部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备胎盆底部加强筋7上,可以提升备胎盆刚度和强度,同时为电池安装支架2提供焊接面,避免电池安装支架2直接与备胎盆1底部大面积直接焊接,因接触面积太大而产生车身异响。电池安装支架2呈U形,其U形侧面向外延伸出第一翻边21 ;电池盖板4呈倒U形,其U形侧面向外延伸出第二翻边41 ;第一翻21边与第二翻边41相对并通过凸焊螺母与螺栓固定,形成用于框定限制电池上下窜动的电池安装框。 电池安装支架2底部一端头通过螺栓与螺母方式固定安装电池压板5,电池压板5用于压住电池并限制电池侧向窜动。电池盖板4顶部焊接一个备胎安装支架3,备胎安装支架3中段呈拱突部31,两头与电池盖板4固定;备胎8中部通过螺栓及螺母与备胎安装支架3的拱突部31固定安装,备胎胎侧壁被备胎盆侧壁6抬起,安装好后的备胎8中部与电池盖板4保持一定空间距离。实际生产装配中,电池安装支架2与备胎盆1焊接,形成一个总成;电池盖板4与备胎安装支架3焊接形成另一个总成;两个总成在装配焊接车间进行预装配,通过涂装车间后,再在总装车间进行电池和备胎的装配。电池装配好后,电池输出端的电线通过电池安装框侧面延伸出,经由备胎盆底部开有的电线孔到达车身中段地板下方与相关设备连接,起到供电作用;备胎盆底部也可以设计引导结构,引导电池输出端电线到达车身中段地板与相关设备连接,起到供电作用。【主权项】1.混动汽车电池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行李箱处安置备胎的备胎盆(1)、电池安装支架(2)及电池盖板(4);所述电池安装支架(2)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备胎盆(1)底部上且其侧面与所述电池盖板的侧面对接固定,形成用于框定限制电池上下窜动的电池安装框;所述电池安装支架(2)的底部一端头设置电池压板(5),所述电池压板(5)用于压住电池并限制电池侧向窜动;所述电池盖板(4)顶部设置备胎安装支架(3),所述备胎安装支架(3)用于与备胎中部固定安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汽车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装支架(2)呈U形,其U形侧面向外延伸出第一翻边(21);所述电池盖板(4)呈倒U形,其U形侧面向外延伸出第二翻边(41);所述第一翻边(21)与第二翻边(41)相对并通过凸焊螺母与螺栓固定,形成用于框定限制电池上下窜动的电池安装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汽车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盆(1)底部设置加强筋,所述电池安装支架(2 )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备胎盆(1)底部加强筋(7 )上。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混动汽车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备胎安装支架(3)的中段呈拱突部(31),两头与所述电池盖板(4)固定,其拱突部(31)与备胎(8)中部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安装,安装后的备胎(8)中部与电池盖板(4)保持一定空间距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动汽车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盆侧壁(6)呈阶梯形且与备胎胎侧壁匹配,用于抬起备胎。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混动汽车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盆侧壁(6)呈阶梯形且与备胎胎侧壁匹配,用于抬起备胎。【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混动汽车电池安装支架结构,包括:车行李箱处安置备胎的备胎盆、电池安装支架及电池盖板;电池安装支架的底部固定在备胎盆底部上且其侧面与所述电池盖板的侧面对接固定,形成用于框定限制电池上下窜动的电池安装框;电池安装支架的底部一端头设置电池压板,电池压板用于压住电池并限制电池侧向窜动;电池盖板顶部设置备胎安装支架,备胎安装支架用于与备胎中部固定安装,安装后的备胎与电池盖板保持一定空间距离;电池的安装灵活利用了原有备胎的下部空间,使得备胎和电池能够合理配置在行李箱中,并且不占用多余的行李箱空间。【IPC分类】B60K1/04, B62D43/06【公开号】CN105270152【申请号】CN201510725037【专利技术人】韩海清, 孙晖, 晏邵兰, 吴海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混动汽车电池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行李箱处安置备胎的备胎盆(1)、电池安装支架(2)及电池盖板(4);所述电池安装支架(2)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备胎盆(1)底部上且其侧面与所述电池盖板的侧面对接固定,形成用于框定限制电池上下窜动的电池安装框;所述电池安装支架(2)的底部一端头设置电池压板(5),所述电池压板(5)用于压住电池并限制电池侧向窜动;所述电池盖板(4)顶部设置备胎安装支架(3),所述备胎安装支架(3)用于与备胎中部固定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海清,孙晖,晏邵兰,吴海均,魏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