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取水口水质的底坎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00585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涉及水质净化技术领域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底坎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在河床上挖设有取水槽;在河床上挖设有环形底坎,环形底坎围设于取水槽的外部;环形底坎包括外环壁、内环壁和连接外环壁和内环壁的底壁,取水槽的槽侧壁的顶端、外环壁的顶端和内环壁的顶端均处于水平面以下,外环壁相对于底壁形成的坡度小于内环壁相对于底壁形成的坡度;取水槽的槽侧壁的顶端与水平面的距离小于等于环形底坎的内环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内环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小于外环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环形底坎在水体进入取水槽之前,能够截留水体中的悬浮颗粒,达到改善进入取水槽的水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净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被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地表水。地表水是指河流、湖泊或是淡水湿地的水体。地表水由经年累月自然的降水和下雪累积而成,并且自然地流失到海洋或者是经由蒸发消逝,以及渗流至地下。目前,设在湖泊或河流中的取水口的水质均存在污染问题,造成污染的原因是湖泊或河流的水体中的悬浮颗粒较多,水体中的悬浮颗粒主要是泥沙,悬浮颗粒容易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及重金属等,随水流进入到取水槽内部,这不仅影响水厂的供水水质,而且加大了水厂的处理难度,增加水厂的处理费用。如何设计一种简单的结构,减少随水流进入到取水槽的悬浮颗粒,改善取水口水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截留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减少随水流进入到取水槽的悬浮颗粒的。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善取水口水质的底坎结构,在河床上挖设有取水槽;在所述取水槽的外部的所述河床上挖设有环形底坎,所述环形底坎围设于所述取水槽的外部;所述环形底坎包括远离所述取水槽的外环壁、靠近所述取水槽的内环壁和连接所述外环壁与所述内环壁的底壁,所述底壁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取水槽的槽侧壁的顶端、所述外环壁的顶端和所述内环壁的顶端均处于水平面以下,所述外环壁相对于所述底壁形成的坡度小于所述内环壁相对于所述底壁形成的坡度;所述内环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外环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所述取水槽的槽侧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环形底坎的所述内环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内环壁的顶端与所述取水槽的槽侧壁的顶端处于同一连通面,所述连通面与水平面平行。优选地,所述外环壁相对于所述底壁形成的坡度大于1:10。优选地,所述内环壁相对于所述底壁形成的坡度小于1:3。优选地,所述取水槽与取水管道连通。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改善取水口水质的底坎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设底坎结构和取水槽:在河床上挖设有取水槽;在所述取水槽的外部的所述河床上挖设有环形底坎,所述环形底坎围设于所述取水槽的外部;所述环形底坎包括远离所述取水槽的外环壁、靠近所述取水槽的内环壁和连接所述外环壁与所述内环壁的底壁,所述底壁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取水槽的槽侧壁的顶端、所述外环壁的顶端和所述内环壁的顶端均处于水平面以下,所述外环壁相对于所述底壁形成的坡度小于所述内环壁相对于所述底壁形成的坡度;所述取水槽的槽侧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环形底坎的所述内环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所述内环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外环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所述内环壁的顶端与所述取水槽的槽侧壁的顶端处于同一连通面,所述连通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取水槽与取水管道连通;2)所述取水管道排水:所述取水槽中水体通过取水管道排出,所述取水槽外部的水体向所述取水槽与所述取水管道的连通处汇聚;3)悬浮颗粒落入所述环形底坎内部:水体从所述环形底坎的外部通过所述环形底坎的所述外环壁进入所述环形底坎的内部,水体的流速降低,水体中携带的悬浮颗粒落淤在环形底坎内部;4)悬浮颗粒被截留在所述环形底坎内部:所述环形底坎内部的水体通过所述环形底坎的所述内环壁进入所述取水槽中,所述环形底坎内部的悬浮颗粒难以再次悬浮至水体表面,悬浮颗粒被截留在所述环形底坎内部;5)清理所述环形底坎:当所述环形底坎内部的悬浮颗粒的量达到所述环形底坎所能够容纳悬浮颗粒的极限量时,对所述环形底坎内的悬浮颗粒进行清理。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底坎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取水槽外部设置环形底坎,由于所述环形底坎的所述外环壁相对于所述底壁形成的坡度小于所述内环壁相对于所述底壁形成的坡度,所述环形底坎在水体进入取水槽之前,能够截留水体中的悬浮颗粒,达到改善进入取水槽的水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改变所述环形底坎的所述外环壁相对于所述底壁形成的坡度、所述内环壁相对于所述底壁形成的坡度、环形底坎的深度、所述环形底坎的所述外环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所述环形底坎的所述内环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等,调整环形底坎对悬浮颗粒沉降的调节能力,达到增强环形底坎对水质的净化作用的目的。环形底坎内部清洗方便,当所述环形底坎内的悬浮颗粒的量达到环形底坎所能够容纳悬浮颗粒的极限量时,对所述环形底坎内的悬浮颗粒进行清理,清理出的悬浮颗粒可循环使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符合低碳的建设要求。【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底坎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底坎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底坎结构的使用时的流程图。附图标号说明100河床200取水槽210槽侧壁300 环形底坎310外环壁320 内环壁330底壁400连通面500取水管道600水平面L1内环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L2外环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L3取水槽的槽侧壁的顶端至水平面的距离H1外环壁的顶端至底壁的垂直距离W1外环壁的顶端至外环壁的底端的水平距离H2内环壁的顶端至底壁垂直距离W2内环壁的顶端至外环壁的底端的水平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底坎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底坎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底坎结构,在河床100上挖设有取水槽200 ;在取水槽200的外部的河床100上挖设有环形底坎300,环形底坎300围设于取水槽200的外部;所述环形底坎300包括远离所述取水槽200的外环壁310、靠近所述取水槽200的内环壁320和连接所述外环壁310与所述内环壁320的底壁330,所述底壁330与水平面600平行;取水槽200的槽侧壁的顶端、外环壁310的顶端和内环壁320的顶端均处于水平面600以下,外环壁310相对于底壁330形成的坡度小于内环壁320相对于底壁330形成的坡度;外环壁310相对于底壁330形成的坡度为外环壁310的顶端至底壁330的垂直距离H1与外环壁310的顶端至外环壁310的底端的水平距离W1的比值;内环壁320相对于底壁330形成的坡度为内环壁320的顶端至底壁330的垂直距离H2与内环壁320的顶端至外环壁310的底端的水平距离W2的比值;内环壁320的顶端至水平面600的距离L1小于外环壁310的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取水口水质的底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河床(100)上挖设有取水槽(200);在所述取水槽(200)的外部的所述河床(100)上挖设有环形底坎(300),所述环形底坎(300)围设于所述取水槽(200)的外部;所述环形底坎(300)包括远离所述取水槽(200)的外环壁(310)、靠近所述取水槽(200)的内环壁(320)和连接所述外环壁(310)与所述内环壁(320)的底壁(330),所述底壁(330)与水平面(600)平行;所述取水槽(200)的槽侧壁(210)的顶端、所述外环壁(310)的顶端和所述内环壁(320)的顶端均处于水平面(600)以下,所述外环壁(310)相对于所述底壁(330)形成的坡度小于所述内环壁(320)相对于所述底壁(330)形成的坡度;所述内环壁(320)的顶端至水平面(600)的距离小于所述外环壁(310)的顶端至水平面(600)的距离,所述取水槽(200)的槽侧壁(210)的顶端至水平面(600)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环形底坎(300)的所述内环壁(320)的顶端至水平面(600)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根明胡静刘晓敏朱桂娥孙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