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监控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控制装置技术领域,输液监控装置包括上挂钩、外框、电池盒、红外扫描端口、下挂钩、传感器、控制电路装置、触摸液晶显示屏、表式显示屏;输液监控装置的结构为:外壳为框架式结构,其中心设有重力传感器,传感器上端环外框安装,传感器顶端铰接上挂钩,下端设有下挂钩,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触摸液晶显示屏、红外扫描仪,触摸液晶显示屏后端设有控制电路装置,红外扫描仪后端设有电池盒;红外扫描仪导线连接电池盒,电池盒导线连接传感器,传感器导线连接控制电路装置,控制电路装置导线连接触摸液晶显示屏;手表式控制器:表盘下方安有表带,表盘上方设有表式显示屏,表式显示屏下方设有按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液监控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输液为人工监控,当输液瓶中的药水到达底部后或换药或停止输液;然而,当输液者睡觉或无法表示或护理人员不在现场,会造成血液返流或输入空气,对患者造成伤害,出现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监控装置,该输液监控装置根据称重传感器的数据报警,警示护士停止输液工作或换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输液监控装置包括上挂钩、夕卜框、电池盒、红外扫描端口、下挂钩、传感器、控制电路装置、触摸液晶显示屏、表带、表式显示屏;控制电路装置包括MCU控制部分、数字调频载波或GPRS数据传送、压力检测、低压检测、电源稳压、无线数据传送、触摸液晶屏显示控制通过线路连接;输液监控装置的结构为:外壳为框架式结构,其中心设有重力传感器,传感器上端环外框安装,传感器顶端铰接上挂钩,下端设有下挂钩,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触摸液晶显示屏、红外扫描仪,触摸液晶显示屏后端设有控制电路装置,红外扫描仪后端设有电池盒;红外扫描仪导线连接电池盒,电池盒导线连接传感器,传感器导线连接控制电路装置,控制电路装置导线连接触摸液晶显示屏;手表式控制器结构为:表盘下方安有表带,表盘上方设有表式显示屏,表式显示屏下方设有按钮;输液监控装置其控制电路为:锂电池P3端口 1脚导线连接模块P2的1脚VCC端,P3端口 2脚通过电容C1并联连接U1的3脚VIN、并联U1的1脚GND、通过电容C2并联U1的2脚VOUT ;P3端口 2脚通过电容C3并联连接U2的3脚VIN、并联U2的1脚GND、通过电容C4并联U2的2脚V0UT并连接P7的1脚;P3端口 2脚通过电阻R14和C19并联连接U7的5脚C0MP端,并联连接U7的1脚PGND和3脚AGND端、通过电容C18连接U7的2脚VIN端、并通过导线连接低压检测模块U3的2脚OUT端、并连接U1的3脚VIN ;P3端口 2脚并联连接模块GPRS的27、34、36、37、40、41GND端,并联连接Y1的5脚GND端、GPRS的10脚S頂-GND端;通过电容C5分别连接U5的104端和U5的1脚101端和GPRS的13脚的SIM-CLK和14脚SIM-VED端,通过电容C20并联连接Y1的7脚10端和U5的3脚102端和GPRS的11脚S頂-DATA端,通过电容C21并联连接Y1的2脚REST端和U5的1脚101端和U5的5脚104端和GPRS的12脚SIM-RST端,通过电容C22并联连接Y1的3脚CLK端、GPRS的13脚S頂-CLK端,通过电容C23连接GPRS的14脚S頂-VDD端;P3端口 2脚并联连接IPEX端子的2、3、4脚、通过电容C15连接IPEX端子的1脚、通过电容C14连接GPRS的35脚RF-ANT端,通过电容C14和电阻R6连接IPEX端子的1脚;P3端口 2脚并联连接一组电容C9\C10\C11\C12\C13,电容C9另一端端连接GPRS的42,43脚VBAT端,电容C9端并联连接两个发光二极管LED3,其中D2另一端通过电阻R5连接三极管Q4的3脚集电极端,D1通过电阻R4连接三极管Q3的3脚端,Q4的1脚基级连接GPRS的16脚NETLIGHT端,Q4的2脚发射级连接Q2的脚、Q3的2脚发射级、电容C17 —端、电容16 —端、电阻R13 —端、电阻R14 —端;电容C9另一端并联连接电容C17\C16和电阻R11,通过电感线圈L1连接U7的8脚SW端;三极管Q2的1脚基级端连接单片机U4的24脚P2.3/A11端,Q2的3脚集电极连接GPRS的7脚PWRKEY端;USB接口 P2的2脚D-端连接单片机U4的10脚P3.0/RXD/INT端,P2的3脚D+端连接U4的11脚P3.1/TXD端;单片机U4的1脚PL 0/ADC0/CLK0UT2端连接P1的2脚,U4的2脚PL 0/ADC1端并联连接P1的3脚和称重传感器R2 —端,U4的3脚通过电阻R8连接GPRS的18脚TXD端,U4的4脚PL 3/ADC3/CPP0/TXD2端通过电阻R7连接GPRS的17脚RXD端,U4的5脚PL 4/ADC4/CPP1/SS端连接P7的7脚,U4的6脚PL 5/ADC5/MOSI端连接P7的5脚,U4的7脚PL 6/ADC6/MISO端连接P7的3脚,U4的8脚PL 7/ADC7/SCLK端连接P7的2脚,U4的12脚P3.2/INT0端连接P7的4脚,U4的13脚P3.3/INT1端连接P7的6脚,U4的14脚P3.4/T0/INT/CLK0UT0端连接P7的8脚,U4的15 脚 P3.5/T1/INT/CLKOUT1 端连接 P7 的 10 脚,U4 的 16 脚 P3.6/WR 端连接 P7 的 12 脚;U4的17脚P3.7/RD端通过电阻R1连接三极管Q1 9012基级端,U4的18脚XTAL2端通过电容C7并联连接U4的20脚GND端和U3的3脚VSS端和P7的14脚和P7的13脚和P1的4脚,U4的18脚通过Y2并联连接电容C8和U4的19脚;U4的21脚P2.0/A8端连接P7的11脚,U4的22脚P2.1/A9端连接P7的9脚,U4的23脚P2.2/A10端连接U3的1脚OUT端,U4的32脚P0.7端并联连接P5的9脚和P6的4脚,U4的33脚P0.6端并联连接P5的8脚和P6的3脚,U4的34脚P0.5端并联连接P5的7脚和P6的2脚,U4的35脚P0.4端并联连接P5的6脚和P6的1脚;U4的36脚P0.3端连接P5的5脚,U4的37脚P0.2端连接P5的4脚,U4的38脚P0.1端连接P5的3脚,U4的39脚P0.0端连接P5的2脚,U4的40脚VCC端并联连接P5的1脚和P6的5脚;所述三极管Q1 9012的集电级端连接P1的1脚端,发射级端并联连接U1的2脚V0UT端和U2的3脚VIN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对输液实行实时监控,使用方便,结构简单,能确保患者输液的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输液监控装置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输液监控装置外置手表式控制器图。图3是本技术输液监控装置电路连接图。图4是图3的左上部分图。图5是图3的右上部分图。图6是图3的左下部分图。图7是图3的右下部分图。图中1、上挂钩,2、外壳,3、电池盒,4、红外扫描端口,5、导线,6、下挂钩,7、传感器,8、控制电路装置,9、触摸液晶显示屏,10、表带,11、表式显示屏,12、按钮。【具体实施方式】输液监控装置包括上挂钩、外框、电池盒、红外扫描端口、下挂钩、传感器、控制电路装置、液晶显示屏、表带、表式显示屏;控制电路包括MCU控制部分、数字调频载波或GPRS数据传送、压力检测、低压检测、电源稳压、无线数据传送、触摸液晶屏显示控制通过线路连接;如图1所示,输液监控装置的结构为:外壳2为框架式结构,其中心设有重力传感器7,传感器7上端环外框安装,传感器7顶端铰接上挂钩1,下端设有下挂钩6,外壳2的两端分别设有触摸液晶显示屏9、红外扫描仪4,触摸液晶显示屏9后端设有控制电路装置8,红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挂钩、外框、电池盒、红外扫描端口、下挂钩、传感器、控制电路装置、液晶显示屏、表带、表式显示屏;控制电路包括MCU控制部分、数字调频载波或GPRS数据传送、压力检测、低压检测、电源稳压、无线数据传送、触摸液晶屏显示控制通过线路连接;输液监控装置的结构为:外壳(2)为框架式结构,其中心设有重力传感器(7),传感器(7)上端环外框安装,传感器(7)顶端铰接上挂钩(1),下端设有下挂钩(6),外壳(2)的两端分别设有触摸液晶显示屏(9)、红外扫描仪(4),触摸液晶显示屏(9)后端设有控制电路装置(8),红外扫描仪(4)后端设有电池盒(3);红外扫描仪(4)导线(5)连接电池盒(3),电池盒(3)导线连接传感器(7),传感器(7)导线连接控制电路装置(8),控制电路装置(8)导线连接触摸液晶显示屏(9);手表式控制器结构为:表盘下方安有表带(10),表盘上方设有表式显示屏(11),表式显示屏(11)下方设有按钮(12);输液监控装置其控制电路为:锂电池P3端口1脚导线连接模块P2的1脚VCC端,P3端口2脚通过电容C1并联连接U1的3脚VIN、并联U1的1脚GND、通过电容C2并联U1的2脚VOUT;P3端口2脚通过电容C3并联连接U2的3脚VIN、并联U2的1脚GND、通过电容C4并联U2的2脚VOUT并连接P7的1脚;P3端口2脚通过电阻R14和C19并联连接U7的5脚COMP端,并联连接U7的1脚PGND和3脚AGND端、通过电容C18连接U7的2脚VIN端、并通过导线连接低压检测模块U3的2脚OUT端、并连接U1的3脚VIN;P3端口2脚并联连接模块GPRS的27、34、36、37、40、41GND端,并联连接Y1的5脚GND端、GPRS的10脚SIM‑GND端;通过电容C5分别连接U5的IO4端和U5的1脚IO1端和GPRS的13脚的SIM‑CLK和14脚SIM‑VED端,通过电容C20并联连接Y1的7脚IO端和U5的3脚IO2端和GPRS的11脚SIM‑DATA端,通过电容C21并联连接Y1的2脚REST端和U5的1脚IO1端和U5的5脚IO4端和GPRS的12脚SIM‑RST端,通过电容C22并联连接Y1的3脚CLK端、GPRS的13脚SIM‑CLK端,通过电容C23连接GPRS的14脚SIM‑VDD端;P3端口2脚并联连接IPEX端子的2、3、4脚、通过电容C15连接IPEX端子的1脚、通过电容C14连接GPRS的35脚RF‑ANT端,通过电容C14和电阻R6连接IPEX端子的1脚;P3端口2脚并联连 接一组电容C9\C10\C11\C12\C13,电容C9另一端端连接GPRS的42、43脚VBAT端,电容C9端并联连接两个发光二极管LED3,其中D2另一端通过电阻R5连接三极管Q4的3脚集电极端,D1通过电阻R4连接三极管Q3的3脚端,Q4的1脚基级连接GPRS的16脚NETLIGHT端,Q4的2脚发射级连接Q2的脚、Q3的2脚发射级、电容C17一端、电容16一端、电阻R13一端、电阻R14一端;电容C9另一端并联连接电容C17、C16和电阻R11,通过电感线圈L1连接U7的8脚SW端:三极管Q2的1脚基级端连接单片机U4的24脚P2.3/A11端,Q2的3脚集电极连接GPRS的7脚PWRKEY端;USB接口P2的2脚D‑端连接单片机U4的10脚P3.0/RKD/INT端,P2的3脚D+端连接U4的11脚P3.1/TXD端;单片机U4的1脚P1.0/ADC0/CLKOUT2端连接P1的2脚,U4的2脚P1.0/ADC1端并联连接P1的3脚和称重传感器R2一端,U4的3脚通过电阻R8连接GPRS的18脚TXD端,U4的4脚P1.3/ADC3/CPP0/TXD2端通过电阻R7连接GPRS的17脚RXD端,U4的5脚P1.4/ADC4/CPP1/SS端连接P7的7脚,U4的6脚P1.5/ADC5/MOSI端连接P7的5脚,U4的7脚P1.6/ADC6/MISO端连接P7的3脚,U4的8脚P1.7/ADC7/SCLK端连接P7的2脚,U4的12脚P3.2/INTO端连接P7的4脚,U4的13脚P3.3/INT1端连接P7的6脚,U4的14脚P3.4/T0/INT/CLKOUTO端连接P7的8脚,U4的15脚P3.5/T1/INT/CLKOUT1端连接P7的10脚,U4的16脚P3.6/WR端连接P7的12脚;U4的17脚P3.7/RD端通过电阻R1连接三极管Q19012基级端,U4的18脚XTAL2端通过电容C7并联连接U4的20脚GND端和U3的3脚VSS端和P7的14脚和P7的13脚和P1的4脚,U4的18脚通过Y2并联连接电容C8和U4的19脚;U4的21脚P2.0/A8端连接P7的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冬,何泽康,高航,
申请(专利权)人:何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