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助行器,包括四根圆柱形支腿,其中,后端两根支腿设置有脚轮,后端两根支腿上部均设置有输液架,输液架由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组成,第一钢管套设在后端两根支腿内,第一钢管下端设置有第一固定螺孔,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螺孔,第二钢管的上侧壁上焊接有两个限位球,后端两根支腿外侧设置有孔心线互相垂直的第三固定螺孔和第四固定螺孔,后端两根支腿上均配设有固定螺栓;同一侧的前端支腿和后端支腿之间均设置有可放坐板、连接套管、第一扶杆和第二扶杆,后端两根支腿之间设置有坐板固定杆。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放坐板可收起竖立,也可放下固定于坐板固定杆上;输液架可举起也可放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的是指一种医用助行器。
技术介绍
外科手术后,进入康复期的患者,常常需要助行器辅助身体平衡提供身体支持,辅助器就是针对康复期,进行床边活动康复护理的患者提供身体平衡支持,以往的方法是家属或医务人员,进行专人搀扶,并手举输液,手提引流装置,但由于家属或医务人员的重心不固定,力量不均衡,高低不一,常常不能满足患者的行动意愿及心理需要,严重时常常导致术中留置管道脱出,极大的增加了活动的危险,而且家属搀扶如出现紧急情况,事故责任不明确难以取证,常常让院方,医生,护士为难,况且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稀缺,如专人陪同成本高,且人员不能满足患者需求量进行配套,不光增加病人负担,而且无形中增加了医生护士的工作量。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医用助行器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医用助行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医用助行器,包括四根圆柱形支腿,其中,后端两根支腿设置有脚轮,后端两根支腿上部均设置有输液架,输液架由由第一钢管和垂直固定连接在第一钢管上的第二钢管组成,第一钢管套设在后端两根支腿内,第一钢管下端设置有第一固定螺孔,第一钢管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螺孔,第一固定螺孔和第二固定螺孔的孔心线均与第二钢管的轴心线平行,第二钢管的上侧壁上均焊接有两个限位球,后端两根支腿外侧均设置有孔心线互相垂直的第三固定螺孔和第四固定螺孔,后端两根支腿上均配设有固定螺栓;同一侧的前端支腿和后端支腿之间均设置有可放坐板、连接套管、第一扶杆和第二扶杆,可放坐板的下端铰接在同一侧的前端支腿和后端支腿之间,连接套管内套设有引流杆,引流杆可以在连接套管内沿轴向移动,引流杆的端部设置有引流杆限位球,连接套管靠近前端支腿的一侧设置有螺孔,连接套管上配设有与螺孔配合的螺栓,通过螺栓可以将引流杆固定,金属条的两端与连接套管的中部焊接相连,金属条的中部设置有小孔,连接套管的中部设置有与金属条的小孔对应的螺钉贯穿孔,可放坐板的上端中央设置有与螺钉贯穿孔对应的螺钉插入孔,螺钉依次插入小孔、螺钉贯穿孔和螺钉插入孔中,螺钉的中部焊接有垫片,弹簧的一端焊接在垫片的上表面上,弹簧的另一端焊接在金属条的内侧上部,后端两根支腿之间设置有坐板固定杆。优选地,第一扶杆和第二扶杆中部均包裹有海绵垫。进一步地,第三固定螺孔的孔心线位于后端两根支腿的轴心线所构成的平面内。更进一步地,前端两根支腿底部套设有防滑垫。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二,病人站立或需要行走时,拔固定螺栓,竖立可放坐板,将固定螺栓顶端插入螺钉插入孔,可放坐板可收起竖立在同一侧的前端支腿和后端支腿之间;病人需要休息坐下时,拔固定螺栓,放下可放坐板,可放坐板固定于坐板固定杆上;其三,病人需输液时,第一固定螺孔与第四固定螺孔用固定螺栓固定,输液架举起;病人不输液时,第二固定螺孔与第三固定螺孔用固定螺栓固定,输液架放下,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输液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支腿1 ;脚轮2 ;输液架3 ;第一钢管4 ;第二钢管5 ;第一固定螺孔6 ;第二固定螺孔7 ;限位球8 ;第三固定螺孔9 ;第四固定螺孔10 ;可放坐板11 ;连接套管12 ;第一扶杆13 ;第二扶杆14 ;金属条15 ;螺钉16 ;弹簧17 ;坐板固定杆18 ;防滑垫19 ;引流杆20 ;弓|流杆限位球21 ;螺栓2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该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中所示的一种医用助行器,包括四根圆柱形支腿1,其中,后端两根支腿1设置有脚轮2,后端两根支腿1上部均设置有输液架3,输液架3由第一钢管4和垂直固定连接在第一钢管4上的第二钢管5组成,第一钢管4套设在后端两根支腿1内,第一钢管4下端设置有第一固定螺孔6,第一钢管4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螺孔7,第一固定螺孔6和第二固定螺孔7的孔心线均与第二钢管5的轴心线平行,第二钢管5的上侧壁上均焊接有两个限位球8,后端两根支腿1外侧均设置有孔心线互相垂直的第三固定螺孔9和第四固定螺孔10,后端两根支腿1上均配设有固定螺栓;同一侧的前端支腿1和后端支腿1之间均设置有可放坐板11、连接套管12、第一扶杆13和第二扶杆14,可放坐板11的下端铰接在同一侧的前端支腿1和后端支腿1之间,连接套管12内套设有引流杆20,引流杆20的端部设置有引流杆限位球21,连接套管12靠近前端支腿1的一侧设置有螺孔,连接套管12上配设有与螺孔配合的螺栓22,金属条15的两端与连接套管12的中部焊接相连,金属条15的中部设置有小孔,连接套管12的中部设置有与金属条15的小孔对应的螺钉贯穿孔,可放坐板11的上端中央设置有与螺钉贯穿孔对应的螺钉插入孔,螺钉16依次插入小孔、螺钉贯穿孔和螺钉插入孔中,螺钉16的中部焊接有垫片,弹簧17的一端焊接在垫片的上表面上,弹簧17的另一端焊接在金属条15的内侧上部,所述后端两根支腿1之间设置有坐板固定杆18。第一扶杆13和第二扶杆14中部均包裹有海绵垫。第三固定螺孔9的孔心线位于后端两根支腿1的轴心线所构成的平面内。前端两根支腿1底部套设有防滑垫19。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主权项】1.一种医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圆柱形支腿(1),其中,后端两根支腿(1)设置有脚轮(2),所述后端两根支腿(1)上部均设置有输液架(3),所述输液架(3)由第一钢管(4)和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钢管(4)上的第二钢管(5)组成,所述第一钢管(4)套设在所述后端两根支腿(1)内,所述第一钢管(4)下端设置有第一固定螺孔¢),所述第一钢管(4)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螺孔(7),所述第一固定螺孔(6)和所述第二固定螺孔(7)的孔心线均与所述第二钢管(5)的轴心线平行,所述第二钢管(5)的上侧壁上均焊接有两个限位球(8),所述后端两根支腿(1)外侧均设置有孔心线互相垂直的第三固定螺孔(9)和第四固定螺孔(10),所述后端两根支腿(1)上均配设有固定螺栓;同一侧的前端支腿(1)和后端支腿(1)之间均设置有可放坐板(11)、连接套管(12)、第一扶杆(13)和第二扶杆(14),所述可放坐板(11)的下端铰接在所述同一侧的前端支腿(1)和后端支腿(1)之间,所述连接套管(12)内套设有引流杆(20),所述引流杆(20)的端部设置有引流杆限位球(21),所述连接套管(12)靠近前端支腿(1)的一侧设置有螺孔,所述连接套管(12)上配设有与所述螺孔配合的螺栓(22),金属条(15)的两端与所述连接套管(12)的中部焊接相连,所述金属条(15)的中部设置有小孔,连接套管(12)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金属条(15)的小孔对应的螺钉贯穿孔,所述可放坐板(11)的上端中央设置有与螺钉贯穿孔对应的螺钉插入孔,螺钉(16)依次插入所述小孔、螺钉贯穿孔和螺钉插入孔中,所述螺钉(16)的中部焊接有垫片,弹簧(17)的一端焊接在垫片的上表面上,所述弹簧(17)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金属条(15)的内侧上部,所述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圆柱形支腿(1),其中,后端两根支腿(1)设置有脚轮(2),所述后端两根支腿(1)上部均设置有输液架(3),所述输液架(3)由第一钢管(4)和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钢管(4)上的第二钢管(5)组成,所述第一钢管(4)套设在所述后端两根支腿(1)内,所述第一钢管(4)下端设置有第一固定螺孔(6),所述第一钢管(4)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螺孔(7),所述第一固定螺孔(6)和所述第二固定螺孔(7)的孔心线均与所述第二钢管(5)的轴心线平行,所述第二钢管(5)的上侧壁上均焊接有两个限位球(8),所述后端两根支腿(1)外侧均设置有孔心线互相垂直的第三固定螺孔(9)和第四固定螺孔(10),所述后端两根支腿(1)上均配设有固定螺栓;同一侧的前端支腿(1)和后端支腿(1)之间均设置有可放坐板(11)、连接套管(12)、第一扶杆(13)和第二扶杆(14),所述可放坐板(11)的下端铰接在所述同一侧的前端支腿(1)和后端支腿(1)之间,所述连接套管(12)内套设有引流杆(20),所述引流杆(20)的端部设置有引流杆限位球(21),所述连接套管(12)靠近前端支腿(1)的一侧设置有螺孔,所述连接套管(12)上配设有与所述螺孔配合的螺栓(22),金属条(15)的两端与所述连接套管(12)的中部焊接相连,所述金属条(15)的中部设置有小孔,连接套管(12)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金属条(15)的小孔对应的螺钉贯穿孔,所述可放坐板(11)的上端中央设置有与螺钉贯穿孔对应的螺钉插入孔,螺钉(16)依次插入所述小孔、螺钉贯穿孔和螺钉插入孔中,所述螺钉(16)的中部焊接有垫片,弹簧(17)的一端焊接在垫片的上表面上,所述弹簧(17)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金属条(15)的内侧上部,所述后端两根支腿(1)之间设置有坐板固定杆(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毅,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