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箱涵构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9734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水箱涵构筑物,包括箱涵本体和取水明渠,所述箱涵本体安设于所述取水明渠的下方,所述箱涵本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段、管身段及出水段,所述管身段还包括向下倾斜段、水平段及向上倾斜段,所述向下倾斜段及所述向上倾斜段沿所述水平段中心线对称布置。通过将管身段设置成向下倾斜段、水平段和向上倾斜段形成的倒虹吸布置方式,可以实现所述排水箱涵从所述取水明渠的下方穿过,而避免了传统的排水箱涵横穿取水明渠的设置方式,从而减小了取水明渠过水断面的影响,减小了取水明渠的水头损失,同时,该种布置方式还可以避免设置排水箱涵支撑用的桥墩,免除了因设置桥墩所产生的费用,降低了工程建造成本,节省了开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排水系统建筑
,特别是一种排水箱涵构筑物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规划机组台数较多、机组容量较大的火/核电厂,为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用,一般都采用明渠取水、明渠排水的取排水行式。而利用明渠取水、明渠排水形式的火/核电厂大多存在取排水明渠与管涵交叉布置的问题,诸如排水箱涵构筑物直接跨越取水明渠,会减小了取水明渠过水断面面积,增加了水头损失。其中,在于海水连通的取排水系统中,为防止海生物在冷却水系统中生长,电厂一般在取水口或循环水栗房处投加杀菌剂的化学方法来抑制海生物的生长,因为循环水排水中由于海生物尸体的存在,在虹吸井跌水掺气时,容易产生泡沫。为避免化学消泡方式对海水造成的二次污染,工程建造上通常采取在虹吸井中设置消泡设施进行物理消泡,虹吸井内未完全消除的泡沫会通过排水箱涵构筑物进入排水明渠。如何消除因排水箱涵构筑物与取水明渠交叉带来的影响和排水箱涵构筑物内残留的泡沫,对排水箱涵构筑物布置型式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排水箱涵构筑物,能够增加取水明渠的过水断面面积,减小水头损失,降低建造成本且其可以减少泡沫。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排水箱涵构筑物,包括箱涵本体和取水明渠,所述箱涵本体安设于所述取水明渠的下方,所述箱涵本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段、管身段及出水段,所述管身段还包括向下倾斜段、水平段及向上倾斜段,所述向下倾斜段及所述向上倾斜段沿所述水平段中心线对称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段远离所述取水明渠的一端设有缓流段。进一步地,还包括虹吸井及排水明渠,所述虹吸井与所述进水段连通,所述出水段与所述排水明渠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消泡溢流井,所述消泡溢流井安设于所述出水段与所述向上倾斜段的结合处。进一步地,所述消泡溢流井的顶部、靠近所述向上倾斜段的一侧设有井口。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段与所述排水明渠的侧壁圆弧过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向下倾斜段及所述向上倾斜段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范围均为15?35度。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段及所述出水段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进一步地,所述消泡溢流井至少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排水箱涵构筑物将所述箱涵本体安设于所述取水明渠的下方,通过所述管身段设置的所述向下倾斜段、所述水平段和所述向上倾斜段形成的倒虹吸布置方式,可以实现所述排水箱涵从所述取水明渠的下方穿过,而避免了传统的排水箱涵横穿取水明渠的设置方式,从而减小了取水明渠过水断面的影响,减小了取水明渠的水头损失,同时,该种布置方式还可以避免设置排水箱涵支撑用的桥墩,免除了因设置桥墩所产生的费用,降低了工程建造成本,节省了开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排水箱涵构筑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排水箱涵构筑物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箱涵本体,120、进水段,140、管身段,142、向下倾斜段,144、水平段,146、向上倾斜段,160、出水段,162、缓流段,200、取水明渠,300、消泡溢流井,320、井口,400、排水明渠,500、虹吸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排水箱涵构筑物,包括箱涵本体100和取水明渠200,所述箱涵本体100安设于所述取水明渠200的下方,所述箱涵本体100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段120、管身段140及出水段160,所述管身段140还包括向下倾斜段142、水平段144及向上倾斜段146,所述向下倾斜段142及所述向上倾斜段146沿所述水平段144中心线对称布置。将所述箱涵本体100建造布置于所述取水明渠200的下方,通过所述管身段140设置的所述向下倾斜段142、所述水平段144和所述向上倾斜段146形成的倒虹吸布置方式,可以实现所述排水箱涵100从所述取水明渠200的下方穿过,而避免了传统的排水箱涵横穿取水明渠的设置方式,造成减小取水明渠过水断面面积的影响,增大了取水明渠水头损失,同时,该种布置方式还可以避免设置排水箱涵支撑用的桥墩,免除了因设置桥墩所产生的费用,降低了工程建造成本,节省了开支。所述出水段160远离所述取水明渠200的一端设有缓流段162。通过将出水段160远离所述取水明渠200的端部设置成缓流段162的结构方式,可以使水流沿所述缓流段162缓慢向下流出,避免因较大高差的直落方式而产生气泡,影响美观。上述排水箱涵构筑物还包括虹吸井500及排水明渠400,所述虹吸井500与所述进水段120连通,所述出水段160与所述排水明渠400连通。通过将所述进水段120与所述虹吸井500连通及所述出水段160与所述排水明渠400连通的上游至下游的布置施工方式,可以实现水流依靠自身势能的自由流动,充分利用水流的势能。所述缓流段162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采用圆弧段的结构方式。上述排水箱涵构筑物还包括消泡溢流井300,所述消泡溢流井300安设于所述出水段160与所述向上倾斜段146的结合处。通过在所述出水段160与所述向上倾斜段146的结合处设置所述消泡溢流井300,可以实现当气泡运动到所述管身段140底部时因承受的压力较大,会随水流斜向上方流动,在消泡溢流井中溢出并随后破灭,避免气泡进入排水明渠。所述消泡溢流井300的顶部、靠近所述向上倾斜段146的一侧设有井口 320。将所述井口 320设置于靠近所述向上倾斜段146的地方,可以保证气泡向上运动时,更加容易、快捷从所述井口 320内溢出破灭。所述出水段160与所述排水明渠400的侧壁圆弧过渡连接。通过将所述出水段160建造成与所述排水明渠400圆弧过渡连接,可避免因水流与所述排水明渠400垂直相交产生二次掺气现象,从而再次产生气泡影响美观。所述向下倾斜段142及所述向上倾斜段146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范围均为15?35度。通过所述向下倾斜段142及所述向上倾斜段146使所述箱涵本体呈现倒虹吸布置方式,可以实现跨越而非穿过所述取水明渠200、不造成减小取水明渠过水断面面积的有益效果,通过相关试验及理论计算证明,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向下倾斜段142及所述向上倾斜段146的最佳倾斜角度为20度,此时水流的流动效果最好,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建造场地及工程需要,可以使所述向下倾斜段142及所述向上倾斜段146的倾斜角度在15?35度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所述进水段120及所述出水段160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通过将所述进水段120与所述出水段160布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可以避免因高度差存在造成势能的损失,并且可以保证水流的流动更加畅快。所述消泡溢流井300至少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为了达到良好的气泡溢出破灭的效果,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建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所述消泡溢流井300,且若干个所述消泡溢流井300并列布置,消泡效果更好。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水箱涵构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箱涵本体和取水明渠,所述箱涵本体安设于所述取水明渠的下方,所述箱涵本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段、管身段及出水段,所述管身段还包括向下倾斜段、水平段及向上倾斜段,所述向下倾斜段及所述向上倾斜段沿所述水平段中心线对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才龙国庆毛卫兵乐自知李波唐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