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后悬架局部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前横梁上的板簧前吊耳,所述板簧前吊耳包括前吊耳内板和前吊耳外板,所述前吊耳内板焊接在车架纵梁上,所述前吊耳内板的两侧具有向内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的上端构成直角型缺口,该直角型缺口的其中一个侧边焊接在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另一个侧边焊接在车架纵梁的下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三轮托摩托车后悬架进行了局部加强,提高了三轮摩托车后悬架的强度,承载能力提高,更容易满足用户的载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三轮摩托车车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后悬架局部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三轮摩托车的后悬架上设置有板簧和副簧,板簧和副簧的作用是用于三轮摩托车的减震。三轮摩托车后悬架包括设置在车架前横梁上的板簧前吊耳和设置在车架后横梁上的板簧后吊耳,板簧前吊耳和板簧后吊耳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副簧限位块,副簧限位块位于板簧前吊耳和板簧后吊耳之间,装配时,板簧的前后两端分别吊装在板簧前吊耳和板簧后吊耳上,副簧设置在板簧上方,副簧限位块用于对副簧起限位作用。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是:后悬架强度低,承载能力差,不能满足用户的载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后悬架局部加强结构,通过局部加强提高三轮摩托车后悬架的强度,解决三轮摩托车后悬架强度低、承载能力差、不能满足用户载货要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后悬架局部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前横梁上的板簧前吊耳,所述板簧前吊耳包括前吊耳内板和前吊耳外板,所述前吊耳内板焊接在车架纵梁上,所述前吊耳内板的两侧具有向内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的上端构成直角型缺口,该直角型缺口的其中一个侧边焊接在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另一个侧边焊接在车架纵梁的下侧面上。现有技术中,前吊耳内板的两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矩形翻边,矩形翻边的上端焊接在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此结构前吊耳内板与车架纵梁的连接强度低,本技术增大了翻边面积,在翻边上端构成直角型缺口,直角型缺口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在车架纵梁的外侧面和下侧面上,增加了板簧前吊耳与车架纵梁的连接强度,承载能力提高。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车架后横梁上的板簧后吊耳,所述板簧后吊耳下端的挂孔内嵌设有后吊耳衬套;所述板簧后吊耳包括后吊耳内板和后吊耳外板,所述后吊耳内板与所述后吊耳外板相互平行,所述后吊耳内板与后吊耳外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块,所述第一加强块的四个侧边分别焊接在后横梁、后吊耳内板、后吊耳外板和后吊耳衬套上。现有技术中,板簧后吊耳下端的挂孔内嵌设有后吊耳衬套,由于后吊耳衬套会受到轴向分力,因此本技术在后吊耳内板和后吊耳外板之间增加了第一加强块,第一加强块将后横梁、后吊耳内板、后吊耳外板和后吊耳衬套连接起来,使整个板簧后吊耳的强度增大,承载能力提尚。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在车架纵梁上的副簧限位块,所述副簧限位块与车架纵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块,所述第二加强块呈直角型,第二加强块的竖直侧面焊接在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第二加强块的水平侧面焊接在车架纵梁的下侧面上。现有技术中,副簧限位块直接焊接在车架纵梁上,副簧限位块与车架纵梁的连接强度低,本技术增加了第二加强块,副簧限位块通过第二加强块连接在车架纵梁上,副簧限位块与车架纵梁的连接强度提高。优选地,所述副簧限位块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两侧的连接板,两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的竖直边焊接在第二加强块上,加强筋板的底边焊接在底板上。由于在副簧限位块的两连接板之间增加了加强筋板,副簧限位块的自身强度提高。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三轮摩托车后悬架局部加强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对三轮托摩托车后悬架进行了局部加强,提高了三轮摩托车后悬架的强度,承载能力提高,更容易满足用户的载货要求。【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三轮摩托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一前吊耳内板;2—前吊耳外板;3—板簧后吊耳;4一后吊耳衬套;5—第一加强块;6—副簧限位块;7—第二加强块;8—加强筋板;9一前横梁;10—后横梁;11一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后悬架局部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前横梁9上的板簧前吊耳,板簧前吊耳包括前吊耳内板1和前吊耳外板2,前吊耳内板1焊接在车架纵梁11上。前吊耳内板1的两侧具有向内延伸的翻边,翻边的上端构成直角型缺口,该直角型缺口的其中一个侧边焊接在车架纵梁11的外侧面上,另一个侧边焊接在车架纵梁11的下侧面上。本技术增大了翻边面积,在翻边上端构成直角型缺口,直角型缺口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在车架纵梁11的外侧面和下侧面上,增加了板簧前吊耳与车架纵梁的连接强度,承载能力提高。本技术还包括设置在车架后横梁10上的板簧后吊耳3,板簧后吊耳3下端的挂孔内嵌设有后吊耳衬套4。板簧后吊耳3包括后吊耳内板和后吊耳外板,后吊耳内板与后吊耳外板相互平行,后吊耳内板与后吊耳外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块5,第一加强块5的四个侧边分别焊接在后横梁10、后吊耳内板、后吊耳外板和后吊耳衬套4上。由于后吊耳衬套4会受到轴向分力,因此本技术在后吊耳内板和后吊耳外板之间增加了第一加强块5,第一加强块5将后横梁10、后吊耳内板、后吊耳外板和后吊耳衬套4连接起来,使整个板簧后吊耳3的强度增大,承载能力提高。本技术还包括连接在车架纵梁11上的副簧限位块6,副簧限位块6与车架纵梁11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块7,第二加强块7呈直角型,第二加强块7的竖直侧面焊接在车架纵梁11的外侧面上,第二加强块7的水平侧面焊接在车架纵梁11的下侧面上。现有技术中,副簧限位块6直接焊接在车架纵梁11上,副簧限位块6与车架纵梁11的连接强度低,本技术增加了第二加强块7,副簧限位块6通过第二加强块7连接在车架纵梁11上,副簧限位块6与车架纵梁11的连接强度提高。本技术的副簧限位块6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两侧的连接板,两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板8,加强筋板8的竖直边焊接在第二加强块7上,加强筋板8的底边焊接在底板上。由于在副簧限位块6的两连接板之间增加了加强筋板8,副簧限位块6的自身强度提高。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板簧前吊耳、板簧后吊耳和副簧限位块进行了局部加强,提高了三轮摩托车后悬架的强度,承载能力提高,更容易满足用户的载货要求。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主权项】1.一种三轮摩托车后悬架局部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前横梁上的板簧前吊耳,所述板簧前吊耳包括前吊耳内板和前吊耳外板,所述前吊耳内板焊接在车架纵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吊耳内板的两侧具有向内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的上端构成直角型缺口,该直角型缺口的其中一个侧边焊接在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另一个侧边焊接在车架纵梁的下侧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悬架局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车架后横梁上的板簧后吊耳,所述板簧后吊耳下端的挂孔内嵌设有后吊耳衬套;所述板簧后吊耳包括后吊耳内板和后吊耳外板,所述后吊耳内板与所述后吊耳外板相互平行,所述后吊耳内板与后吊耳外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块,所述第一加强块的四个侧边分别焊接在后横梁、后吊耳内板、后吊耳外板和后吊耳衬套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轮摩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轮摩托车后悬架局部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前横梁上的板簧前吊耳,所述板簧前吊耳包括前吊耳内板和前吊耳外板,所述前吊耳内板焊接在车架纵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吊耳内板的两侧具有向内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的上端构成直角型缺口,该直角型缺口的其中一个侧边焊接在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另一个侧边焊接在车架纵梁的下侧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信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