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滑轨的静音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913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性滑轨的静音球装置,其是由滑座、循环器、弧度抗拉带、间隔片及滚动元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间隔片之间设有一弧度抗拉带,该弧度抗拉带与间隔片连结,间隔片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滚动元件置入该容置空间内,间隔片两侧分别斜向延伸设有一直线位移接触面及一循环位移接触面,滚动元件置于滑座的直孔及循环器的循环孔内,间隔片的直线位移接触面与滚动元件相互贴合接触,间隔片的循环位移接触面与滚动元件相互贴合接触,保持滚动元件和间隔片的接触点处于中心处,弧度抗拉带以点接触方式与抗拉带导引槽配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性滑轨的静音球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习用线性滑轨的间隔片于循环中产生脱离效应的剖视平面示意图,其中该滚动元件A之间设有间隔片B,藉由该间隔片B将滚动元件A等距间隔,但是,该间隔片B之间无任何抗拉带的连结,当该滚动元件A于循环时,该间隔片B易产生脱离偏移的现象,不仅易造成该滚动元件A运转的不顺畅,甚至发生震动及噪音的缺失;如图2所示,为另一习用线性滑轨的保持器立体示意图,其中该保持器C的抗拉带E非挠性段F长度大于挠性段G长度或挠性段G长度无法达到最长化,且该连结带D与抗拉带E连结的截面积过大,导致抗拉带E的非挠性段F长度长,而使得保持器C于循环运动中会产生大摩擦阻力,如图3所示,并于循环回转时,而产生大夹挤效应P的缺失;如图4所示,为另一习用线性滑轨的部分剖视平面示意图,其中该滑座H与循环器I于组合时,该滑座H的直孔J与循环器I的循环孔K相互导通,以可供该滚动元件L循环位移,但是,该滑座H与循环器I的组合,易产生一制造公差偏移距离M及一锐角N,当该滚动元件L于循环位移时,易因该制造公差偏移距离M及锐角N的影响,而产生位移不顺畅、震动及噪音的缺失,甚至减短该线性滑轨使用寿命;如图5所示,为再一习用线性滑轨的剖视平面示意图,其中该滑座H内设有螺孔T及直孔套管R,藉由该螺孔T供螺丝螺固,以达到固定该滑座H的功效,但是,该螺孔T的有效牙深为固定牙深,往往易因该螺孔T的固定牙深,而影响滑座H及滑轨S的组合高度U,进而造成产品无法互换使用,且该滑座H及滑轨S的组合高度U无法因应不同使用场合作尺寸高低自由调变,而造成使用不便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习用线性滑轨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线性滑轨的静音球装置。本技术其是由滑座、循环器、弧度抗拉带、间隔片及滚动元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间隔片之间设有一弧度抗拉带,该弧度抗拉带与间隔片连结,间隔片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滚动元件置入该容置空间内,间隔片两侧分别斜向延伸设有一直线位移接触面及一循环位移接触面,滚动元件置于滑座的直孔及循环器的循环孔内,间隔片的直线位移接触面与滚动元件相互贴合接触,间隔片的循环位移接触面与滚动元件相互贴合接触,保持滚动元件和间隔片的接触点处于中心处,弧度抗拉带以点接触方式与抗拉带导引槽配合。本技术当滚动元件于滑座的直孔内直线位移时,藉由该间隔片的直线位移接触面与滚动元件相互贴合接触,另当该滚动元件于循环器的循环孔内循环转弯位移时,藉由该间隔片的循环位移接触面与滚动元件相互贴合接触,并保持滚动元件和间隔片的接触点处于中心处;又该弧度抗拉带是以点接触方式与抗拉带导引槽配合,使该弧度抗拉带在整个循环路径中,仅能以线性摩擦方式与抗拉带导引槽接触,且藉由该弧度抗拉带弧形曲线的连结,使该滚动元件于循环转弯时,不易产生夹挤效应的作用,以达到循环顺畅。所述的间隔片为包覆式间隔片,滚动元件部分包覆于包覆式间隔片内,滚动元件仅露出接触部位,当该滚动元件于循环位移时,亦可达到转动顺畅及静音。所述的滑座与循环器的接触面上的直孔、循环孔、抗拉带导引槽、循环孔导引槽端面周围分别设有滑顺曲线,并于该弧度抗拉带与间隔片衔接转弯处设有弧边,以使滚动元件循环位移更顺畅。所述的弧度抗拉带及间隔片为连续式的排列组合方式。所述的滚动元件为滚珠或滚柱。所述的弧度抗拉带为挠性材质。所述的滑座上设有螺孔,该螺孔与滑座内的直孔套管孔相导通,直孔套管装入直孔套管孔内,滚动元件在直孔套管的孔内可顺畅循环运动,此螺孔与直孔套管孔相导通的结构,使该螺孔的有效牙深加深,以供螺丝螺固,并可将该螺孔的有效牙深固定不变,使该滑座的厚度变薄,进而藉由该滑座及滑轨的组合高度可因应不同使用场合作尺寸高低自由调变,以达使用方便及产品可互换使用,又该直孔套管内及抗拉带导引条一侧分别设有储油空间,可供润滑油容纳于内,使该滚动元件达到彻底润滑。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线性滑轨的间隔片于循环中产生脱离效应的剖视平面示意图。图2为另一习用线性滑轨的保持器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线性滑轨的抗拉带于循环回转时,产生大夹挤效应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另一习用线性滑轨的部分剖视平面示意图。图5为再一习用线性滑轨的剖视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线性滑轨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线性滑轨的抗拉带平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间隔片另一实施平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线性滑轨的间隔片另一实施平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线性滑轨的另一实施平面部分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抗拉带及间隔片连续的排列组合方式平面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线性滑轨的组合方式平面及部分放大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线性滑轨的另一组合方式平面及部分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附图6、图7所示,本技术是由滑座1、循环器9、弧度抗拉带5、间隔片3、6及滚动元件4所组成;其中,该间隔片3、6之间设有一弧度抗拉带5,藉由该弧度抗拉带5与间隔片3、6连结,且该间隔片3与间隔片6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可供滚动元件4置入该容置空间内,又间隔片6两侧分别斜向延伸设有一直线位移接触面7及一循环位移接触面8,当该滚动元件4于滑座1的直孔2内直线位移时,藉由该间隔片6的直线位移接触面7与滚动元件4相互贴合接触,以达到位移平稳的功效,另当该滚动元件4于循环器9的循环孔10内循环转弯位移时,藉由该间隔片6的循环位移接触面8与滚动元件4相互贴合接触,以达到位移平稳的功效,并保持滚动元件4和间隔片3、6的接触点处于中心处,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以彻底解决如图1所示间隔片B之间无任何抗拉带的连结,当该滚动元件A于循环时,间隔片B易产生脱离偏移的现象,不仅易造成该滚动元件A运转的不顺畅,甚至发生震动及噪音的缺失;又该弧度抗拉带5是以点接触方式与抗拉带导引槽11配合,使该弧度抗拉带5在整个循环路径中,仅可能以线性摩擦方式与抗拉带导引槽11接触,且藉由该弧度抗拉带5弧形曲线的连结,使该滚动元件4于循环转弯时,不易产生夹挤效应的作用,以达到循环顺畅的功效,并彻底解决如图2所示习用抗拉带E的非挠性段F长度长,而使得保持器C于循环运动中会产生大摩擦阻力,并于循环回转时,而产生大夹挤效应的缺失;如图13所示,另该滑座1上设有螺孔16,该螺孔16与滑座1内的直孔套管孔171相导通,直孔套管17装入直孔套管孔171内,滚动元件4在直孔套管17的孔内可顺畅循环运动,此螺孔16与直孔套管孔171相导通的结构,使该螺孔16的有效牙深15加深,以达到螺丝螺固强度更加紧密的功效;并可将该螺孔16的有效牙深15固定不变,请参阅图14所示,以使该滑座1的厚度变薄,进而藉由该滑座1及滑轨20的组合高度21可因应不同使用场合作尺寸高低自由调变,以达使用方便及产品可互换使用的功效,以彻底解决如图5所示习用易因该螺孔T的固定牙深,而影响滑座H及滑轨S的组合高度U,进而造成产品无法互换使用,且滑座H及滑轨S的组合高度U无法因应不同使用场合作尺寸高低自由调变,而造成使用不便的缺失; 如图13所示,该直孔套管17内及抗拉带导引条22一侧分别设有储油空间18、19,可供润滑油容纳于内,以达到自动润滑的功效,使该滚动元件4达到彻底润滑的功效。本技术的滚动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碷李训呈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直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