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新茹专利>正文

火电厂废水综合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84268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火电厂废水综合处理装置,其罐体(17)内设有清水收集器(2)、一纤维束滤料层(14)、斜板澄清器(5)、旋流器(10)。顶部冲洗区(16)接有水管(1)。第一过滤缓冲区(15)接一第二进水管(4)。第二过滤缓冲区域(12)接一排水管(13)。煤泥收集区(7)接一排泥管(8)。该装置:1)用地面积小,投资少,成本低,新老电厂都可使用;2)工艺简单,清洁环保,容易实现自动控制;3)进水浊度适应范围较大,出水浊度小于5NTU,可直接回收到补给水系统;4)单位时间处理水量达20~30t,完全满足火力发电厂的含煤废水处理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火电厂废水综合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资源匮乏的国度,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而在火电厂的火电机组运行中,为防止输煤系统产生扬尘污染环境,需要定时对输煤栈桥、转运站以及煤仓之间进行冲洗,于是由此产生含煤废水。由于废水中含煤量较大,污染物相对单一,故废水经回收处理后还可再次用于输煤设施的冲洗,如此反复。同时,沉淀的煤泥也可重新利用。但当上述废水因所含煤粉颗粒与悬浮物不能直接排放也不能直接回收时。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才能满足回收利用和达标排放的要求。过去很多电厂的含煤废水大都直接排放,不仅浪费了资源,也给下游排水管网造成经常性淤积乃至堵塞。而已知的含煤废水处理工艺仍然停留在仅仅通过沉淀、混凝、澄清及过滤这些传统手段来达到回收要求。其中的沉淀工序在集水池完成,容积数千立方,基建费用偏大。为了加快混凝澄清速度,还需加入大量混凝剂、助凝剂,这样一来便大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这种敞开式处理方式又使得周边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甚至让电厂工作人员都不敢进入工作现场。因此现有的废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已不能满足当前节水节能环保工作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已知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火电厂废水处理的火电厂废水综合处理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大大提高单位时间的废水处理量,且用地面积小又不添加任何助剂,特别适用于有废水零排放要求的火电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参见附图1,所提供的火电厂废水综合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它具有一个封闭的筒式罐体17。该罐体17内腔上方设有一带出水管3的清水收集器2。该清水收集器2的出水管3的外端伸出所述罐体17。该罐体17内腔下方设有带排泥管11的斜板澄清器5。该斜板澄清器5的排泥管11的外端朝下对应所述罐体17内腔的下底面。该斜板澄清器5上还同轴线设有一筒式旋流器10,该旋流器10的上端与所述斜板澄清器5本体同轴线贯通连接。该旋流器10的下端朝下对应所述罐体17内腔的下底面。所述旋流器10的下端贯通连接一排放管9。该排放管9的外端伸出所述罐体17的下底面。所述旋流器10的筒壁上径向贯通连接一用于输入废水的第一进水管6。所述清水收集器2与所述斜板澄清器5之间的罐体17内腔中同轴线间隔设置有一纤维束滤料层14。其技术特点在于,所述罐体17内腔所设清水收集器2与所述罐体17的上底面之间形成一个顶部冲洗区16,该顶部冲洗区16上方的罐体17的上底面上同轴线贯通连接一个用于在罐体17顶部实施冲洗的水管1。而所述罐体17内腔所设清水收集器2与所设纤维束滤料层14之间的罐体17内腔亦形成第一过滤缓冲区15,该第一过滤缓冲区15 —侧罐体17的罐壁上贯通连接有一个第二进水管4。所述罐体17内腔所设纤维束滤料层14与上述所设斜板澄清器5之间的罐体17内腔形成第二过滤缓冲区域12,该第二过滤缓冲区域12 —侧罐体17的罐壁上贯通连接一个排水管13。而所述罐体17内的斜板澄清器5与所述罐体17的下底面之间形成一个煤泥收集区7,该煤泥收集区7下方的罐体17的下底面贯通连接一个排泥管8。由此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火电厂废水综合处理装置使用时,将待处理含煤废水以设定流速沿上述第一进水管6进入旋流器10,随着旋流器10的不停旋转,含煤废水向底部流动,然后在所述旋流器10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质量相对较轻的含煤废水的水液朝向旋流器10的圆柱形内腔中心聚集并流向旋流器10的顶端。而质量相对较重的含煤废水的煤颗粒从旋流器10底端的排放管9中排出。排放出的煤泥由于含水量比较低可以直接掺入炉煤燃烧;从旋流器10顶端流出的水液进入斜板澄清器5,流速变慢,水液中的微小的颗粒可以絮凝并在向上流动时进一步沉淀形成煤泥。形成的煤泥通过斜板澄清器5的排泥管11间歇式排出煤泥。被排出的煤泥在罐体17底部聚集,逐经由罐体17底部的排泥管8下沉又间歇式排出。而经过第二过滤缓冲区12的含煤废水通过纤维束滤料层14过滤后进入清水收集器2,含煤废水在第二过滤缓冲区12进一步发生絮凝形成更大的絮凝体并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当纤维束滤料层14长时间运行其阻力变大时通过第二进水管4进入,然后对纤维束滤料层14反向冲洗,反向冲洗后的水液沿排水管13排出;经过清水收集器2的水液则成为清水通过出水管3流出供回收利用。而通过水管1可以定期对整个罐体17内部实施冲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用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无论是新建电厂还是老电厂都可以使用; 2)工艺流程简单,清洁环保,容易实现自动控制; 3)对进水的浊度有较大的适应范围,经过该装置处理后的含煤废水出水浊度小于5NTU,可以直接回收到补给水系统; 4)单位时间处理水量可达20~30t,完全可以满足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的处理要求。【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火电厂废水综合处理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为: I一水管,2—清水收集器, 3—出水管,4 一第二进水管, 5—斜板澄清器,6—第一进水管, 7—煤泥收集区,8—底部排煤泥管, 9 一排放管,10—旋流器, II一排泥管,12—第二过滤缓冲区, 13—排水管,14 一纤维束滤料层, 15—第一过滤缓冲区,16—顶部冲洗区, 17一細体。【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火电厂废水综合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具有一个封闭的筒式罐体17。罐体17采用市售中国广州产304型不锈钢质罐,高2500 mm、直径1500 mm、壁厚8 mm。该罐体17内腔上方设有一带出水管3的清水收集器2。清水收集器2采用市售其侧壁开有Φ8_孔径的满水自溢组合型清水收集器。该清水收集器2的出水管3的外端伸出所述罐体17。罐体17内腔下方设置带排泥管11的斜板澄清器5。斜板澄清器5采用市售中国广州产Y45-XB8型斜板澄清器,处理量100-150t/h。该斜板澄清器5的排泥管11的外端朝下对应所述罐体17内腔的下底面。斜板澄清器5上同轴线设一筒式旋流器10,旋流器10采用市售XC-500型旋流器,溢流口直径100-150mm,沉降口直径30_70mm。该旋流器10的上端与斜板澄清器5本体同轴线贯通连接。该旋流器10的下端朝下对应罐体17内腔的下底面。旋流器10的下端贯通连接一排放管9。该排放管9的外端伸出罐体17的下底面。旋流器10的筒壁上径向贯通连接第一进水管6。清水收集器2与斜板澄清器5之间的罐体17内腔中同轴线间隔设置一纤维束滤料层14。纤维束滤料层14采用市售通用中国吉林产纤维丝束状纤维束滤料层,层径5 μπι。罐体17内腔所设清水收集器2与罐体17上底面之间形成顶部冲洗区16,该顶部冲洗区16上方的罐体17的上底面上同轴线贯通连接一个水管1。罐体17内腔所设清水收集器2与所设纤维束滤料层14之间的罐体17内腔形成第一过滤缓冲区15,第一过滤缓冲区15 —侧罐体17的罐壁上贯通连接一个第二进水管4。罐体17内腔所设纤维束滤料层14与所设斜板澄清器5之间的罐体17内腔形成第二过滤缓冲区域12,第二过滤缓冲区域12 —侧罐体17的罐壁上贯通连接一个排水管13。罐体17内的斜板澄清器5与罐体17下底面之间形成煤泥收集区7,煤泥收集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电厂废水综合处理装置,它具有一个封闭的筒式罐体(17),该罐体(17)内腔上方设有一带出水管(3)的清水收集器(2),该清水收集器(2)的出水管(3)的外端伸出所述罐体(17),该罐体(17)内腔下方设有带排泥管(11)的斜板澄清器(5),该斜板澄清器(5)的排泥管(11)的外端朝下对应所述罐体(17)内腔的下底面,该斜板澄清器(5)上还同轴线设有一筒式旋流器(10),该旋流器(10)的上端与所述斜板澄清器(5)本体同轴线贯通连接,该旋流器(10)的下端朝下对应所述罐体(17)内腔的下底面,所述旋流器(10)的下端贯通连接一排放管(9),该排放管(9)的外端伸出所述罐体(17)的下底面,所述旋流器(10)的筒壁上径向贯通连接一第一进水管(6),所述清水收集器(2)与所述斜板澄清器(5)之间的罐体(17)内腔中同轴线间隔设置有一纤维束滤料层(14),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7)内腔所设清水收集器(2)与所述罐体(17)的上底面之间形成一个顶部冲洗区(16),该顶部冲洗区(16)上方的罐体(17)的上底面上同轴线贯通连接一个水管(1),而所述罐体(17)内腔所设清水收集器(2)与所设纤维束滤料层(14)之间的罐体(17)内腔亦形成第一过滤缓冲区(15),该第一过滤缓冲区(15)一侧罐体(17)的罐壁上贯通连接有一个第二进水管(4),所述罐体(17)内腔所设纤维束滤料层(14)与上述所设斜板澄清器(5)之间的罐体(17)内腔形成第二过滤缓冲区域(12),该第二过滤缓冲区域(12)一侧罐体(17)的罐壁上贯通连接一个排水管(13),而所述罐体(17)内的斜板澄清器(5)与所述罐体(17)的下底面之间形成一个煤泥收集区(7),该煤泥收集区(7)下方的罐体(17)的下底面贯通连接一个排泥管(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郭新茹徐庆国
申请(专利权)人:郭新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